
點擊上方「lolapola」 發現生活中的一萬種可能:)
回看旅行系列推送:
剛訂以色列行程的時候把我爸媽著實嚇了一跳,因為在他們(也許是絕大多數人心目中)覺得以色列是一個各種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國家。但是朋友們吶,有時候閱歷真的會限制想像力,我曾經也以為以色列和其他中東國家沒有不同,後來簡直完全顛覆我的想像,所以今天這篇遊記可能也會刷新你對這個國家的認知。
以色列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水深火熱」
做功課的時候簡直眼睛都要掉出來了,這是我從小到大新聞里天天聽到「巴以衝突」「加沙地帶」「自殺式爆炸」的主角以色列嗎?!這個區區的彈丸小國,是中東地區唯一的民主制國家和發達國家,擁有眾多高新科技產業(明明在沙漠里農業還發達到沒事兒給歐洲出口點蔬菜)。公民高等學歷擁有率世界第一,人類發展指數極高,位於世界第18位,要知道這個國家建國僅僅70年,並且被眾多不友善的鄰居虎視眈眈,從戰火中一路走來,能夠發展成這樣,不能不讓人敬佩。

因為戰爭帶來的經驗教訓,以色列執行極其嚴苛的安檢(下文會詳細說)以及全民兵役制度,所以可以說是非常安全,走在路上行人也十分友好,所以有興趣來以色列旅遊的朋友,真的不用有什麼安全上的顧慮。
機票 & 簽證 & 住宿
此次行程的終極原因就在於我買了以色列航空的特價機票,150歐元(摺合1100人民幣)來回。簡直四捨五入不要錢,不買就吃虧。因為耶路撒冷敏感的政治地位,以色列唯一的國際機場以及大部分國家使領館均設立在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雅法(Tel Aviv-Jaffa)。國內出發,有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直飛特拉維夫的航班,注意一下應該可以有優惠的價格。
我是買了機票之後才去辦簽證的,作為中國公民在德國申請以色列簽證其實也不是很麻煩,慶幸自己生活在首都,領館都能很方便的去到。當時查了領館地址就衝過去了,結果被門衛疑神疑鬼地問了一大堆問題,還讓我門口等半天,但是磨了半天終於還是放我進去了,填表,交材料,付款(22歐簽證費),等了一個周末周一去取,發現以色列的十年簽已經順順噹噹地躺在護照上啦。
在目前中以關係友好的情況下中國公民可以申請以色列的十年簽哦,尤其是在你有美簽和申根簽的情況下就更容易獲得了,個人認為還是很值得申請久一點,因為以色列這個國家實在是值得多來幾次的。
住宿方面,因為和好友,長居瑞士的yuechen姑娘一起出行,所以選擇了airbnb,在特拉維夫是一個完整的公寓,並且離主幹道Rothchild Blvd只有不行五分鐘的距離,去海邊也不過步行半小時而已,出門都是一整片包豪斯的白色建築,價格也合適。
耶路撒冷是和房東一起住的單獨房間,地理位置也相當好,是個在市中心的penthouse,房東人很好,總體來說兩個都十分推薦。
Tel Aviv 特拉維夫
魅力四射的世俗之城
出發之前,查了一下以色列航空不能網上值機,ok fine,於是按照我的邏輯,提前一個半小時到機場絕對足足夠夠了,後來發現我真的太低估以色列人對於安保工作的神經程度了🤦♀️到機場,以色列航空公司在航站樓里單獨佔了一小片區域,每個辦理登機牌的人都要被工作人員問一串問題:姓甚名啥,到哪裡去什麼的幹活,在阿拉伯國家有沒有認識人(?我是中國人啊喂??),好不容易拿到登機牌,過了機場本身的安檢之後瞄了一眼大屏幕已經開始登機了,於是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到登機口,結果作為外國公民,還要被工作人員領去一個單獨的小黑屋開包再度安檢。
好吧好吧,畢竟被恐襲怕了,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很配合地等工作人員安檢完,心裡長舒了一口氣過了海關。結果發現候機室里還特么有一道安檢我的內心真的是崩潰的。。。。
我。。。。我。。。。你們贏了。
登機的時候前面兩個以色列人看我一臉不爽的樣子似乎很是感興趣,於是聊了起來,我表示完全不能相信去個以色列要過四道安檢!四道!!倆哥們都笑了,問道,你是哪裡人?我說,中國上海人!!對方樂呵呵地回答,你們明明是我們的朋友呀,我們政府也夠神經的。
我內心大喊,理解萬歲!
柏林到特拉維夫一共三小時的航程,很快飛機就降落了,特拉維夫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即使現在是一月上旬,依然藍天白雲陽光燦爛,氣溫在20°左右徘徊,被德國陰嗖嗖濕噠噠的天氣折磨了一整個冬天的我簡直要感動哭了。
以色列的英語普及度很高,但是路標全部都是大寫加粗的希伯來語配上底下一米米的英語,公交基本全是希伯來語,所以我倆拉著行李,十分曲折地摸到了市中心。霓虹初上,路人行色匆匆,遠處的高樓被昏暗的燈光映得十分不真實,難以想像我真的站在了這片神秘的土地上。
checkin之後小憩一會,我們決定去離住處不遠的一家越南餐廳Vong解決晚餐。
這是特拉維夫當地頗有名氣的越南餐館,看了菜單,是很典型的fushion風格

特拉維夫是以色列乃至整個中東的gay都,25%的常駐人口都小於35歲,是一個年輕又包容的都會。於是我這兩天看哪個長得好看清秀的小哥都覺得人家大概是gay= =吧台小哥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在他的推薦下,我點了一份蘑菇洋蔥炒米粉,yuechen點了一份綠蔬雞肉炒麵,兩人share一份越南春卷。

以色列物價很高,大概跟北歐持平,雖然食物不便宜,但清一色的量大用料實在。我的這份蘑菇洋蔥米粉,很有那麼點中餐里紅燒的意思,爆炒才有的鑊氣,洋蔥和蘑菇組合起來的重口味讓人幾乎感受不到這是在吃素,在異國他鄉也許是要吃到這樣類似鄉味的食物才會覺得「落胃」吧。


因為折騰了一整天,餐後我們小小地散了一會步就回去休息了,睡好第二天才能有精力繼續行程。

路上偶遇好心人在喂幾隻流浪喵,頓時對這個城市的好感又添幾分
第二天睡了個懶覺,決定去體驗一下著名的以色列式豪華早餐,選定了離住處不遠的Benedict

以色列用地中海熱情的大晴天迎接我們的道來
Benedict是一家All day breakfast served 24hr的店,這樣的設定也是有點清奇,但一想特拉維夫是一個以夜生活聞名的城市,想必這裡一定迎接過許多醉醺醺直接從夜店出來吃一份班尼迪克蛋的顧客,也許店名就是由此而來吧?
通透的玻璃房設計,陽光直射進來曬到臉上暖洋洋的,我看著湛藍的天空想,生活在這裡應該是很幸福的事情吧?看完菜單,我點了一份經典的北非地獄蛋Shakshuka,yuechen點了一份light 版的Israeli breakfast



來這裡前,以色列菜就是我最愛的菜系之一,甚至柏林我最喜歡的top3餐廳就是一家以色列餐廳(可惜光明節前關門了,哭死)。鷹嘴豆泥hummus,炸豆球falafel,中東沙拉tabulei以及我點的這一份地獄蛋,都是受到全世界人民喜愛的美食,位於兩大洲交界,又面臨地中海,以色列菜系既有阿拉伯菜的濃郁,又融入了地中海的清新,在我心目中佔據著很高的地位。
地獄蛋到底是什麼鬼呢?一句話解釋就是番茄辣椒醬燉蛋,聽著好像很魔性的樣子,但是迎著清晨的陽光,用剛出爐香噴噴的麵包蘸著剛戳破的蛋黃送入口中,人生不過如此罷了!

以色列人十分注重早餐,而這家餐廳的早餐就更是豐盛到不行,無限量的麵包,主菜,沙拉,蘸醬,新鮮果汁,咖啡,這不是早餐是早宴啊……


吃飽喝足之後,查了下地圖,我們的目的地雅法老城只有兩公里的距離,欣然決定不行前往。
我們特意繞開了主幹道,往小路和居民區走,一路上真是十分的驚喜。這些民居混合了地中海和北非的風格,就地取材,泥坯,石牆,木塊,看似凌亂卻又錯落有致,在耀眼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和諧。住戶都十分有情趣地在牆上種了各種各樣的花卉,與市中心白色的包豪斯建築群一比,這裡簡直是色彩的世界。






不遠處就是海灘,再往南走便是有四千年歷史的雅法古城。特拉維夫全稱特拉維夫-雅法,而雅法就是我們面前的千年老城。現代與古老的衝撞與融合,是這裡沒錯了。


雖然是一月份,但海風吹來卻是暖暖的,遊客也不多,更是毫無嘈雜,走在沿海大道上心情簡直好到要爆炸。




雅法古城的路有些坡度,上坡走可以去到教堂或者清真寺,基督徒和穆斯林和諧相處,各自守護信仰,真是讓人感動。






在山上買個水,雜貨店窗口擺了個「以色列的好盆友」紙板,上面掛著以色列和幾個友好國家的徽章,金毛同學看了照片問道,德國去哪了嘛?我翻了個白眼,忘記你們幾十年前對猶太人做了什麼了嗎?🤦♀️

走累了,我們找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歇腳,來來往往的行人臉上都掛著悠閑的表情,不緊不慢地走走看看,和路邊小店老闆討價還價,我舒服地窩在椅子里吃著蛋糕,心想,住在這裡的人一定是被上帝偏愛的吧。



也許這就是度假的意義,並不用急著從A趕到B,而且靜下來慢慢走過這些古老的石板路,暢想曾經在這裡發生過一些什麼波瀾壯闊卻又化作虛無,享受這漫無邊際的湛藍和燦陽。
走得有點餓了,我們就造訪了據說是全以色列最美味hummus的小店Abu Hassen,我開始以為是座位都沒有的路邊小攤,結果是一家可以坐下的正經餐廳,菜單全是希伯來語,但老闆英語很好,直接跟他說想吃什麼即可。

我們點了一份原味hummus和一份falafel,pita bread暢吃(後來告訴金毛這裡有無限量麵包,他眼睛瞬間發光= =)。想說這就是最頂級hummus的味道啊!非常順滑,非常香濃,吃得出貨真價實的芝麻醬與新鮮鷹嘴豆的味道,用pita bread一抹一刮,佐以橄欖油清新的香氣,好吃的整個盤子都要刮乾淨!


要說hummus很容易吃到好的,那falafel就是比較難做的好吃的一種美食了,我在柏林(要知道柏林可是有很多土耳其人的)都沒吃到什麼好吃的falafel,要麼太干要麼炸過頭,這家的falafel簡直驚艷,外脆里嫩,炸得恰到好處,鷹嘴豆和蔬菜的比例也拿捏的正好,配上特製的酸辣滷水,老闆給我再來一盆!

吃完,心滿意足地繼續在老城內放任自己迷路,坐在海邊的石墩上,靜靜地等候日落的那一刻,上次看日落大概已經是大學的時候了吧?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有享受這樣inner peace的時刻了。







4:53分
以色列特拉維夫
日落
耶路撒冷 Jerusalem
來耶路撒冷之前我是稍有顧慮的,因為特朗普剛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正擔心這個城市會不會局勢緊張的時候,發現又想多了,老城裡寧靜得很,街上的小孩踢著足球嬉戲打鬧,身後就是幾千年歷史的清真寺和教堂,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坐大巴即可,16謝爾克(大約35人民幣),車程僅僅一小時。以色列這個國家非常非常小,城際之間兩小時足足夠夠。
要怎麼形容耶路撒冷這個城市呢?人說,世間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間十分憂愁,九分亦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希伯來語里的意思是和平之城,但這個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共同的聖地,自從建城的那一刻,就一直經歷著腥風血雨,22次被攻打,至少3次被徹底夷為平地,試想有哪個城市比這裡更命運多舛。

從老城的高點眺望,遠處橄欖山上的猶太人公墓尤為醒目,聖經中橄欖山是彌賽亞降臨世間的地方,自從第一聖殿時期,猶太人就希望被埋葬於此,成為第一個被拯救的亡靈。
耶路撒冷的整體城建風格是陰冷的,是灰濛濛的,因為英國殖民者曾經規定老城裡的建築必須用城外運來的耶路撒冷石建造,這就導致了聖城略有些單調的外觀,但看久了,反倒是有種復古滄桑之感,向每一個人訴說著曾經發生的故事。
到達後稍作休整,我們決定先到馬耶胡達集市去逛一逛,這是一個在老城外市中心分區的猶太集市,琳琅滿目的香料、乳酪、水果茶、橄欖,精緻玲瓏的糕點、甜品,讓人目不暇接。作為中東美食的愛好者,簡直就是什麼東西都想搬回家。集市裡的老闆也十分熱情,不少甚至能用流利的漢語和我們打招呼(看來中以關係應該真的是不錯)。最後我買了一些香料和水果茶,感覺可以撐好長一陣子了。
回家的路上和yuechen說,終於能理解為什麼當初歐洲人為了那麼一點點香料不惜發動戰爭,加不加香料,食物的口味可真是天壤之別啊。
從集市出來,已經是日落時分,我們慢慢走到老城裡,準備先探探路。
城市中心的主幹道,猶太老者用我們聽不懂的古老語言唱著激昂的歌。
沿著主幹道走不遠,就能到老城人流量最大的雅法門,據說從這裡可以一直走到古老的雅法港。一月並不是遊客很多的季節,即使最熱鬧的雅法門,人群也是稀稀落落。更多的是行色匆匆帶著高帽穿著黑禮服的正統猶太教徒。
耶路撒冷是座山城,順著古城牆一直走,往山下眺望,又是一副燈火通明尋常百姓的畫面,在經歷了歷史上諸多的腥風血雨後,聖城終得寧靜,牆內是人們信奉千年的信仰,牆外普通人過著自己的家常,這樣超時空的感覺,在耶路撒冷達到了極致。
耶路撒冷最出名的景點莫過於西牆The Western Wall,西牆有一個更讓人動容的名字——哭牆。這座城市經歷過巴比倫人、羅馬人、基督徒、穆斯林,各國列強的佔領,一次又一次的推翻和毀滅,命運多舛的猶太民族流亡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終於才在近幾十年的時間內恢復家園。西牆是第一聖殿時期的唯一留下的一段城牆,他們相信能夠透過這座牆的縫隙與上帝對話。於是無數猶太人來到這裡,哭訴流亡之苦,向上帝訴說自己的心意。
西牆祈禱區分性別,男左女右,我們無法進到左邊男士祈禱區,卻能遠遠地在西牆廣場,聽一位猶太老者如泣如訴的歌聲,信仰的力量超過了語言不通,眼前這一幕竟讓我深深地著迷。
據說往牆縫裡塞上小紙條發願,上帝就會讓你的願望成真。那我就希望上帝能夠讓這裡的寧靜永遠地繼續下去吧,也希望不遠之處的巴勒斯坦能夠早日獲得自由。
從西牆廣場出來,就是猶太分區。耶路撒冷老城有四個分區,亞美尼亞區,基督區,穆斯林區和猶太區,住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居民。這正是老城最有意思的一點,不管遊客再怎麼喧嘩拍照嘰嘰喳喳,真正住在老城裡的四萬多居民依然過著他們自己的小日子,絲毫不去理會外界的喧囂,幾千年的時間並沒有改變什麼。
從猶太區往北走,可以到達基督區,而這時候我們空空如也的胃袋已經開始抱怨,於是我們決定去位於苦路Via Dolorosa第八站的Amigo Emil餐廳。
在說美食前,有必要科普一下這條大名鼎鼎的苦路。相傳耶穌在苦路起點被判死刑,背著十字架走向刑場,期間摔倒三次,最後被脫去衣物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為了紀念這一系列聖跡,在苦路上建起了十四站,每逢周五或者重大的宗教節日,總能看到虔誠的基督徒扛著十字架重走主當年走過的苦路。
不過苦路的前8站均在穆斯林分區,道路兩旁也早已被阿拉伯小販給佔領,遊客並不能感受到很莊重悲痛的氣氛。
餐廳是非常典型的阿拉伯風格,光看菜單大概就覺得能把所有阿拉伯菜系都給嘗遍。老闆也非常熱情。
我點了一道加了香料的米飯和扁豆,配上酥脆的炸洋蔥和香濃的酸奶,雖然簡單,卻美味異常,正是中東的家常菜式。yuechen點了一份釀雞胸,據說也很好吃。
這家價格不貴,食物也很好吃,是在老城裡的一個優質選擇。
第二天早上,我們先去一家叫做Anna的意式餐廳brunch
這家餐廳藏在市中心一個小型博物館的後頭,有著非常漂亮的頂層庭院。
點了兩人套餐Anna for 2,價格是130謝爾克(人民幣260)上菜的時候整個人都驚了,這也太豐富了吧。每一道都做的非常到位,在老城裡吃到這樣西式的brunch,讓人十分有幸福感。
飯畢,我們準備去老城周邊的錫安山Mount Zion看一看,錫安山上,有可謂是以色列民族象徵的大衛王的墓穴,有最後的晚餐紀念堂,更有在二戰時期拯救了數千猶太人的德國富商奧斯卡·辛德勒的墓碑。
以色列是一個全民兵役的國家,在錫安山上,正巧碰到一群女兵跑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以色列,滿大街都能看到荷槍實彈正在休假的軍人,也是很有趣的一景了。
我們的房東建議我們可以參加每天從老城雅法門出發的free walking tour,耶路撒冷的歷史太過於厚重,確實需要有人講解。於是我們來到雅法門等待出發。
導遊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耶路撒冷人,帶著我們穿過那些遊客根本不會走的羊腸小道。
雅法門上的大衛王塔The Tower of David
從亞美尼亞分區到猶太分區的小路
這個walking tour,並不進入各大聖跡內部,而是細細地把老城四大分區都走一遍,聽導遊講每一座建築的歷史和故事,我是歷史愛好者,又對猶太歷史文化尤為感興趣,這趟兩小時的tour,受益匪淺。
偶遇一幫義大利人還是什麼的,cos成了古羅馬人到老城的古羅馬大道還原圖前留念😅
最有意思的,大概是知道了作為基督教最高聖跡之一的聖墓大教堂,鑰匙居然是由兩個阿拉伯大家族保管的!這兩大宗教從建立的那一刻就開始相愛相殺,眉來眼去,看來在短期內也不會停止,其中的錯綜複雜程度,還真不是我們這些不信教的人能理解的。
夜幕降臨,看著保守猶太人戴著高帽匆匆走過,基督徒結束了禱告準備離開,遠處宣禮塔傳來雄厚的誦經聲,抬頭一看,卻是藍白相間的六芒星旗幟。這是怎樣一種奇妙的映襯?
兩天的時間對於一座兩千多年的古城來說,遠遠不夠,但留下一些遺憾也未嘗不可,等著下次的重遇,去揭開更多迷人的過往。
最後兩天,正逢猶太傳統的安息日,我們趕緊趁著周五公交沒停運前回到特拉維夫,這次host我們的是一個特別酷的猶太老太太,留著利落的短髮,抽著細細地女士煙,半夜還在廚房不知道倒騰些什麼。
趕緊享受最後的地中海陽光,畢竟馬上要回柏林搬磚了。
以色列這個國家太迷人了,有機會推薦大家一定要去走走看看,原來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竟然可以如此和諧地共生,世界啊,真是奇妙。

<
Lola
獨自踏遍歐洲的90後自媒體人,TEDx講者,合夥創立素食餐廳,德國商科碩士在讀,長居於上海和柏林。
在這裡,你會發現生活中的一萬種可能。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
投稿&樹洞:[email protected]
合作請加微信pc61023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