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在希觀察」。作者王在希,系前國台辦副主任、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高級研究員。
台灣所謂的雙十慶典,如期舉行。
當然,我們大陸關注的不是慶典本身,主要是蔡英文在這樣一個場合,對兩岸的問題她有個表態。
蔡英文這個講話時間不長,一共大概20多分鐘,分成八個部分。島內的媒體評論給她四個字,就叫「四平八穩」。基本上沒有太新的說法,還伸出了一點橄欖枝。
那麼為什麼她的姿態放低了,調門收斂了?我認為,恰恰和當前民進黨當局所處的背景有關係。就是佩洛西訪台以後,解放軍在台海周邊地區舉行了大規模的、實戰性的演訓活動。應該說對民進黨當局,還是有比較大的震懾的作用。所以她現在也不得不降低調門,放軟身段。
但是我認為她基本的立場沒有任何的改變。「台獨」分裂、「一邊一國」的立場,她沒有變。只是在手法上、在語氣上,在某些內容上,看上去好像顯得比較理性,比較溫和。
第一,她的講話現在突出強調「和平」,強調台海地區局勢怎樣穩定。在這個講話當中,有一點過去很少的——她多次用了「北京當局」。因為我們講「台灣當局」,那麼她這一次用「北京當局」。這個說法你挑不出多少毛病。因為蔡英文對兩岸關係、大陸情況,她是很熟悉的。在李登輝的時候她就當「陸委會」主任,對兩岸的政策她其實也是很了解,怎麼表達她也清楚的。比方說她說,「我呼籲北京當局,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意思就是說不要戰爭,打仗不光不是她的,也不應該是我們的選項。她還強調,「台海和平,是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
在疫情防控這個問題上,她講了一段比較理性的話。她講,等到兩岸疫情解封以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的、民間的、健康的、有序的交流,來進而緩和台海的緊張情勢。這個表述,我認為她也是很精心的。是說給我們聽的。因為我們過去一直批評民進黨當局,利用疫情防控,來關閉兩岸交流這個渠道。使得近三年來兩岸基本上沒有什麼直接的交流,基本上是靠線上靠網上進行交流。她在這裡就表了個態,還是會逐步的恢復,進而緩和台海的緊張局勢。她這次的講話,很明顯,突出地強調希望台海地區能夠和平,能夠穩定。我認為這個很反應她的心態。這個也是和以前的講話,稍稍有點不同的地方。
第二,她表示希望能夠在理性、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形勢下,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維持台海和平的方式。類似的話以前也講過。那這一次表達得更清晰一點,我們過去態度非常明確,「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也是兩岸協商談判的前提。她偏偏不提「一中原則」,不提「九二共識」,就是提理性、平等、相互尊重,把這三個作為前提。這就是偷梁換柱了。因為這個不是尊重不尊重,你不承認兩岸是一個中國,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承認了,我怎麼跟你坐下來談。
第三,這次這個講話,前面強調打「和平牌」「穩定牌」,後面她特彆強調打「民主牌」。她強調台灣現在最大的共識,就是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她講「我們沒有妥協的空間」,講得很「絕」。她把自己在搞「台獨」分裂,強調是在「捍衛民主自由」。這樣子她很有欺騙性,很有迷惑性,也有一定的煽動性。
最後她講到,要大聲地說出「我是台灣人」,「它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驕傲」。這個很明顯,她過度地要突出「台灣人」,實際上她是有目的的。我看到蘇貞昌(算是台當局 「2號人物」了),他就把雙十慶典改稱叫「台灣國慶節」。這實際上是一個「台獨」的圖謀。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何來國慶?不是國家怎麼有「國慶」?馬英九他說這個說法不妥,蘇貞昌還批評馬英九對台灣沒有感情,這扯得上是感情的問題嗎?
所以這一次蔡英文講話裡面,她還是講「台灣」,或者「中華民國台灣」,講所謂的「中華民國」111年以來,特彆強調在台灣立足73年以來。總而言之,在台灣稱謂這個問題上,她還是非常明顯地在迎合「台獨」分裂勢力,他們原來既定的一個方向和目標。但是她又不敢公開地直接地去更改這個名稱。
所以,蔡英文這個雙十講話,我的感覺就是:
第一、我們遏制和反對「台獨」分裂,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對台動用一些軍事方面的手段進行震懾,應該是還是有效果的。
第二、對蔡英文這一次降低調門,改變一些說法,我認為,她不是立場的改變,而是策略的改變,是手法的改變。實際上,她堅持「台獨」分裂這樣一個立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一中」這樣的立場,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