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對佳木斯市突如其來而又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在市檢察院黨組的號召下,市院機關一批90後女幹警聞令而動、迅速響應、主動擔當。她們攜手抗「疫」踏征程,用實際行動詮釋初心使命,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貢獻了「她力量」,用青春譜寫戰「疫」勝利的華章。
巾幗不讓鬚眉,紅顏不遜兒郎
陳天依,1994年4月出生,佳木斯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科員,入黨積極分子。當城市被突然按下「暫停鍵」,全城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時,陳天依第一時間聯繫了自己所在社區的網格員,志願參與到居住地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為小區居民發放出門證,成為第一批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者。
黨旗所指,就是行動所向。為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佳木斯市檢察院黨組號召檢察幹警積极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接到動員令後,陳天依主動加入檢察志願隊,下沉至新府社區開展防疫工作。後因疫情形勢更加嚴峻,需要志願者支援中高風險社區,她又下沉至五一社區三合小區J區開展防疫工作。當得知下沉中高風險小區需要進行閉環管理,24小時不能離開卡點,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且存在病毒感染的風險時,她毫不猶豫地說道:「黨旗所指就是行動方向,請組織放心,我『疫』不容辭。」
陳天依
無怨無悔,就是青春底色。每天凌晨四點多,外面零下幾度的天氣,冰冷蕭瑟,陳天依會準時起床,開始進行居民核酸檢測的準備工作。五一社區J區共有15棟樓,住戶1193戶,居民1700多人,住戶為老年人居多,核酸檢測人員只有兩組,所以核酸檢測任務繁重,總會出現由於喇叭聲音有限錯過做核酸的情況,陳天依每日來回爬樓梯,對住戶居民進行敲門提醒。
她在對住戶數和核酸檢測登記數進行比對後發現有出入,在向網格員了解情況,準確掌握信息後,有13戶患有中風、小腦萎縮疾病的老年人,由於行動不便,無法下樓做核酸,陳天依便和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上門核酸,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全力配合社區把核酸檢測工作落實到實處。每次協助醫護人員做完核酸都會花上六七個小時,防護服下的陳天依早已汗流浹背,疲憊不堪。
「請大家排好隊,保持安全距離,不要擠。」陳天依拿著喇叭維持秩序。
「大娘,這個是行程碼,要掃健康碼才行。」陳天依一遍遍給老人解釋。
「你好,請說一下身份證號,我手動登記一下。」陳天依在給忘帶身份證的居民進行手動錄入信息。
......
重複、瑣碎的核酸檢測工作,陳天依每天都一絲不苟地完成,因為她深知,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做,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個小環節把控住,才能穩住疫情防控大局,切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個特殊時期,她如秋日暖陽一般,溫暖著小區居民的心,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守護小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堅強後盾,就是前進力量。在接到下沉社區開展防疫工作的任務通知之後,這個28歲的冰城姑娘,怕家中父母擔心,對下沉至中高風險小區防疫的事隻字未提,只是很愧疚地跟母親說:「很久沒回家了,原本打算國慶回家好好陪陪你和爸爸,但是疫情突然,在這個特殊時期,我要和我的同事們並肩作戰,下次假期再回去。」媽媽不停地叮囑她不要挂念家裡,一定做好自我防護,完成好工作任務。她帶著家人的理解和關愛,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因為身後堅強的後盾,是她勇往直前的力量。
「付出總會有收穫」,當陳天依得知五一社區(1組)被降為低風險地區後,她高興的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疫情當前,陳天依這個果敢、樂觀、豁達的姑娘,不畏艱險、逆行而上,用實際行動彰顯年輕檢察幹警的責任與擔當,讓青春在「疫」線綻放絢麗光彩。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張學玲,1995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佳木斯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9月20日,佳木斯市人民檢察院組建中高風險區五一社區抗「疫」志願者隊伍,張學玲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服從安排,下沉至郊區英俊街道辦松樺小區,迅速加入一線疫情防控志願者工作隊伍。
築牢疫情第一防線,做好「宣傳員」。 「大家共同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才能早日戰勝疫情。」「為了自身安全,也是對所有人負責,不要聚集。」這是張學玲每日要重複幾百遍的話。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宣傳員」,她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擔當,不厭其煩地提醒居民,耐心維持現場秩序,提醒來往群眾外出戴好口罩、注意出行安全,提高防護能力。為保證應檢盡檢不落一人,張學玲每天早四點起床,五點參加防控小區居民核酸檢測工作,不停在樓棟間巡邏呼喚,晚上工作到深夜,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一天忙碌下來,嗓子嘶啞、雙腿發軟、無力站穩,臉上N95口罩留下的印痕久久不能消去……
張學玲
鞏固戰「疫」成果,做好「守門員」。奔赴疫情一線後,張學玲就變身了「大白」,成了同事們口中的「女漢子」。「這裡有我」「讓我來吧」是她的口頭禪,也讓身邊的人紛紛為她豎起大拇指。由於防疫小區實行24小時值守卡點制,張學玲和小組幹警輪流執守夜班,每當她夜間值班時,同事為了照顧她,想讓她進去休息一會,她卻總是拒絕說「沒事,我能堅持。」就這樣堅守到凌晨,進行短暫休整後,張學玲又快速打起精神,開始了白天核酸檢測的工作任務。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舍小家、顧大家,她甘當一名「逆行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築牢疫情防控屏障,詮釋檢察人的責任與擔當。
張學玲
為居民做好保供,爭做「愛心使者」。隨著「愛心蔬菜包」陸續運抵防控小區,為保證「蔬菜包」及時送到居民手中,張學玲充分發揮女生耐心、細緻的工作特點,第一時間與社區工作人員準確統計住戶數據,保證蔬菜包的發放不落一戶,發至深夜,依然堅持,只為居民能及時吃上愛心蔬菜,保證正常生活。
「孩子,我吃的心臟病的葯沒了,能幫我買到嗎?」
「姑娘,我家鍋壞了,做不了飯了,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我家的燃氣費沒了,怎麼才能繳一下呢?」......
在日常巡邏中,張學玲經常接到各種求助電話,她總是耐心安撫,積極想辦法為群眾排憂解難。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90後的年輕人,疫情當前,我定不退縮。」張學玲一直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事事衝鋒在前,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堅守「疫」崗,和所有一線的黨員幹警一樣,用忠誠與守護,築起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屏障。
在這場戰「疫」中,張學玲作為一名新時代檢察女幹警,她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用柔弱的肩膀擔起重任,與所有一線疫情防控工作者共同堅守、共克時艱,只為守護那一方人民。
end
來源:佳木斯市檢察院五一社區臨時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