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近日,生活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團團」的一條患病新聞,引發兩岸關注。有消息稱,團團疑似罹患「腦部膠質瘤」。從2008年赴台起,大熊貓「團團」「圓圓」,作為兩岸交流的特殊使者,不僅成為台灣民眾寵兒,也是凝聚兩岸同胞交流溫度的情感見證。「兩岸交流天使」的安危,瞬息之間牽動了兩岸萬億人心。
「團團」台北患病
8月中下旬,台北市動物園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慾也不太好,嘴邊曾出現白色泡沫。工作團隊回放監視器影像,畫面顯示「團團」發生了3分鐘疑似癲癇的癥狀。獸醫師進行初步臨床檢查,並邀請台大附設動物醫院神經專科獸醫師會診,認為「團團」有必要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來釐清癲癇發生的原因。台北市動物園發布新聞稿表示,「團團」患病的消息讓大家心疼,動物園會盡最大力量給予醫療照護。

圖片來源於台媒
9月中旬,「團團」被送往台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腦部MRI檢查。經MRI核磁共振檢查,初步發現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亦可見類似病變,這可能是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獸醫師採集了腦脊髓液進行後續的分析化驗,同時完成整體生理檢查。有腦神經外科專家推測,團團疑似罹患類似人類的「腦部膠質瘤」,若無法治療僅能存活半年至1年。台北動物園表示,「按照人類年齡相比來判斷,「團團」目前已經50多歲了,動物園方面自然會時刻緊盯他的狀態」。
來自大陸的關切
在國台辦近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對於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近期身體狀況,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當天表示,台北動物園向大陸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通報了「團團」近期身體狀況。「團團」「圓圓」自2008年在台北動物園安家以來,深受廣大台灣同胞尤其是台灣小朋友的喜愛。在兩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團團」「圓圓」分別在2013年和2020年順利生產幼崽「圓仔」和「圓寶」,組成幸福美滿的小家庭。「我們和大家一樣,期盼『團團』儘快康復,繼續陪伴台灣的朋友們」。

國台辦發布會
有台媒記者進一步追問,隨著台灣入境防疫措施鬆綁,大陸方面是否會派專家赴台,團團的飼養員有沒有機會到台灣見「老朋友」。朱鳳蓮重申,大陸方面專家十分關心,願意在專業領域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也願意提供相關協助。「團團」患病消息也引發了兩岸網友的廣泛關注,在相關新聞下紛紛留言,表達早日康復的美好願望。
兩岸專家線上會診
據台媒消息,柯文哲11日下午出席「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記者會,針對大熊貓「團團」出狀況,有無考慮申請中國大陸專家來台?柯文哲回應,現在視訊很發達,「除非真的有需要,不必,我們台灣的獸醫也不差,當然照顧大熊貓是比較沒經驗,但透過視訊大概談一談,沒有問題。」有台媒此前報道稱 ,台北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表示,動物園已在線上與大陸專家聯繫,也將團團的相關檢查結果通過園內醫療小組發送給大陸專家,雙方保持溝通,後續也不排除邀請四川專家赴台。

至於現行不考慮讓中國大陸專家來台,是否考量到兩岸關係不佳?柯文哲表示,申請過來台灣不太可能,現在視訊很發達,要傳電腦斷層片很容易,看病不是大問題,雖然台灣照顧大熊貓較沒經驗,但獸醫水準沒有問題。有媒體追問,「團團」當時是象徵兩岸和平交流意義來台,是否會牽動兩岸關係?柯文哲表示,「總不能要求那隻熊貓要長命百歲,那也沒辦法。」據台灣《聯合報》報道,「熊貓一家」是台北動物園的「明星」,四隻熊貓平時約有五六個保育員照顧。
牽動兩岸萬億人心
「兩岸交流天使」的安危,牽動兩岸萬億人心。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全世界做過MRI的熊貓,恐怕相當稀少,甚至可能只有「團團」一隻。既然沒有相關資料能做精準比對,就不會排除任何病灶的追蹤。目前島內專家以及中國大陸專家,雙方都表達善意,有各種風險評估且資訊暢通,如果有需要面對面討論或是針對議題要親眼看見做研判,當然不排除邀請對方來,"不過目前除了疫情考慮,也有流程需要完成「。

海峽導報有評論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四隻熊貓目前屬於兩岸為數不多的橋樑,也是表面上能夠實踐「兩岸一家親」的證據之一。如果「團團」身體繼續惡化,島內卻阻止大陸專家前往,屆時勢必會引起新一輪輿論爆炸。不僅島內民眾會對民進黨當局失望,大陸也可能放棄最後一絲感性,開始認真解決兩岸統一問題。
相關鏈接:回眸「兩岸交流天使」
從2008年的12月23日,「團團」和「圓圓」赴台起,為台灣民眾帶來了無數歡樂,成為了台灣各界的寵兒,同時也拉近了兩岸同胞彼此之間的感情。他們的赴枱曆程一波三折,是兩岸交流曲折前進的最好見證。
2005年4月,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首訪大陸,實現了1949年後國共領導人歷史性的會面。大陸方面為了釋放善意,決定贈送兩隻大熊貓給台灣。2006年1月28日,通過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大陸一億多人次投票,「團團」、「圓圓」最終成為這兩隻贈台大熊貓的乳名。
但是當時在島內掌權的民進黨當局,卻拒絕「團團」「圓圓」赴台,一樁好事、美事卻無法成行。直到2008年,兩岸關係開始解凍,「團團」和「圓圓」才終於可以出發了。
2008年12月23日上午,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在家鄉人不舍的目光和深情的祝福中,從雅安碧峰峽基地啟程。抵達台灣後,「團團」和「圓圓」順利入住台北市立動物園,此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兩岸民眾的關注。
台灣方面專門為了「團團」和「圓圓」投資建了一個大熊貓館,從飼養的工人到飼養建築,從戶外的小園到後勤竹子基地,以及竹子的儲藏和人工育幼的配套設施等等一應俱全。「團團」和「圓圓」在台灣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2009年1月農曆新年,「團團」、「圓圓」在台北動物園與台灣民眾首次見面,上萬民眾爭相目睹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台灣民眾需要先在動物園門口等著抽號碼牌,再入園參觀,每人只限10分鐘,一天的參觀量為2.5萬人次,每一場都爆滿。而動物園方面也趁勢推出了大批熊貓紀念品,有T恤、公仔、文具等,大受歡迎。
不僅如此,台北動物園熊貓特展館館長王怡敏介紹,大熊貓來台灣之後,很多有些陸客會來到這裡來看一看在台灣的團團圓圓現在生活的怎麼樣,台灣方面接待很多大陸來的貴賓,也會指明要來大熊貓館看看「團團」「圓圓」現在生活得情形。
中國大熊貓保護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負責人魏榮平說:「我們把這兩隻熊貓送到台灣去,給台灣人民帶來幸福和快樂,讓台灣的小朋友能親眼看到大熊貓,能感受大熊貓的魅力,來了解我們對大熊貓的保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這方面。」
不久,「團團」「圓圓」愛情的第一個結晶——「圓仔」出生了。2013年7月6日,圓圓產下一隻雌性熊貓,台灣民眾投票後定名圓仔,留在台灣。這個可愛的小傢伙,引發了台灣全島瘋狂地追星。一時間,「圓仔」在台灣各大媒體上,風頭完全蓋過了島內的政治紛爭和娛樂八卦,甚至許多政治人物和娛樂明星,都時不時地來看看熊貓,蹭蹭熱點。
熊貓一家三口相親相愛,團團圓圓的場面,撩動了兩岸中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2020年6月28日,圓圓再次產下一隻雌性熊貓,台灣民眾投票後確定名字為「圓寶」。兩岸熊貓迷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團團」「圓圓」能生出更多可愛寶寶,讓兩岸親情的結晶越來越多。
台北動物園熊貓特展館館長王怡敏說:「兩岸情感交流的起始,是從大熊貓開始的。」中國大熊貓保護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負責人魏榮平也表示,大熊貓作為一個橋樑,事實上促進了兩岸的交往。
真心希望,「團團」和「圓圓」書寫的兩岸傳奇,能夠無限續寫!
台灣石斑魚檢出禁藥?ECFA後續或蒙上一層陰影
跨年夜為什麼台灣有人扎心了?替你細數兩把刀
兩岸風來2022 | 被大陸人叫「灣灣」,最讓台灣網民崩潰!?
兩岸風來2022 | 兩岸「姊妹湖」演繹同胞深情:曆數十七年跨海之戀
兩岸風來2022 | 台灣「冬奧熱」持續升溫,民進黨小段子,只能平添笑料
【兩岸風來2022】新一年招生「招手」台灣,大陸高校將成更多台生之選
【兩岸風來2022】灣灣出版大陸書籍,一鍵式魔改鬧出大笑話!
【兩岸風來2022】大陸台胞個體戶新政傳福音,台灣同胞登陸創業有了更多選擇!
【兩岸風來2022】國台辦溫暖招手,更多台灣青年可以跨海感受「家人情懷」
【兩岸風來2022】美智庫的挑撥,這誰能忍?台媒也一致對外了
【兩岸風來2022】潮玩大陸社交軟體,成台灣「z世代」新日常
【兩岸風來2022】引領「雲健身」風潮,劉畊宏「登陸」後暴紅
【兩岸風來2022】大陸高校對台招生新進展:這些變化,台生要關注!
【兩岸風來2022】台灣同胞無「劑」可用,國台辦溫情喊話,民進黨這一幕彷彿昔日重現
【兩岸風來2022】大陸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禁藥"風波狙擊兩岸貿易
【兩岸風來2022】「七七事變」85周年的島內紀念:為什麼台灣人更應該紀念七七?
【兩岸風來2022】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展現20年兩岸融合「青年力」
【兩岸風來2022】13載波浪前行,「雙城論壇」會不會是最後一屆?
【兩岸風來2022】讓更多台灣同胞有「知」的權利,台媒關注國台辦「九二共識」系列微講座
【兩岸風來2022】大陸網友把台灣街道店名帶上熱搜,背後是強大的民意基礎
【兩岸風來2022】環台軍演之際,為什麼兩岸頻現「地圖熱」?
【兩岸風來2022】國家統一白皮書後效應,台灣青年接力表態「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兩岸風來2022】一首台灣歌曲走紅兩岸,抨擊佩洛西竄台引發共鳴
【兩岸風來2022】兩岸台胞積極響應全球反「獨」促統大會
【兩岸風來2022】瀘定地震後,一股無法忽視的溫暖「微力量」跨越海峽
來源: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部分資料參考海峽導報、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