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身高,我們總愛和過去比,說以前如何如何,以此來襯托我們身高的增長。相比過去,我們的個頭的確比以前高出很多。但這種增長是相對的,如果和日本比,我們增長的卻要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
一項針對全球200多個國家人口身高表明,在1914年至2014年的100年的時間內,各國人口的身高不同程度的增長。在亞洲範圍內,日本的表現可圈可點。百年來,日本男性的身高增長了14.65厘米,女性的長了16.01厘米,就幅度而言比我們(男性增長10.86厘米,女性增長9.55厘米)要大的多。這種增長的趨勢在最近幾十年表現的最為明顯。日本侵華時,日本士兵的身高普遍在160厘米以下,而到現在日本男性的身高普遍達到171厘米了。這是一種怎樣的逆襲呢?
歷史上日本人的個頭普遍較矮,我們也因此稱之為「倭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日本人的身高几乎是沒有增長的。以近現代日本歷史人物為例,伊藤博文的身高為149厘米,裕仁天皇152厘米,東條英機156厘米,即便是個子較高的山本五十六也只有157厘米,整體來看當時男性的身高是沒有突破160厘米的。
日本人身高的增長主要集中在戰後幾十年時間裡。換言之,戰後日本經濟的快速恢復為日本人的身高提高了必要的支撐。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要想長成高個子,除了良好的基因外,很重要的要靠後天的努力。就基因而言,日本人的底子並不好,其身高完全比不上我們的。所以,問題出在了後天上,短短的幾十年日本人是如何努力的的呢?
有人說,這主要得益於精良的飲食,戰後日本全民開展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運動,加上必不可少的魚類、肉食等高蛋白食物,如此想不長高都難;也有人說,這是全民運動結果,日本人倡導全民運動,尤其喜愛棒球,事實證明民眾有一項熱愛的運動,並一以貫之的堅持下去,對長高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說法,都很有道理,但無論是飲食的改善,還是運動的普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戰後日本經濟的快速恢復。日本注重國民身體素質的提升,全面加強國民營養攝取,並將大量的資金投在了教育上,為身高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當然,除了以上觀點,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戰後日本人身高的大幅度增長是美國人的功勞。日本戰敗後,大量美國士兵駐紮日本,期間他們與無數的日本女子結合,並生下了孩子。到美軍撤退之時,日本出現了20多萬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帶著西方人的基因,從而整體拔高了日本人的平均身高。這種基因改良的觀點,從科學上說的通,從時間上也比較契合,想想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日本人身高增長原因種種,飲食的改善和運動的普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