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2022年10月11日22:45:43 熱門 1437

台灣是我國的寶島,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的台灣留給我們的印象更多的是花好月圓的「小確幸」,各種文學作品也將台灣社會描繪得十分純美。但是如果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一個群體,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大族群的心理遠沒有這麼簡單。日本統治台灣時曾經斷言台灣人「貪財、怕死、愛面子」,是一個可以被分化瓦解的脆弱群體。如果從更長的歷史的維度來看,台灣還有更為陰暗隱晦的一面。這個族群依舊保留著原始好鬥的基因,民風彪悍的種子一直深埋心中,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會興風作浪、趁機作亂,有些手段更是血腥殘酷,不忍卒視。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 天天要聞

台灣高山族同胞


彪悍好鬥的台灣原住民


日本第四任駐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手下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經對於台灣人的性格心理做過探究,得出的結論是台灣人「貪財、怕死、愛面子」。這只是台灣人性格剪影中的一個側面,更準確地說是經歷了二百餘年中原文化熏陶的產物。如果在長時間的歷史上觀察,他們的民風也有剽悍好鬥的一面。特別是台灣本地的原住民群體,這一點更是顯著。台灣本地的原住民除了我們熟知的高山族以外,還有平埔族及其若干的支系。由於島嶼的原因,這些民族的發展速度一直很慢,以村社為單位生活,處於漁獵採集經濟之下。他們雖然長期和大陸來往,但是文明前進水平還比較原始。

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 天天要聞

早期經濟


早在鄭成功登陸台灣島之前,中國大陸方面就有對於台灣島少數民族的記載。如陳第《東番紀》:「東番夷人.......無酋長,子女多者眾雄之,性好勇喜斗。」據台灣史家蔡正元先生的《台灣島史記》記載:

「噶瑪蘭人(台灣島少數民族)在收穫季節後,會航海北上到淡水、關渡(台灣地名)設伏,在沿岸伺機獵殺金包里社的巴賽人和中國人,強奪財物,割取首級獻祭」。

台灣地區的原住民在最初的時候還處於社會發展早期,很多習慣還保留著野蠻的風俗。而這種習慣後來也慢慢變成了好鬥的基因。在這種社會當中,人們更信服用武力解決一切糾紛,一些部落之間常發生械鬥,也經常會造成流血事件。而且因為封閉的緣故,他們對於外界比較排斥,所以每每主動攻擊外來人。

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 天天要聞

高山族戰士


鄭成功登陸台灣後,曾經和原住民就有過激烈的衝突。當時的鄭成功除了要面對盤踞在台灣的荷蘭人之外,也需要對付當地的原住民。據《熱蘭遮城日誌》記載:

「1661年6月3日鄭成功派赴台中屯墾的部隊,誤信大肚社原住民。其假意接待鄭軍,又深夜通知被鄭軍俘虜的荷蘭人做內應,深夜發動突襲。鄭軍大敗,死亡1500人。」

當年九月,左先鋒鎮楊祖的部隊在北部幾乎被當地居民屠殺殆盡。1662年1月,因為兩個琅嶠的長老被殺死,當地的原住民大舉屠殺當地的中國人。無數血淋淋的數字都記錄了當年台灣居民的兇悍程度,民風之彪悍絕對不容小覷。鄭成功也是耗費了極大的心力才將原住民勉強懾服,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鄭經繼位後才大力威壓原住民以防止生亂。同時,鄭經也開始吸收大陸移民,移植中原文化,改變台灣島內的風氣。只不過因為鄭氏存在的時間很短,所以效果有限。

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 天天要聞

鄭成功收台


康熙統一之後動亂依舊頻繁的台灣


1683年,康熙派遣大將施琅征服台灣,將台灣納入到了行政體系內。同時開啟了大量的移民浪潮,施琅還曾將台灣原本的鄭軍部隊遷徙回福建一帶,所以造成了換血式的人口遷徙。而這當中因為制度的不合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動蕩。其中因為水源和地盤等糾紛,經常發生衝突,後來還有旗幟鮮明的反叛。1699年,台灣苗栗地區的吞霄社民眾因為受到了盤剝,當地的土官就帶領當地的居民反叛。清政府聯合了附近的幾大部落才最終將其制服,但也損失慘重。而台灣本地人和外來人口的矛盾也越發明顯,據蔡正元先生的《台灣島史記》記載:「1729年,廣東客家人簡岳率族人至台北開墾,遭原住民攻擊,全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慘遭屠殺,無一活口。」這也能夠看出台灣原住民的兇殘暴戾,經過了五十年的洗禮依舊沒有改變。更有甚者,他們對於外來人已經形成了刻板的印象,也正因為這一點才會出現許多緣由十分模糊的慘案出現。

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 天天要聞

清統一台灣


康熙之後的台灣,地方上的小股動蕩依舊十分頻繁,其原因就在於根深蒂固的民眾隔閡。後來乾隆時期的林爽文起義雖然是移居到台灣的福建人主導,以反清復明為大旗,但是也能夠折射出台灣地區複雜的民族矛盾和民眾隔閡。似乎在台灣的土地上,內鬥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而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當時間來到1871年,琉球漁民遇到了風浪漂流到了台灣島,總計有66人生還登岸。但就是因為不熟悉當地的社情風俗,造成了當地原住民的誤會。最後的結果竟然是當地的牡丹社民眾殘忍屠殺了五十餘名琉球漁民,並且直接給了日本以口實,釀成了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攻打台灣的「牡丹社事件」。這件事情也是日本垂涎台灣島的開始,可見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當地彪悍的民風依舊沒有徹底轉變。


陰晦的台灣史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


因為地理因素的影響,島嶼內部內產生離心力和孤立主義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但是,台灣的情況似乎尤為嚴重,無論是鄭成功還是清朝都是在動蕩的台灣島內進行統治。台灣地區的一些人所展現出來的彪悍、好鬥、愛作亂實際上與後來日本人提出的「貪財、怕死、愛面子」的性格並不矛盾。因為貪財,所以他們視一切外來者為「財富掠奪者」,從而爭鬥不斷。為了財富而不擇手段,從而塑造了彪悍的性格。因為怕死,所以他們就希望「讓別人死」。因為虛榮愛面子,所以希望通過鬥爭和作亂來攫取政治利益。可以說這兩個層面是互為表裡的,真正的變數就在於統治者的實力。如果中央政府在台灣的力量足夠強大,那麼台灣人就是「貪財、怕死、愛面子」的小市民。而如果統治力道稍有減弱,他們骨子裡的彪悍好鬥就會顯露出來。正如同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正是因為最初沒有強烈的軍事壓力,才會有本省人舉著日本武士刀大舉屠殺外省人。我們也需要提高警惕,改變對於台灣一貫的「小確幸」態度。

貪財、怕死、愛面子與彪悍、好鬥、愛作亂,看台灣歷史上的另一面 - 天天要聞

台灣亂象


實際上近年來,台灣人好鬥的新聞也是不絕如縷。一向莊嚴的立法殿堂經常變成演武場,上演「全武行」。而綠營的激進分子更是瘋狂,2014年進攻立法院,攪亂了整個社會的秩序。而這些都可能會成為我們未來將要面對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應該有所準備。台灣是我國的神聖領土,收復台灣、改造台灣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未來的情形將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