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2022年10月11日14:36:35 熱門 1032

人物簡介

張釗維 生於台南市,泉州移民第七代。評論作家、紀錄片導演,曾任香港陽光衛視製作總監,現任CNEX基金會製作總監。紀錄片近作《衝天》、《傳家本事》第二季(總導演)。文集《真實的支點》、譯作《龐克的哲學》。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現在,閉上眼睛,在一片漆黑之中,我腦海中還能清楚浮現這樣的場景:那是清晨六點五十分左右,我背著書包、拎著水壺、拉開鐵門、關上鐵門,沿著騎樓高低不平的台階,自己一個人上學去。

這是一段大約二十分鐘的路程。首先沿著我家所在的民權路,右轉永福路。長大後,我才知道民權路是府城第一街,漢人最早聚居的地方,當年船運碼頭就在街尾不遠處,碼頭邊有供奉包括水仙尊王以及大禹項羽、寒奡、屈原、伍子胥等人在內的水仙宮,祝福渡海船民平安。水仙宮建於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也是台灣被收為清朝版圖的隔年;到今天,廟前依然是各種南北貨跟美味小吃雲集的地方。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水仙宮今昔對比

而在民權路跟永福路交叉口處,路面上一個不起眼的圓形鐵蓋,蓋住了四百年前先民打的井眼,叫做大井頭。大井頭旁邊的轉角處就是全美戲院,今天全美門口站著李安導演的人形立牌,因為這個二輪戲院是他電影啟蒙的搖籃。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先民打出的大井頭遺址(上圖)和它的位置(下圖藍標處)

轉進永福路,有綉庄、錫鋪、清甜的冬瓜茶,然後沿著祀典武廟的紅色山牆繼續往前走。祀典武廟是台灣第一座官方武廟,建於明鄭時期,是東寧王朝的官廟之一;裡頭,有我曾祖父在日據大正年間捐款六元錢協助修葺而留下姓名的碑牌。武廟旁邊的小巷弄,直通明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宮;1683年,篤信媽祖施琅帶領清兵打下台灣,王宮改為供奉媽祖的廟宇。為撫恤東南沿海百姓,康熙在滅掉鄭氏王朝之後下旨封媽祖為天后,比前朝的天妃還高一級;這座廟宇就叫做大天后宮。

我所就讀的學校,就挨著赤崁樓。它在1912年,日本佔領台灣的第16年創校。早期叫做明治公學校,1945年台灣光復之後,數度改名,在我兩歲、台灣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時,以紀念鄭成功為名,定名為「成功國民小學」。

清晨七點一刻左右,我跟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魚貫走進「成功國小」,在學校旁邊巷弄里的玄天上帝廟偶爾會傳來打鼓撞鐘與道士作法的嗚嗚牛角號聲。

這座玄天上帝廟,開基靈佑宮,又稱小上帝廟,有別於位於民權路另一頭的大上帝廟——北極殿;此廟建於1671年,也是東寧王朝的官廟。明成祖自認為是玄天上帝的化身,而反清復明的鄭成功也篤信玄天上帝。在北極殿,至今還供奉著當年鄭成功中軍帳裡頭的那尊玄天上帝神像以及朱術桂的題匾「威靈赫奕」,這是台灣目前所見最早的一塊匾額。

至於小上帝廟的興建略晚於北極殿。其起因是因為,當清朝準備攻打台灣之際,北極殿里經常擠滿急著求神問卜的東寧王朝文武官員,一般老百姓不得其門而入,遂乾脆自己集資另蓋一座專門給民間祭拜的上帝廟。

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展開一天的學習。日復一日地練習在每一篇作文的結尾處都要加上「反攻必勝、建國必成」以及「蔣總統萬歲」如此這般的字句。

那是1970年代,當時,蔣介石還在位,但是身體已經不好,不久之後就要病逝。在戒嚴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底下,我並不完全明白我這條短短的上學路所展示的複雜而豐富的歷史肌理。覆蓋我成長過程的,是一長段混合著儒家規訓、現代化與漢人中心主義的「黨國訓政」體制;在這體制底下,我的家鄉被視為開台首府,鄭成功是反清復明的民族英雄,曾經在此建立一個短命王朝的閩南海商,其文化被看成是地方風土民情。至於荷蘭人,乃至後來被正名為原住民的山胞,多半只出現在課本或者媒體宣傳片上,在生活中我幾乎意識不到。再說到日據時期,還可以從我父母親經常以日語溝通、唱日本歌給我聽、喜歡壽司味噌湯與主婦之友雜誌等等,感受到一些深刻影響,但那恰恰是政府要去壓制的殖民遺緒。

一直要到將近二十年之後,我才能夠從斷斷續續的自我摸索與工作經驗當中,找出這個台灣最早的漢人海洋城市跟我自己的關係。

這種摸索,就好比沿著赤崁樓與安平古堡之間那條傳說中的秘密地下通道,在幽暗中擎著火把慢慢前進,一直走向某個歷史的節點、那片曾經是禁忌的大海……

童年印記

1949年之後,因為擔心對岸軍隊渡海、也擔心各種偷渡與走私,政府實施海禁政策,用碉堡、鐵絲網、木麻黃、機關槍與岸炮,把台灣島團團圍起來。於是有將近半世紀的時間,在台南這個靠海的城市,海洋成了失去自我記憶的一大片空白領域。

記得我小學時候郊遊到海邊,僅有一處位在木麻黃樹林里的秋茂園可以遊玩,其它都是軍事禁區。

當海洋的記憶被切除,那個因海洋文明而生的安平古堡與東寧王朝,以及台南的建城,也就被抽空了他們存在的最根本意義。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這是一個個體的記憶和探索,個人上學的路、家族跨海移民、先民和外夷登陸、荷日輪番佔領,都在這一張手繪圖上

記憶中最早的一次遊玩安平古堡,是跟著哥哥姐姐去的。那是三十多年前,從市區出發,還得轉搭竹筏過江,才能抵達古堡腳下;所謂「江」,其實是台江內海,不是真正的江,而古堡就建在內海與外海交界的沙洲上。沿著台江內海有多個這樣的沙洲,從外海看過來,形狀猶如一隻只大魚的弧形脊背,因此,這些沙洲就被漢人稱做「鯤鯓」。在當地西來雅族原住民口中,則稱之為「大員」。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安平古堡上的炮樓和大炮,當年是鎮海之物,現在是歷史見證

我那時所見的安平古堡,跟今天沒有什麼兩樣。在紅磚鋪就的三層平台上,有一棟小洋樓,旁邊是一座瞭望塔;幾座鏽蝕了的鐵炮,靜靜躺在紅磚平台、榕樹影下。我那時以為,這就是荷蘭式堡壘的風格,後來才知道我錯了。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今天的安平古堡是個古建,但並不是安放炮台的荷蘭人佔領期的古建,看到本文最後,作者才揭開迷底

四百年前,已經進入大航海與殖民時代的西方各國,急著想要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尋找穩固的貿易據點,以美洲白銀來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與茶葉,再銷往歐洲。拔得頭籌的是葡萄牙人,1577年他們首先從明朝政府手中租借了澳門,接著,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荷蘭東印度公司企圖打破明朝嚴苛的對外通商律令,他們試著與沿海商賈、海盜接觸,於是在浙江、福建、廣東一帶,跟中國官方發生多起武裝衝突。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司令韋麻郎奪取澳門不果,在華商的建議下,轉往扼住台灣海峽咽喉的澎湖,準備長期耕耘。1604年,明朝將領沈有容率領兵船五十艘、軍士兩千名前往勸退荷蘭人。至今,澎湖馬公島仍留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沈有容在澎湖勸退荷蘭人後,「紅毛」並沒有放棄攻台的想法,20年後,荷蘭人的通譯鄭芝龍戰退荷蘭人立功,開創了鄭氏家族的基業

1622年,荷蘭人再次佔領澎湖,築城堡建立基地。1624年,明軍前來圍剿,激戰八個月之後,荷蘭人敗退。這一戰,曾經擔任過荷蘭人通譯的鄭芝龍為明軍立下戰功,從此接受招安,繼而成為雄霸東西兩洋航路的海上霸主,所有通過這片海域的中外船隻都得向鄭氏家族繳納稅費。而東印度公司別無選擇,只得往東渡過黑水溝,退到明朝勢力範圍之外的大員。

就在這一年,第一座荷蘭城寨在台江內海的一鯤鯓沙洲上建立起來,以荷蘭執政家族命名,是為奧蘭治城(Orange)。三年之後,改以荷蘭行省熱蘭遮(Zeelandia)重新命名為熱蘭遮城,這就是後來的安平古堡。

築城當時,由於材料和工匠缺乏,東北角的城垛用的是澎湖舊城拆下來的石塊建築。其餘的建材則主要是以糖水、糯米汁和牡蠣灰等搗成的灰泥黏合紅磚築牆,這些都是當地可以取得的建材。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熱蘭遮城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熱蘭遮城舊影

熱蘭遮城屬於歐洲典型的稜堡式海岸防衛堡壘,由中間的方形城堡以及四角突出的稜形炮台兩相結合而成。內城共三層,最下層是倉庫、長官公署、瞭望台、教堂、士兵營房等設施。四角的防禦性稜堡,上頭附建瞭望亭。兩角中間有北、東、南三門。長官公署位在內城北側與北城交接處,是當時政治、經濟與軍事的中心,他要經常性地向位在印度尼西亞的巴達維亞總部報告此地的生產、貿易,以及對原住民部落的征服、結盟、徭役與傳教等管理狀況。

在這個階段,荷蘭人從南洋引進甘蔗與水牛、從東南沿海引進漢人民工來此開荒,生產大米與砂糖銷往東亞各商埠。來台的漢人多半聚居在台江內海東側的本島這一邊,此地的西來雅族地名叫做赤崁,與位在大員的熱蘭遮城隔著台江一東一西,兩相對望。

張釗維:走回家鄉的城堡——安平古堡的歷史肌理(上) - 天天要聞

郭懷一事件後,荷蘭人建普羅民遮城(下圖),從這裡擴展出樓台街巷,有一處就是作者張釗維在民權路上的老家

荷蘭行政長官對漢人的苛政與壓榨,引發了1652年的漢人暴動,以起事者為名,是為郭懷一事件。暴動平息後,荷蘭當局決定在赤崁建城以有效管理漢人移民,於是蓋起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也就是後來的赤崁樓,以及開闢普羅民遮街,也就是後來的我的老家民權路。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