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今年25歲,經家人介紹,她開始和一位互有好感的男性交往。
每次約會的時候,小芳總是非常緊張,常常吃飯吃到一半,就因為肚子疼而不得不去上廁所。剛開始,男友表示理解,女孩子難免會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但是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兩個月左右,幾乎每次約會小芳都會因為肚子疼而頻繁地上廁所,這讓男友感到非常的疑惑。
在一次約會結束後,男友向小芳提出了分手,男友認為每次約會小芳都會去廁所待一段時間,是因為不想和自己待在一起。小芳連連搖頭否認,這才說出了實情。
原來早在三年前,小芳就出現了一緊張就肚子痛、頻繁上廁所的情況,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表示小芳的身體並沒有明顯的異常,頻繁跑廁所可能與她自身出現的情緒變化有關。當出現極度緊張、焦慮的情緒時,會使得植物神經出現紊亂,引起腸胃不適,小芳這些癥狀與「腸易激綜合征」十分吻合。
雖然腸胃「應激」不是大問題,但還是會對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征?其有哪些癥狀?今天1葯網就和大家聊聊。
一激動緊張就想上廁所?可能得了腸易激綜合征!
在生活中,像小芳一樣,一到關鍵時刻就肚子痛想上廁所的人並不在少數,這其實是腸易激綜合征惹的禍!
患有腸易激綜合征的人,腸胃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激動」,主要表現為在飯後或情緒激動時,會出現腹痛、腹脹、腹瀉,以及排便習慣改變、大便異常等癥狀,也有患者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的情況。
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會出現上胃腸道癥狀,比如噁心、嘔吐等,也有一部分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鬱等精神異常的情況。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腸病,多見於20~50歲的青中年女性群體,常常和胃腸道功能紊亂或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時出現。
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因素有哪些?
有人說腸道經常「應激」其實是飲食太刺激了,還有人表示其和飲食沒關係,是腸道「生病」了。至於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原因,其實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
- 菌群失衡
在健康人體的腸道內,至少有400~500個菌種,它們相互依存,同時又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細菌群落。
但是當有害菌過度生長,有益菌減少,菌群穩定被打破時,就可能出現腸胃不適等情況,導致腸易激反應。
- 不合適的飲食
飲食是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人會對某些特定的食物過敏,一吃就「一瀉千里」。
此外,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冷飲,也會增加胃腸道神經的敏感性,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引發或加重腹痛、腹脹等不適。
- 腦腸軸異常
人們將腦腸之間的相互聯繫稱為「腦腸軸」。腦腸軸連接著大腦中樞神經和腸胃系統的神經——內分泌網路,影響著整個腸胃的消化吸收工作。
當人體產生噁心嘔吐、腹痛、排泄障礙等反應,除了是腸胃本身出了「故障」,腦腸軸也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
而當出現心理緊張、激動的情況,腦腸之間就有異常信號傳導,腸胃也會隨之產生腸易激反應。
雖然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確,但相關醫學研究表明,腸易激綜合征與基因、精神心理因素、飲食、腸道感染等多重因素密切相關。
3個方法,拯救腸易激綜合征患者
要想避免腸道出現「應激反應」,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非常有效的,1葯網建議大家在日常做到以下3點:
1、合理飲食
對於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在日常應該少吃生冷、辛辣和刺激的食物,這類食物會刺激腸道引發痙攣,甚至加重疼痛。另外,少飲用,最好不飲用咖啡、茶類、酒精等飲品,也可減少腸胃刺激。
對於在腹瀉期的腸易激患者來說,還要少吃粗纖維食物,如燕麥、玉米、全麥麵包等,這些食物會加速腸道蠕動排空,不利於腸道恢復。
1葯網建議腸易激患者日常應該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西紅柿、豆腐、冬瓜、青菜、蘿蔔、三文魚、麵條、牛奶、雞蛋等,不僅能夠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也不會對腸胃造成很大的刺激。
2、紓解壓力
壓力是導致腸易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運動是對抗壓力的有效手段。在日常我們可以選擇在公園、小區等地方步行或者慢走,也可以選擇瑜伽、游泳、打乒乓球等運動項目,幫助我們強身健體,有效減少心理壓力。
如果心理壓力難以排解,也可以接受一些心理治療,比如認知行為療法 、催眠療法等,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腸易激綜合征病人的癥狀。每一位患者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並通過這些方式來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降低腸易激綜合征的發作的幾率。
3、科學用藥
對於已經確診了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積極接受治療才是正確選擇。如果腸易激綜合征的患者經常出現腹痛、腹脹、腹瀉這些癥狀,需要去消化內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