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統」轉「獨」的台聯電前董事曹興誠,近日在島內「狂刷存在感」,恰逢島內「九合一」選舉將近,曹興誠又鼓噪稱,所有參選人都應該直接宣示「抗中保台」。
其這番言論遭到了現任台北市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痛批,柯文哲反問:「台灣現階段既不可能實現『獨立』,也不可能走向統一,既然如此,喊口號、簽聲明能解決問題嗎?」
因此,柯文哲主張「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維持現狀」,呼籲民進黨、國民黨不要內鬥,要「團結保台」,並且建議曹興誠這類「好戰派」應該停止此類危險且毫無意義的表演秀。
柯文哲這番話在明面上看似是在「勸和」,但其本質仍是為了「謀獨」,其所謂的「維持現狀」,無非是想穩住當前的局面,然後靜待時機、以拖待變。
實際上,有這種想法的遠不止柯文哲一人,隨著兩岸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加之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挑釁層層加碼,島內越來越多的政客逐漸意識到統一可能會提前到來,開始放棄「以武拒統」的幻想。
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就是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自加入民進黨後,曾多次以狂熱的「頑固台獨」形象出現在了島內政界,但近年來,卻頻頻扛起「和平大旗」,呼籲台當局「避戰保台」。
這一系列變化說明,解放軍在台島周邊的常態化演練以及戰備警巡、大陸將一些典型的「台獨頑固分子」拉進「清單」等一連串的反制措施發揮了作用,讓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謀「獨」必遭挫敗的事實。
因此,柯文哲才會得出「台灣現階段不可能實現『獨立』」的結論,作為台北市市長這樣的人物,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說明島內不少政客對台當局的「拒統能力」是持懷疑態度的,並且也並不認為,台當局能僅憑一己之力就足以實現這一目的。
所以,一些人就將希望寄託到了美日等外部勢力身上,認為美日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在未來台海局勢生變時,會選擇出兵「保台」,因此,島內一些政客又開始自欺欺人的認為台灣地區有美日等外度勢力的加持,又有了謀「獨」的能力。
出於這種相信美日必會「保台」的錯覺,包括柯文哲在內的一些島內政客才會盲目地認為「兩岸不可能統一」,但實際上,事實早已清晰的擺在了眼前,兩岸走向統一是歷史必然。
前陣子,佩洛西竄台引起了一輪猛烈的台海風波,但結果卻並沒有按照美國的計劃發展,反倒是全世界170多個國家都旗幟鮮明地支持中方捍衛國家主權的正當立場,對美國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的行為表示了嚴厲譴責,這說明「一中原則」已成為國際共識。
這一現象也從側面表明,當前的國際大環境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在此基礎上推進兩岸和平統一,是有極大優勢的,而當前之所以遇到了一些阻礙,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美台勾連、破壞了兩岸協商的政治土壤,導致「和統」的窗口被不斷壓縮。
既然如此,那麼出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目的,我們在必要時是可以使用「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而且隨著美台勾連挑釁的力度越強,「非和平手段」使用的優先順序就會不斷提升。
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台當局在絕對的實力碾壓下徹底崩潰、兩岸最終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統一,而那些背叛祖國、妄想分裂國家的罪人,最終會被綁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接受審判。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留給那些「台獨」分子們改弦更張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若是繼續執迷不悟,那麼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難逃「清算」。
如今,大陸最新公布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已經直接將民進黨列為了實現和平統一必須清除的障礙。這既是一種表態,也是一份決心,因為國家統一高於一切,這是14億中國人盼望了無數個日夜的歷史時刻,在強大的民意麵前,一切的阻礙都顯得微不足道、如同蚍蜉撼樹,唯有統一是最終不可更改的偉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