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方燕山山脈與陰山山脈交匯處有一山口,蒙古語稱之為烏蘭察布,翻譯成漢語就是「紅山口」。
烏蘭察布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內蒙古距北京最近的地級市,僅240公里,高鐵1個多小時可達。當北京七月驕陽似火、酷暑難耐之時,如果向西來到烏蘭察布,頓時會感到草原七月天,風吹愜意人。

烏蘭察布市離北京市最近距離為240公里。均為受訪者供圖
「只有西北高原才能具備的」
烏蘭察布素有「中國草原避暑之都」之稱,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8.8攝氏度。
蘇木山,燕山之尾,陰山之頭。長27公里,寬19公里,平均海拔1682.32米,是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的水源涵養地,華北地區重要的「生態要塞」,最高點2334.7米是烏蘭察布市的「珠峰」。
「蘇木」蒙語是「箭」之意。蘇木山古時稱箭山,春秋戰國至兩晉叫雁門山,北魏叫蟠羊山,地處晉、冀、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是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交匯區。
蘇木山是內蒙古最大的人工林場,森林覆蓋率74.8%。林場里流傳著「塞上愚公」董鴻儒帶領兩代林業人,「死磕」窮山惡水,用肩扛背馱最原始方式在高寒荒山種下20.5萬畝、3000多萬棵樹的故事。

內蒙古最大的人工林場蘇木山。
如今,蘇木山已建成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沿蛇形山徑攀援而行,但見怪石嶙峋,花草紛繁,可聞松濤陣陣,百鳥爭鳴,林秀而山美,把蘇木山裝點得俏麗多姿。
登臨絕頂望天涯,舉目四望,但見群山疊翠,霧色縹緲,猶如一幅濃淡相宜的壁畫垂掛天際。輕風送來濃濃花香,山溪泉水叮咚作響,使人如入仙境,心曠神怡。
「牛馬千百成群,遠遠地走來,如綠海上的沙鷗萬點。倚杖當風,心曠神爽!這種無邊高朗的天空、無限平闊的草原,無盡清炎的空氣,是只有西北高原才能具備的……」這是作家冰心筆下,20世紀30年代的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位於市區的霸王河公園,天藍水清,樹綠景美;漫步於棧橋之上,呼吸著清新空氣,陶醉在生態美景當中;徜徉在泉玉嶺景區,惠風和暢,遊人如織,宛如置身一幅遊人賞景、水鳥嬉戲、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中……
霸王河是集寧區的「母親河」。10多年前,由於持續乾旱,霸王河地下水位曾嚴重下降,加上垃圾侵佔河道,兩岸都是採石場,整個河道一度變成臭水溝、亂石灘,當地居民避之不及。
2010年秋,霸王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建設。依託白泉山、老虎山、卧龍山、霸王河、泉玉嶺河等自然地貌,一條長約15公里、寬約1公里的水域綠化景觀帶被打造出來,霸王河公園變身休閑「打卡地」。
來自北京的王霞,是一名在烏蘭察布市從事大數據工作的職員,由於工作原因,她經常往返於兩地。工作之餘,她喜歡在霸王河公園等地散步,這裡已經成為她快節奏生活的重要調劑。
「藍天碧水、綠草鮮花,我喜歡帶著孩子或朋友來這裡遊玩,非常愜意。」王霞笑著說。
據烏蘭察布市文化旅遊體育局張璐介紹,烏蘭察布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3%,2021年空氣指數優良天數達到336天。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景色。
塞外第一「路」
路,用今天的解釋就是「道路」。在宋元時期,「路」則是指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府」。「集寧路」就是元代的「路」,而且是當時的塞外第一「路」。
據內蒙古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紅星介紹,集寧路為元代建置。最早是金代集寧縣,建於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當時是草原與中原地區商貿交易的重要場所。元代初年升為集寧路,為汪古部轄境,屬中書省管轄。
史書記載,1368年到1371年之間,明軍同元軍在古代集寧路附近,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均以明勝元敗而告終,元代集寧路也隨之廢棄。湮滅時間應在明洪武三年至九年(公元1370年—1376年)間。
經過800多年風吹雨打,戰火洗禮,元代集寧路如今僅存古城遺址,位於今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以下簡稱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鎮土城子村。2002年在修建高速公路時,對古城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張紅星說,考古人員先後從這裡出土了磁州窯、龍泉窯、鈞窯、景德鎮窯、耀州窯、建窯、吉州窯、定窯8個窯系瓷器及銅器、鐵器、金銀器等一大批珍貴文物。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曾被評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除集寧路遺址外,烏蘭察布還是大窯文化、仰韶文化、岱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考古學家蘇秉琦讚譽為「太陽升起的地方」。通過考古鑒定,元代集寧路遺址為遼、金、元時代的古城,而在元代最為興盛,並升成集寧路。元代集寧路是當時內地通往塞北高原的必經之路,是草原游牧與農業耕作地區的結合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烏蘭察布市商務局副局長徐中棟說:「自古以來,烏蘭察布就是中原地區通往俄羅斯、歐洲必經的驛站。如今,隨著『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這裡更是西北地區向東南出海的必經之地,也是我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重要國際陸路通道,向北開放的國際物流樞紐節點和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國際物流基地。」
依託獨特區位交通優勢,烏蘭察布市暢通物流通道建設,與俄蒙合作建成烏蘭察布——烏蘭巴托——烏蘭烏德「三烏通道」;與天津港、曹妃甸港合作建成內陸港,成為俄蒙產品成本最低的「出海口」;著眼國際航空通道完成了集寧機場航站樓國際流程改造。
五輛一排、整齊排列,操作工人有序將汽車裝上集裝箱,不日將發往國外……走進七蘇木中歐班列樞紐物流基地,鐵軌上整齊排列的集裝箱裝載著各種各樣的貨物,期間不斷有貨車進入倉儲區,汽車、木材等琳琅滿目的物品等待裝載或卸載。對講機里不時傳出聲音,裝載、運送,物流基地滿是工人忙碌的身影。
七蘇木中歐班列樞紐物流基地是烏蘭察布市打造的向北開放橋頭堡。自2016年首次開行以來,累計開行580列,23774車。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景色。
「草原博物館」
夜空深邃,繁星滿天,潔白的月光灑在草原上,天地間一片靜謐,晚風輕輕吹過,空氣中的花草香氣摻雜著歡愉氣氛,和草原的約定就此兌現。
烏蘭察布的美集中體現在草原之上,這裡有「神舟」飛船回歸的杜爾伯特大草原,也有國內著名的烏蘭哈達火山草原,還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輝騰錫勒高山草甸鮮花草原,草原多樣性在內蒙古獨一無二,被譽為「草原博物館」。
從北京西出390公里,便來到陰山東麓的烏蘭察布地質奇葩——烏蘭哈達火山草原,30多座火山猶如串珠狀分布在察哈爾右翼後旗遼闊草原上。
烏蘭哈達火山群地處內蒙古高原南緣,火山構造隸屬於大興安嶺——大同第四紀火山噴髮帶。火山活動始於約3萬年前晚更新世晚期,休眠於全新世,屬年輕休眠狀態下的「活火山」。
烏蘭哈達火山群奇觀整合了各種景觀地貌,資源富集,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核心景區草原、火山、濕地、廟宇、湖泊相互依存,7個天然湖泊布局呈北斗七星狀,從高空俯瞰,有如「地球天窗」,更像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實為奇觀,在我國極為罕見。
烏蘭哈達火山群有火山地熱、火山溫泉、火山熔岩熔洞、火山稀有礦藏等,火山群周邊形成的岩熔地貌有石河、石湖、石海、石浪、石禽、石獸等,儼然一處天然火山「博物館」。
在烏蘭察布眾多草原中,近年來最紅火的莫過於輝騰錫勒黃花溝草原,位於察哈爾右翼中旗,地處陰山北麓,面積6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保持最完好的三大高山草甸草原之一。
山樑草原上,可乘小火車參觀濕地、湖泊、山地典型草原等多種地貌。青藏高原氂牛喜食的特有植物在這裡成片發育,而在我國華北、東北其他地區,這種亞高山3000米以上地域特有植被類型均無分布。樑上還分布著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人稱「九十九泉」。
乘千米觀光索道從輝騰樑上下來,便是被遊人譽為「塞外名川」的黃花溝。這是一道蜿蜒的山谷,為遠古冰川遺迹。溝長10多公里,深約300米,溝內山勢險峻,奇峰突兀,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水流潺潺,鷹翔長空。
黃花溝上的神蔥嶺,是佔地5000餘畝的獨貴林區,森林茂密,古柏參天,那林間富有彈性的綠色草坪中,白蘑菇、黃花、百合花點綴其間,組成了天然的大花園。
「輝騰錫勒」蒙古語意為「清涼的山崗」,因風力資源豐富而得名,是建設風電場理想的場所。如今,一排排風電機猶如「白色森林」,碩大的風翼就像一架架「大風車」,在草原勁風吹動下緩緩轉動,形成另一大景觀。

建設中的三峽現代能源創新示範園。
「風電之都」與草原「算力城」
說到「白色森林」,就不能不說烏蘭察布市那一排排迎風旋轉的「大風車」,那一片片「追光逐日」的光伏板,正是清潔能源不斷輸出之地。
烏蘭察布市資源富集、礦產豐富,特別是綠色能源供應充足,有效風場面積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內蒙古的三分之一。目前,全市新能源總裝機752萬千瓦,素有「空中三峽、風電之都」美譽。
烏蘭察布的綠色能源,以及夏季冷涼氣溫、玄武岩穩定的地質結構,吸引了大數據企業的目光。一時間,華為、蘋果、阿里巴巴、快手等14個知名數據中心企業,共計24個數據中心(其中1個超算中心)在烏蘭察布落戶紮根。
如今,這裡相繼建成了基礎設施完善的大數據產業園,打通了直通北京點對點專用雙迴路大容量光纜數據通道……2021年底,烏蘭察布市獲批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草原「算力城」拔地而起,烏蘭察布市也因此被稱為「草原雲谷」。
指示燈飛速閃爍,「嗡嗡」低響聲回蕩,一台台整齊排列的伺服器正在存儲、讀取和傳送著海量數據。總佔地面積3997畝的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園內,華為、蘋果、阿里巴巴、快手等24個數據中心、316萬台伺服器正在高速運轉。每一分、每一秒,一張張手機照片、一條條快手視頻、一份份政務災備數據等正傳輸存儲到「草原雲谷」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市大數據局副局長馬少明說:「藉助大數據、雲計算,全市不斷推進政用、商用、工業、農牧業、服務業等領域大數據深入應用。工業方面已有700家上雲企業,8家企業完成兩化融合貫標,豐鎮市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區5G+智慧數字雲平台已成為內蒙古工信廳綜合業務平台。」

包裝好的新鮮果蔬。
舌尖上的草原美味
提到烏蘭察布,不得不提「卓資熏雞」,這是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一道傳統名食,已有近百年歷史,與「德州扒雞」「道口燒雞」並列為我國「三雞」。2019年12月17日,卓資熏雞被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卓資熏雞加工起始上世紀20年代初,當時因卓資這一帶的雞個大肉嫩,人們就加工滷雞出售。30年代初,在河北張家口德勝堂當學徒的李珍和北京張蘭太先後來到卓資山,他倆把河北製作燒雞的經驗與本地製作滷雞的方法結合起來,改革工藝,發明了熏雞技藝。
卓資熏雞協會會長李吉慧介紹,卓資熏雞以個大體肥、色澤紅潤、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而聞名於華北各省、長城內外。尤其是京包、包蘭、包太等幾條途經卓資山的鐵路線,將其帶到了全國各地。
「豐鎮月餅」是烏蘭察布的另一道美味,也是全國唯一的胡麻油月餅,其特點是焦黃鬆軟、香脆可口、綿甜悠長、油而不膩,可謂常吃常新。
當地人說,豐鎮月餅剛出爐時,餅內層次分明、面鋒如刀、入口松化有「飛毛利刃」之稱。久而藏之於瓮壇,則鬆軟柔和、綿甜適口。倘若在壇瓮之內放些許美酒、香果,那更是聞之四溢飄香,入口滿嘴果香。
據豐鎮市月餅第五代傳承人常曉峰介紹,「豐鎮月餅」是內蒙古豐鎮市的地方特產,當地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開始自製月餅,迄今有26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豐鎮人民喜愛的甜食,也在周邊山西大同、陽高,河北宣化、張家口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集寧較為有名。
除了舌尖上的草原美味,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還讓烏蘭察布孕育出享譽世界的綠色有機食材,牛羊肉、馬鈴薯和燕麥尤具代表性,先後獲得「中國馬鈴薯之都」「中國燕麥之都」「中國草原酸奶之都」等稱號。2018年12月13日,烏蘭察布市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烏蘭察布市正在打造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發展壯大「麥菜薯、牛羊乳」特色產業。
初夏的G6(縱貫烏蘭察布市的京藏高速公路代號)高速公路上,一車車「麥菜薯」「乳蛋奶」,源源不斷地向著東南方向行駛,幾個小時後,這些綠色食材便走進京津冀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