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近日頒發「終身成就獎」,獲獎者為64歲的知名演員兼導演張艾嘉。
張艾嘉 圖:視覺中國
1973年拍攝《龍虎金剛》出道,張艾嘉迄今已經參演超過90部電影,1981年的《某年某月某一天》是她作為導演的處女作,隨後她更接連執導了《最愛》、《黃色故事》、《夢醒時分》、《少女小漁》、《20 30 40》等多部電影。
出道45年,張艾嘉成為入圍金馬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次數最多的電影工作者,更三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兩次影后、一次編劇)及三度獲得金馬獎(兩次影后、一次女配)。
張艾嘉執導的作品多以女性角度出發,比起1980至90年代強調男子氣概的港產動作片,多了幾分女性特有的細膩。她的一些講述情感關係的影片也成為影迷心中的經典。
《最愛》(1986)
一對二十年前的好姐妹,在各自丈夫均離世後,一起回憶昔日故事。
好姐妹共同愛上一個男生,卻有先來後到之分。白芸與吳明玉的未婚夫相愛,二人卻未能共諧連理。吳明玉一直心知肚明,並曾暗中作梗。
時過境遷,二人對坐講出多年間的心路歷程,故事平靜收場。
網友評論飾演白芸的張艾嘉時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知性」,而似乎從那時開始,張艾嘉就成了「知性」的代名詞。
另外,白芸一角還助張艾嘉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與金馬獎兩個影后,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
《心動》(1999)
木盒子里裝著若干拍攝天空的照片,盒中的卡片寫著:「這些是我想你的日子」。
這一幕多年來一直是文青影迷心中的「經典畫面」,而張艾嘉則憑《心動》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故事講述梁詠琪、金城武與莫文蔚飾演的小柔、浩君與陳莉之間的三角戀曲,片中青澀曖昧的情愫和如詩的表達是影片最動人之處。
張艾嘉與台灣導演戴立忍在片中分別飾演中年的小柔和浩君,而林夕作詞、黃韻玲作曲的主題曲《心動》更為影片增色。
《20 30 40》(2004)
華語電影中講述不同年紀現代女性生活故事的,《20 30 40》應該是無可置疑的經典。
李心潔、劉若英與張艾嘉分別飾演現代台北社會中,20多歲、30多歲以及40多歲的女性,三人在一班飛機上相遇。想想(劉若英)在兩個男友中抉擇,Lily(張艾嘉)與看似擁有美滿家庭,其實危機重重,小潔則面對未卜的未來……
《20 30 40》征服眾多女性觀眾,因為直擊各個年齡段的當代女性面臨的困境,將女性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況細膩刻畫。
有網友評論說,「20歲的困惑是一首消了音的歌,30歲的苦惱是一條離了水的魚,40歲的絕望是一團解不開的線。」而它最妙之處,在於不少觀眾表示「每到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都會想重溫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由張艾嘉執導、編劇及表演,她也憑此片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念念》(2015)
近年的《念念》同樣著眼三個人和三段意想不到的奇遇。
三人一個是為生活奔波的台東導遊,一個是總認為自己不夠好的畫家,還有一個永遠都是後輩的拳擊手。魔幻版的經歷給了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機會,念念不忘,是否有迴響?張艾嘉因《念念》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
《相愛相親》(2017)
這部張艾嘉最近的導演作品,被不少影迷稱為「升級版《20 30 40》」。
不過比起過往的十年跨度,這次的三位女性跨越三代,分別是適婚年齡的女兒、即將退休的母親和孤獨生活的姥姥。親情與愛情碰撞,幾代人的和解拍得真實動人,亦收穫極高口碑。
張艾嘉曾經在訪問中說:「過六十歲後,我的心態真的變得很自在。以前我很討厭自己某些部分的不自在,以前會急著想證明某些事物,但又不想表現出自己有多急,到六十歲後,這些事情也都不再是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