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下午,泰安市六部門負責人就疫情防控有關工作回答了媒體記者提問,有關情況發布如下:
1、目前我市疫情整體情況如何?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張步軍:截至2月9日12時,我市累計確診病例24例,其中危重症1例,省、市已派出專家醫療團隊,正在全力救治;治癒出院1例;其他病例正在定點醫療機構集中救治,目前病情平穩。排除疑似病例12例,現有疑似病例5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20人,全部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已解除278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442人,其他密切接觸者正在排查。
新確診病例行蹤軌跡如下:
第21例:患者,男,51歲,居住於泰山區邱家店鎮府前花園2號樓。1月17日患者入住泰安市中醫醫院腦病康復科病房,每天9:00—12:30在醫院治療,完成治療後租車回家,患者與確診病例泰安市中醫醫院醫生(第6例)有接觸史。1月26日出院,當日到泰安市腫瘤醫院化療一區單間治療,2月2日泰山區邱家店衛生院專車接患者回家,後全家一直居家隔離觀察,無外出史,無外來人員接觸史。2月7日上午出現發熱癥狀,2月8日收入泰安市中心醫院分院住院隔離治療,確認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第22例:患者,男,89歲,居住於泰山區財源街道糧食局宿舍1號樓,長期住泰安市中醫醫院。平時由護工輪流看護,其3名家人定期來院探望。患者為老年痴呆病例,原有墜積性肺炎,營養不良、低脂血症,1月27日出現發熱、咳嗽癥狀,1月29日退熱,現仍有咳嗽。2月8日確認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第23例:患者,男,63歲,居住於徂汶景區徂徠鎮南黃崖村,患者因腦出血術後偏癱,生活不能自理,於2019年11月23日起在泰安市中醫醫院康復科住院做治療,期間未離開病區。2020年1月18日以後其主管醫師共查房2—3次,日常由其3名家人1名護工負責照料。1月27日出現發燒癥狀,服藥後退燒,2月1日開始偶爾咳嗽,2月7日出現咳粘痰癥狀,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後轉至泰安市中心醫院分院隔離治療,2月8日確認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第24例:患者,女,68歲,常住武漢理工大學友誼校區5棟,現居住於岱嶽區范鎮東岔河村富興家園12號樓。1月23日隨配偶、女兒、女婿、外甥女乘私家車(鄂ACQ540)由武漢返回范鎮東岔河村;1月24日凌晨1:00左右至早8:00,在河南省駐馬店服務區停留,在車上休息;13:00左右在山東省曹縣服務區就餐;後在梁山服務區加油;18:00左右到達范鎮東岔河村,一行5人,居家自行隔離,未接觸其他人。患者2月6日下午出現腹瀉,2月7日晚出現發熱癥狀,經岱嶽區范鎮衛生院初診,轉運至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集中隔離點(聖康醫院)留觀,2月9日確認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2、我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黃正玉:截至2月8日,全市在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1家,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12.05%,涉及職工33687人,佔用工總數的16.20%。在產企業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業企業16家,必須連續生產的化工行業企業26家,醫藥行業企業3家,三類企業數量佔在產企業的44.6%,用工數佔在產企業用工數的49.5%。從具體企業看,1月24日至2月5日,石橫特鋼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鋼鐵12萬噸;蒙牛乳業泰安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各類乳製品13000噸;山東亞奧特乳業生產液態奶240噸;肥城富世康制粉有限公司生產5公斤袋裝麵粉40000多袋,麵條150噸;山東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氨基葡萄糖100噸;山東泰鵬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工業用無紡布5噸;泰安瑞泰纖維素有限公司生產纖維素350噸;山東一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累計生產纖維素300噸。
我市中小企業在保障疫情防控物資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1月27日至2月5日,山東恆昌勞保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山東雙球防護器材有限公司、泰安恆源林包裝科技有限公司、泰安大勇紡織有限公司累計生產KN95標準口罩和一般防塵口罩15萬隻;山東萬護潔醫療用品有限公司75%醫用酒精日產量達到32噸,全部投放市場;山東帥迪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用空氣消毒機日生產能力40台,累計生產400台,向武漢等地醫院發貨560台(包括年前庫存);泰安德美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累計生產並發貨黑體爐設備188台,有力保障了市內外防疫物資需求。
3、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情況如何?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黃正玉:截至2月8日,我市101家在產企業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
一是早部署。1月27日,我局制定下發《關於安排部署企業防疫物資生產保障的通知》,各企業積極行動,泰安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制定六條疫情防控措施;特變電工與所有合作方簽訂了協同防疫承諾書,每日定位監控員工所在地點、進行體溫測量;德泰機械在廠區主要通道配備了便攜體溫測溫計、口罩和消毒物品;潤通機械、生力源利用自有庫存口罩,加大職工配發力度。連續生產企業進一步加強對員工的檢查力度,加強企業員工流動管控,密切關注節日期間留守及節後迴流員工的身體健康狀況,特別是武漢及武漢周邊地區和確診病例地區迴流員工的身體狀況。加強對廠房、企業職工生活區的檢查,採取經常消毒、通風換氣、加強監控等措施,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二是明確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標準。按照中央、省、市決策部署,2月7日,我局下發了《關於組織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條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防控機制要到位,企業要明確疫情防控的內部責任機制,建立疫情防控管理體系,明確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部門車間班組負責人的工作職責,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工作措施。員工排查要到位,企業要組織對每一名員工的籍貫和14天內去向進行排查。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的員工建立重點監控類清單,並規勸留在當地暫不返泰復工,鼓勵員工延遲返泰上班;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的返廠返單位員工要排查其抵泰時間,按規定完善落實企業內部醫學觀察、自行隔離等措施,確保其隔離觀察14天並經體溫測量正常後方可上崗。設施物資要到位,企業要準備必需的防控物資,購置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消毒水、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要落實隔離場所,設置有集體宿舍的企業,要設置臨時隔離場所,安排單人單間、相對獨立房間作為疫區返崗人員臨時隔離場所;不具備條件的企業,要按照轄區街道辦事處的統一安排,確定具體的隔離觀察地點並向所在社區報備。內部管理要到位,企業要制定疫情防控管理規定,包括員工健康管理、消毒管理、通勤管理、商務旅行管理、就餐管理等具體措施,企業原則上實施封閉管理,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本單位生產辦公場所;每日對全體上班人員進行入廠、入單位前體溫檢測,在入口處使用快速紅外體溫探測儀,對所有進入企業的人員開展體溫探測,並按規定上報復工復產人員情況、重點監控類人員情況、員工健康狀況等;做好場地的通風、消毒和衛生管理及隔離區管控,建立和落實復工上崗前個人防護知識全員培訓制度。
三是實行復工復產報備複核制度。工業企業復工復產,要在具備上述條件的前提下,開工前須至少提前2日(自然日)進行報備。企業報備需提交以下材料:企業疫情防控管理規定、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復產人員清單、員工重點監控類清單、防控設施物資清單。縣市區工信局(功能區經發局)對工業企業提報材料審核通過後,組織局機關及街道、鄉鎮工作人員到企業現場進行審查,企業條件符合規定的,下達《同意復工復產通知書》,方可復工復產。從2月9日開始,經報備同意,我局已派出7個督導組到縣市區、功能區督導指導,確保擬復工復產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實現工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4、面對我市的疫情防控形勢,市財政主要採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市財政局局長 劉斌:我們主要採取了三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制定保障方案,確保資金及時撥付、足額到位。及時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應急經費和生活物資供應兩個財政保障工作方案,成立專班、夯實責任,確保疫情防控資金早籌集、早撥付、早到位。截至2月8日,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累計投入資金1.72億元,專項用於疫情防控設備購置、物資保障、醫療救治、生活補助及其他相關支出;撥付醫保基金1.48億元,全力支持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救治工作;對今年新增的2800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全部撥付到鄉村和社區,主要用於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簡化採購流程,確保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及時供應、發揮作用。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我市實際,財政部門以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首要目標,積極簡化政府採購流程、及時開啟採購「綠色通道」,對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由相關部門自行組織採購,確保供應時效。
三是落實政策措施,確保患者治療和醫護人員無後顧之憂。其中,對於確診患者實施免費治療,所需治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按政策全部由財政承擔。對疑似患者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市縣財政承擔。對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應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或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均及時測算兌現。
5、市財政採取哪些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渡過疫情難關?
市財政局局長 劉斌: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穩定發展,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在認真落實好國家、省出台的一系列財政政策的基礎上,重點圍繞市政府出台的《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渡難關穩發展的實施意見》,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積極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一方面,新設立總規模1億元的應急周轉資金池,對短期內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給予還貸、續貸支持。目前,首批5000萬元應急周轉基金已撥付承辦平台。另一方面,對市政府確定的防疫物資重點生產保障企業貸款,市財政給予貼息支持。同時,對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的金融機構,市財政給予信貸獎勵。
二是積極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負擔。一方面,做好增加企業收入「加法」,對支持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會同相關部門建立申報、審核「綠色通道」,確保資金「早撥付」、企業「早受益」。另一方面,做好減少企業支出「減法」,配合人社、稅務等部門,認真做好企業事業保險穩崗資金返還、緩繳社會保險、降低社保費繳納費率、減免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等工作,進一步減輕企業成本支出壓力。
三是儘力簡化政策落實程序。按照「能快則快、能簡則簡」的原則,市財政向市直有關部門和縣市區財政局印發了政策落實程序,確保政策能起到「立竿見影」效果。比如,對於貼息政策,精減了縣市區向市級申報環節,直接由縣市區財政先行兌付,市財政通過財政體制補助縣市區,加快了政策兌付落地。
6、我市建築工地開、復工工作是怎麼安排的,應該落實哪些防控措施?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張廣銀:近期,市委、市政府對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為有序做好我市建築工地開、復工工作,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市住建局起草了《關於做好建築工地開復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建築工地開復工、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安排,明確要求我市凡是具備開、復工的建築工地,經過項目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查後,應儘快組織開復工,工作中要做到「三個到位」:
一是人員管控到位。疫情防控期間嚴格落實實名制管理制度,現場所有人員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封閉管理。施工現場配備專職防疫員,根據項目所在地防疫工作要求對擬新進場人員進行逐一排查,對從外省返魯及與確診和疑似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職工,嚴格執行隔離觀察措施,待確認健康後方可返崗。嚴格職工健康監測,在生產區、辦公區、宿舍區等點位設置檢測點,每天測量兩次體溫,一旦發生異常及時採取處置措施。市政工程項目責任單位要結合線長不易封閉的特點,對現場人員定點、定時統一測量體溫,做好記錄。
二是現場管理到位。施工現場實施封閉管理,實行檢查登記制度,對進出人員、車輛、貨物嚴格檢查並做好信息登記,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廠區。在進出口處設立體溫檢測點,所有人員進入工地必須進行體溫檢測;所有進入工地的車輛和貨物,必須進行消毒。各項防疫措施要落實到位,建立健全環境消毒制度,復工前對作業區、辦公區、生活區進行全面衛生清理,特別是對人員密集場所、重點設施設備等部位進行徹底消毒,確保不留死角。開復工後嚴格執行日消毒制度,對所有場所定時消毒,重點區域增加消毒頻次。密閉場所做好通風換氣、衛生清潔等工作,保持良好衛生環境。加強就餐衛生管理,食堂用餐採取分餐、錯時用餐等方式,減少人員聚集。做好防疫物資保障,建築工地必須配備體溫槍、溫度計、防護口罩、消毒液、洗滌用品等防疫物資;設置廢棄口罩專用收集箱,對廢棄口罩等防疫物品統一回收、集中處理。
三是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全面落實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建築工地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制定應急預案、明確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建設單位會同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做到「三個到位」後,共同向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縣市區(功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築工地開復工條件逐一核查,達到防控要求後即可施工。
7、我市在生活必需品供應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目前供應狀況如何?
市商務局局長 王志翔:市商務局積極組織協調商貿流通企業籌備貨源,全力保障供應,確保全市生活必需品供應不脫銷、不斷檔。確定全市24家企業為生活必需品重點大型商場超市和商貿流通重點企業,建立了應急物資儲備日調度制度,將5類農產品(糧食、食用油、豬肉、雞蛋、蔬菜)、3種方便食品(速食麵、火腿腸、瓶裝水)和2種衛生防護用品(口罩、消毒液)納入調度監測範圍,及時掌握全市有關企業物資儲備情況,確保摸得准、調得動、用得上。從監測情況看,截至2月8日中午12點,全市24家重點企業共儲存糧食2218噸、食用油818.17噸、豬肉416.18噸、雞蛋39.37噸、蔬菜301.7噸,速食麵44.01萬袋、火腿腸88.23萬根、瓶裝水23萬瓶、消毒液2.22萬瓶,庫存較為充足,市場供應有保障。
針對疫情期間交通管制較為嚴格的狀況,我們打通流通環節,保障物資供應,對疫情期間承擔運輸禽肉蛋奶等生鮮農產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車輛,發放《「戰疫情、保暢通」通行證》,建立了保障物資供應的「綠色通道」。截至2月8日,全市已發放通行證908個。
8、我市在商場超市疫情防控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市商務局局長 王志翔:我們主要採取了五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對所有到商超購物的人員,在各進口安排專人測量體溫。一旦發現體溫超過37.2度的人員,立即採取勸離措施。二是針對商超工作人員,安排專人在上班前進行體溫測量。對體溫高的工作人員,採取勸離措施,待體溫恢復正常後再行上班。三是對24家定點大型商超營業場所定期進行消殺消毒,確保營業區域空氣清潔衛生。四是在商超營業場所顯著位置,設置音響設備,循環播放有關疫情防控常識內容,時刻提醒進店購物消費者增強防控意識。五是對所有商超送貨人員及車輛,送貨人員先測體溫,車輛一律先消毒再卸貨。
9、市場監管部門在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保供穩價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張京洲:這方面,我們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保供應、穩物價:一是從重打擊違法行為。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召開防疫用品市場秩序提醒告誡會,累計發放《疫情防治商品價格提醒告誡函》1萬餘份。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商場、藥店等防疫用品經營企業實行「拉網式」巡查,組織開展了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專項執法行動。截至2月8日中午,共檢查防疫用品生產經營單位7975家,約談316家,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18件、葯械案件4件。二是從快處置消費者投訴。從投訴情況看,近期群眾的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口罩、藥品、消毒殺菌用品價格和質量等方面,對這些投訴舉報辦理,市場監管部門實行從快核實、從快處理、從快回應。自1月23日—2月8日中午,共受理、處置涉及疫情防控投訴舉報1576件,辦結率96.06%,未辦結的正在督促轄區市場監管部門儘快辦理。從投訴舉報分析,對口罩價格等方面的投訴量已經由當初每天100多件降到40餘件,市場秩序逐步穩定。三是從優服務生產企業。堅持特事特辦,對生產口罩、84消毒液、一次性隔離衣等防護物品生產企業,靠前服務,積極協調省市場監管局,簡化備案材料,容缺辦理,先後幫助山東傲飾服飾有限公司和肥城坤鈺制衣有限公司辦理了一次性使用隔離衣的一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生產備案憑證,日產一次性使用隔離衣3000—4000套;為泰安恆源林包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醫用口罩應急審批批件,陪同企業到省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協調產品送樣檢驗;爭取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支持,為泰山鹽化工分公司辦理了84消毒液的廠商識別代碼(EAN碼),有效保障了防疫物資生產。
10、我市在維護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市場秩序方面有哪些措施?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張京洲:這方面,市市場監管局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保供應。要求全市各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必須正常營業。針對部分農貿市場出現擅自關停的現象,2月3日,市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貿市場有序供應的通知》,要求各農貿市場(不含農村大集)實行閉市審批制度,凡自行關閉的農貿市場即日起恢復營業。凡擅自關閉農貿市場,造成嚴重後果的,將按照相關規定嚴格追究責任。截至2月8日中午,全市70處農貿市場除部分因疫情防控需要關閉外,正常營業63處,佔全市總數的90%。二是保穩定。市市場監管局成立11個督導組赴各網格進行督導檢查,約談了各農貿市場、大型超市負責人,下發了《維護市場價格秩序提醒告誡函》,嚴厲查處哄抬物價、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行為。當前,我市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物品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三是保防控。全面禁止活禽、野生動物交易和宰殺,關閉活禽交易區157個,關閉活禽宰殺點196個,取締銷售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白條禽及禽肉產品業戶8戶。嚴格落實索證索票、購銷台帳、明碼標價等制度,銷售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各農貿市場、大型超市落實開辦主體第一責任人制度,嚴格執行體溫檢測、口罩佩戴、消毒清潔等措施,在全市外賣商家和泰城部分大型超市中推行了「無接觸配送」,最大限度降低「人傳人」機率。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