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後,23日首度主持校務會議,談到台大校長遴選爭議,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自清。(圖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記者崔至雲攝)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台灣大學23日舉行校務會議,校長管中閔在會議開始前就「主動出擊」,表示在報告完校內的工作進度後,會將「長達一年的遴選爭議」主動提出說明報告。管中閔指出,「台大校長遴選風波」,不期望改變各位的定見,只希望在場的老師沒有成見且平心平氣和的了解始末。
據報道,管中閔表示,「遴選風波」得從去年9月17日談起,「那一天就是他進入火坑的那一天」。決定參與校長遴選時,一開始認為自己是被提選人,且也認為自己不會當選,所以從來沒有「拜過票」,僅進行了三場演講,主題為「治校理念說明會」、「遴選委員會面談」、「校長,給問嗎? 」
而去年1月5日得知自己當選時,管中閔認為「生命總是充滿意外」,然而5天後,「也是我進入人生最悲慘的時期」,外界的指控如雪片般飛來。對於擔任獨董,管中閔說,「我不是第一個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人」,對於兼任獨董,管中閔說「我完全跟著學校規定走」。作為上市公司的獨董,不僅公司會發布重大訊息,同時學校也都知道,媒體也有做出報道,所以大眾也知道,「因此我沒有刻意隱瞞兼任獨董的事情」,而作為被推薦人,他提供的學術履歷只與學術成果和行政經驗有關。
針對學術倫理,管中閔說,「我最在乎學術名譽,這件事對我的身心都傷害很大」。他指出,被指控的學術倫理論文,是共同研究者自己寫來用作討論的草稿,後來也證明該名學生的確引用了此一草稿,而真正論文到9月才動筆,因此根本沒有論文抄襲的問題。
關於大陸兼職,管中閔則再次強調「指控都是子虛烏有」,他去大陸只參加學術會議與專題講座,並未擔任任何學校職位,也未指導過學生論文;赴島外、包括去大陸,均按規定請假,公職管制期間如未請假,根本無法出境。「出入境」數據顯示,他赴陸平均時間僅約4天。在被指控前,他從未看過廈門大學或其他大學網頁,因此不知自己曾列名其上。
管中閔表示,台監察機構調閱他個人約20年的報稅資料,逐一清查,只為證明他「違法」,而這段期間,他多數時間不是公務員,不屬於「監察權」行使範圍。不明人士對特定媒體持續泄漏他的個資,包括所得數據,以供媒體「獵巫」炒作,「很難相信監察機構會秉公調查」。
管中閔回憶,媒體與政治人物的攻擊與爆料,每日一變,或一日數變,令人目不暇給。相關單位從未找他說明,他也從未看到那些質問學校的公文,「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明」。管中閔表示今天首度說明各項爭議,他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自清,並質疑台大「真有資格遴選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