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7月16日訊(記者葉小源)自「華為、陳春花事件」以來,沉寂已久的噹噹網連續多日通過官方微博發聲呼籲打擊電商盜版,並將電商盜版問題直接歸咎於某「友商」平台。然而據媒體近日披露,河南鄭州一位消費者朱女士因在噹噹網「買9本書都是盜版」,且多次通過電話聯繫噹噹客服未果,將噹噹網告上了法庭,要求三倍賠償並賠禮道歉。目前,鄭州市中牟縣人民法院已對該案正式立案。
中國網科技記者調查發現,在多個第三方投訴平台上,都有涉及「在噹噹網買到盜版書」的投訴,甚至在噹噹網官微的反盜版聲明下,也有多位網友直接跟貼評論稱「在噹噹網第三方書店買到了盜版」。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噹噹網運營主體「北京噹噹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涉及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件、侵害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案件等與版權相關的案件多達數百起,其中噹噹多數以被告身份出現。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稱,在近年來電商快速發展的這波大潮中,曾經是領先者的噹噹網已遠遠落後於晚起步的同業友商。此次噹噹借華為、陳春花事件「高調反盜版」,更多的是在「借勢營銷」,雖然也確實收割了一波「免費流量」,但同時卻也因自身的盜版書問題而遭到「反噬」,這種「嘩眾取寵、蹭熱度、博眼球」之舉實不可取。
噹噹網第三方書店盜版亂象
在噹噹網官微反盜版聲明的評論區里,一位網友評論稱,「去年在噹噹第三方書店買了一本豆豆的《背叛》,發現是盜版,存在大量錯別字,應該是掃描使用圖像識別軟體之類印製的」。該網友表示,「跟賣家聯繫,只讓寄回圖書給退款,這違法成本太低了吧?」
而另一位網友也在該網友的發言後跟帖稱,「今年618我也在噹噹第三方書店買到了盜版,對方說是印刷質量問題」。

相比這些被搪塞處理、只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吐槽」發泄的用戶,另一位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上投訴的用戶則顯得認真許多:他不但堅持投訴維權,甚至還將圖書寄到了出版社,拿到了出版社提供的、確認為盜版的鑒定證明。
然而即便付出了這麼多努力,他也沒能「輕鬆」獲得噹噹網的賠償:噹噹網客服要求其提供接收快遞的「開箱視頻」,並以其不能提供「開箱視頻」為由,拒絕處理投訴。最終這位無奈的用戶只能向第三方投訴平台投訴,並求助於媒體,才經過一番波折拿到了噹噹平台上這家第三方書店郵寄的一套新書。
根據這位用戶的投訴描述,其於今年5月通過噹噹網「博思遠圖書專營店」購買了一本《崔玉濤育兒百科》,「到貨圖書質量很差,圖片模糊,紙質粗糙」,後經出版社鑒定為盜版書。

據用戶提供的中信出版集團《圖書鑒定報告》顯示,該用戶通過噹噹網「博思遠圖書專營店」購買的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崔玉濤育兒百科》圖書(ISBN:9787508698366印次:2021年9月第19次印刷),經過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比對,認定送鑒圖書為盜版圖書:「送鑒圖書所用的封面、正文材料與中信出版集團正版圖書所用材料不同;送鑒圖書正文文字模糊、圖片不清晰,與中信出版集團正版圖書的正文文字、圖片質量不同。」
上述用戶在投訴中表示,噹噹網客服要求提供「開箱視頻」,並以此為由拒絕賠償,「但我買書的時候本著相信噹噹網,哪裡想到去拍開箱視頻,現在噹噹網客服以此為由不繼續處理(投訴)。」
針對噹噹網第三方書店銷售盜版書問題,浙江杭知橋律師事務所方東律師向記者表示,「一般而言,如果平台方盡到事前合理注意義務,例如審查商家資質、制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及事後處理機制例,如建立投訴刪除機制,平台方無需承擔侵權責任;相反如果作為電商平台方未盡到事前合理注意義務,或未建立事後處理機制,則需要與侵權商家共同承擔侵權責任。」
此外,方東表示,基於知識產權領域的「紅旗原則」,對於「知道或應知存在售賣盜版書的情形」,而未採取必要措施導致侵權行為的發生,無論平台方是否盡到事前合理注意義務或事後處理機制,平台方將與商家承擔連帶侵權責任,如某知名圖書顯著低價售賣,或經過多次投訴鏈接仍未下架的情形,都可能觸發「紅旗原則」。
天眼查司法解析數據顯示,噹噹網運營主體「北京噹噹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存在法律糾紛430例,其中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侵害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佔比最多,其中84.9%的案件,噹噹以被告身份出現。

對於涉及圖書盜版的著作權侵權糾紛問題,方東律師向中國網科技表示,如果平台方能夠在提供的網路、技術服務中強化對圖書版權的保護機制,對「紅旗原則」更加謹慎敬畏,盜版書亂象可能在平台端就會得到良好治理。
不斷「話題營銷」背後:市場份額已跌至不足1%
中國網科技記者注意到,就在噹噹網官微「喊話友商」高調反盜版之後的兩周時間裡,其官微又連續發布了6條關於反盜版的微博,但關注此事的網友已越來越少,部分網友甚至將之稱為「蹭熱度」、「噹噹自救之戰」。
事實上,雖然噹噹網的市場份額近年來一降再降,但關於噹噹網的各種話題卻一直活躍在各個媒體平台:「摔杯事件」、「慶渝年離婚大戰」、「創始人搶公章事件」,網友們似乎也已經見慣不慣了。
公開資料顯示,噹噹網於1999年11月正式投入運營;2000年2月,噹噹網首次獲得風險投資;2003年4月,噹噹網被文化部、新聞出版署等四家政府部門推為「網上購物」首選優秀網站;2010年12月,噹噹網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完全基於線上業務、在美國上市的B2C網上商城。
不過噹噹網的這段美股之旅並不長。2016年9 月,噹噹網完成私有化退市,退市時市值僅5.36億美元,距離巔峰時期23億美元市值相差甚遠。
與淘寶、京東等全品類電商相比,噹噹網的模式更傾向圖書垂類電商。據從業人士分析,垂類電商具有用戶粘性強、忠誠度高等優點,但也普遍存在品類覆蓋率低、流量轉化率差、流量價格高等問題。


據Analysys易觀報告顯示,2014年第1季度,中國B2C市場交易規模為42.3億元,噹噹網當時的市場份額雖已大幅落後於天貓、京東,但仍有2.2%。到了2022年第1季度,中國網路零售B2C市場交易規模達16988.5億元,噹噹網的市場份額卻已滑坡至0.5%。
噹噹網財報數據同樣反映了這一滑坡趨勢:噹噹網上市後首次披露財報還處於盈利狀態,據其2011年第一季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期內凈營收6.876億元,同比增長53.4%;凈利潤310萬元,同比增長203.6%。但從2011年第二季度開始,噹噹網就陷入虧損,據公司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噹噹網期內營收為7.908億元,同比增長53.3%。凈虧損2840萬元,同比增長60%。
至噹噹網2016年退市前最後一份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噹噹網總凈營收23.719億元,同比增長22.6%;凈虧損28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