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近日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凈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排名結果。
招銀理財(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工銀理財(工商銀行)分列全國性銀行類前三名,上海銀行、寧銀理財(寧波銀行)和南銀理財分列城商行類前三位,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渝農商理財(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和貴陽農村商業銀行分列農商行類前三位。
中證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評價體系由國家金融信息平台新華財經提供數據支持,中國社科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提供學術支持,新華網財經頻道聯合發布。
招銀理財、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分列三類銀行第一
三季度凈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排名是以截至2021年9月30日數據為基礎,對158家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機構進行的綜合評價,具體包括全國性銀行18家,城商行94家,農商行46家。此次評價的基礎數據來源於中證金牛每季度開展的數據調研和理財機構的公開渠道披露。根據中證金牛凈值型銀行理財綜合能力評價體系(2.0版),評價採用定量評價為主和定性評價為輔的方法,考察的維度包括管理規模、產品業績、信息披露、產品豐富度等。
從排名結果看,招銀理財(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工銀理財(工商銀行)分列三季度全國性銀行類前三名,上海銀行、寧銀理財(寧波銀行)、南銀理財分列城商行類前三位,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渝農商理財(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和貴陽農村商業銀行分列農商行類前三位。
全國性銀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還有建信理財(建設銀行)、中銀理財(中國銀行)、信銀理財(中信銀行)、光大理財(光大銀行)、興銀理財(興業銀行)、華夏理財(華夏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

城商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還有蘇銀理財(江蘇銀行)、北京銀行、杭銀理財(杭州銀行)、桂林銀行、徽銀理財(徽商銀行)、貴陽銀行、重慶銀行等。

農商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還有杭州聯合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東莞農村商業銀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江蘇蘇州農村商業銀行等。

三季度理財產品業績不佳,信息披露仍需加強
三季度銀行理財市場繼續平穩,凈值型產品佔比持續擴大。據銀行理財登記中心數據,截至9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7.95萬億元,凈值化比例超 86.56%。由此推算,三季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超過24.2萬億元。從三季度的調研結果來看,多家銀行已經完成凈值化轉型,有的已經將全部理財產品轉移至理財子公司,銀行名下不再有存續產品。
季度新成立和存續凈值型產品數量繼續增長。據布爾資管統計,三季度銀行理財市場新成立凈值型理財產品9196隻,環比增長4.7%。從新發產品的類型來看,公募產品佔86.6%,私募產品佔13.4%;開放式產品佔14.8%,封閉式產品佔85.2%;固收類佔比93.8%,混合類產品佔比5.3%,權益類產品佔0.9%。截至三季度末,存續凈值型理財產品超過35000餘只,較二季末增長7.5%。從存續產品的類型來看,公募產品佔比84%,私募產品佔16%;開放式產品33.1%,封閉式產品佔66.9%;固收類產品佔91.45%,混合類產品佔7.21%,權益類佔1.2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佔比不到0.1%。
凈值型理財產品季度業績下降。據布爾資管統計,受資產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三季度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業績較二季度小幅下降,平均年化凈值增長率為4.25%,環比下降3BP;混合類產品表現不佳,平均年化凈值增長率為2.21%,環比下降3.75個百分點,其中部分混合類產品還出現大幅浮虧;權益類產品業績較差,平均年化凈值增長率為-6.30%。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各理財機構日益重視理財業務的信息披露。三季度,在納入本期排名的158家機構中,幾乎所有機構都能及時披露產品凈值數據。截至10月底,有131家機構按時發布了三季度產品投資運作報告,72家機構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理財業務半年報,其中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等機構。不過,目前銀行理財市場的信息披露工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信披還不完善的理財機構需要對照資管新規加強披露,同時有些機構信披質量需要提升和規範,以免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