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又一次迎來複古潮。
近日,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帶來的周杰倫「地表最強」、「摩天輪」兩場TME live線上重映演唱會在全網刷屏,從預熱到開播,一直在熱搜上居高不下。
據不完全統計兩場線上演唱會總觀看量近1億,創造了在線演唱會最高觀看紀錄。100+微博熱搜,微博話題總閱讀量46.8億+,持續霸榜微博熱搜、實況熱聊top1。這樣優秀的數據,不得不感慨「華流yyds」!
對廣大網友來說,這已經不是一場單純的線上演唱會了,青澀的記憶隨著歌聲湧上心頭,是一代人無法割捨的青春回憶。
01 線上演唱會:疫情下的新模式「出道」
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為了保證安全,線上演唱會「異軍突起」。其實不只是這次的周杰倫,還有許多明星也舉辦了線上演唱會。
2022年5月27日,羅大佑首場視頻號線上演唱會在19:30正式上線,觀看人數近4200萬。
同日,孫燕姿抖音線上唱聊會16分鐘點贊破1億,24分鐘點贊破2億,34分鐘點贊破3億,46分鐘點贊破4億,59分鐘點贊破5億,66分鐘點贊破6億。
2022年4月15日的崔健演唱會,在4個小時的直播中,61歲的崔健吸引了超過4400萬人觀看。
2022年4月1日,張國榮離世19周年時,騰訊音樂同寶麗金唱片一同,推出張國榮經典演唱會「熱·情」的高清修復版,吸引了1740萬人次觀看。
除此之外,王菲、陳奕迅等明星也紛紛在線上演唱會亮相,他們的每次出現,都會使得全網關注,好不熱鬧!
但其實早在2021年12月31日,出道超20年的台灣主流樂隊五月天,晚上11點通過線上 「五月天陪你跨年演唱會」的直播方式,陪伴粉絲一同迎接2022年的到來。
當五月天演唱《香水》時,場景隨音樂不斷變化,埃菲爾鐵塔、鳥巢體育館等依次呈現……運用數字技術為觀眾呈現虛擬舞台,演出舞台與節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對整體的把握。給予觀眾以沉浸式、個性化體驗。
這算是正式打開了演唱會新方式,與元宇宙共同實現音樂藝術的延伸。
這次的線上演唱會影片以電影級的規格打造,採用XR延展實境,粉絲們不僅可以在直播影片中瀏覽高雄、愛河等地美景,還能在演出時與五月天一同進入不同的背景、場所甚至是環遊世界,身臨其境般地參與其中,通過元宇宙與五月天一同迎接2022年。
元宇宙的出現,賦予疫情時代的娛樂化以新的詮釋。從各平台這一系列的嘗試我們可以看出,虛擬演唱會和線上演唱會這些元宇宙概念的核心元素正在為音樂的「互動」解鎖新場景,提供新思路,這種虛實融合的模式逐漸改變著大眾認知。
02 「演唱會+」新探索,多方共贏
2020年之後,元宇宙概念開始推行,線上演唱會獲得發展良機,在數字化技術加持下,近年來多家平台紛紛策劃開展線上音樂演出。
用戶在線上演唱會的「集體狂歡」讓直播平台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騰訊、抖音以及愛奇藝等多家平台均在該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2020年,騰訊推出TME live,打造音樂娛樂演出線上線下「全景聲態」,隨後在2021年共舉辦了56場現場表演,
抖音近年來也在音樂內容領域持續投入。從去年下半年起,抖音先後與中國音樂、摩登天空等音樂公司達成合作,意圖打造從創作、發行到宣傳的全鏈條音樂體系。
平台也相繼發力線上演唱會業務。2021年3月,愛奇藝官宣了女團THE9的首次線上演唱;阿里旗下的票務平台大麥推出「平行麥現場」;網易雲音樂在2020年推出全新線上演出品牌「雲上LIVE」……
「線上」已經成了音樂互動的一種模式,並以此為基礎不斷向元宇宙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各大頭部公司都將市場競爭轉向了線上直播形式的演唱會。從而可以推斷出這其中的利益商機,為音樂人提供宣發機會,實現音樂人與品牌、樂迷的多方共贏,更是釋放音樂的商業價值。
僅說騰訊一方,微信視頻號在跨年夜與五月天合作線上演唱會直播當天,觀看人數超過1400萬人,為線上演唱會打下良好基礎。這之後在羅大佑2小時的演唱會裡,演唱了20多首經典金曲,按照主題分成了「光陰的印記」「童樂箴言」「戀曲2022」三個板塊,還用微信視頻連線了嘉賓,為「雲上」觀眾帶來更多體驗。對於騰訊來說,先試水非但沒有翻船,反而打了極其漂亮的一仗。也正是騰訊的這幾次大膽嘗試,才為「演唱會+元宇宙」探索了一條新道路。
03 用戶群體記憶、懷舊情懷的集體歡騰能否有持續流量
對於用戶來說,看演唱會的理由有很多,但近年來的線上演唱會,我們見到最多的是——集體記憶的懷舊情懷。
在周董的演唱會上,無數歌迷「為青春買單」。對於他們來說,聽的不是一首歌:是多年前吹過的風,年輕時走過的路,青澀時愛過的人……
每一場演唱會都可能是大眾集體的青春追憶。這些音樂人作為時代偶像,代表著里程碑般的符號。她們帶著粉絲們的情感羈絆,引發熱烈討論,二次傳播應運而生。因此,演唱會通過線上的元宇宙加持,網路直播媒介的放大,讓更多人自主進行記憶加工,情感解讀。
「懷舊」則成了承載這一切的情感因素,催化著受眾內心的「躁動因子」。線上演唱會這種情緒共鳴極強的場景中,很容易使受眾思維跳脫本身,但又達到一致,形成「集體歡騰」。
無論是情懷型用戶,還是活躍度和互動性更高的粉絲型用戶,都會受到影響,催動「集體歡騰」的產生。
04 「懷舊」過度,受眾是否會繼續買單?
過分的成功總會讓人開始不安:這樣的懷舊式歡騰能否一直持續?
答案可想而知,沒有創新總不會走得長久。
懷舊是人的一種情感狀態,但並不是全部狀態。懷舊也可以是音樂的一種形式但絕不會是所有形式。
黑格爾說,音樂是一種完全消除空間性,無論在內心生活在表現方面都完全退回到主體性的浪漫藝術。但音樂除了是人們娛樂和審美的藝術產品,更是人類精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音樂寄託了我們一部分的精神文化,所以我們更要多方面發展,看到四處都是商機。
「老歌」已經是過去,但人不能停在過去不走,那就要探索新的模式。線上演唱會包容並濟,允許多種多樣的形式。
元宇宙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技術推陳出新。例如加拿大歌手Justin Bieber和虛擬娛樂公司Wave合作舉辦了元宇宙線上演唱會,創建了歌手虛擬動畫形象,通過瞬時捕捉技術復現歌手本人的瞬時動作,受眾可以通過表達喜愛的符號與歌手的動畫形象進行互動。優質的虛擬舞台建模,精彩的現場表演、具有想像力的動畫特效配合用戶評論,為這場虛擬演出帶來了較為前沿的樣態試驗。
還有加深內涵、公益同行等也都是人們願意去接受的形式。
2020 年 4 月的堡壘之夜 Travis Scott 演唱會仍被反覆提及。10 分鐘不到的時長,不影響它成為虛擬演唱會的巔峰。
在數以百萬計的玩家和直播觀眾面前,一顆小行星墜入地面,玩家被氣流震飛開來,巨大的 Travis Scott 從爆炸中浮現,開始表演他的單曲「Sicko Mode」。
整個遊戲場景伴隨著音樂,變化出豐富的舞台效果,上演一次次視覺奇觀,火雨、群星、海底、太空…… 玩家可以自由移動和調整視角,在失重狀態下跟隨電子音樂律動。
這場虛擬演唱會歸功於堡壘之夜開發商 Epic 的技術支持,既有強大的伺服器端荷載壓力、虛幻引擎、實時渲染能力,也有精細的動作捕捉技術、3D 人像打磨和全息人物投影。
堡壘之夜演唱會被譽為「遊戲對元宇宙的驚鴻一瞥」,擺在玩家面前的還只是電腦、XBox 設備和 2D 屏幕,這也意味著虛擬演唱會的未來要在元宇宙里找尋。
當人人都是頭號玩家,有了 VR 頭顯、體感服裝、賽博義肢、腦機介面,低延時、高沉浸只是基礎要求,一場虛擬音樂會可能令人渾身戰慄,前提是技術能夠到達那裡。
至於當下,懷舊風靡,我們相信經典永流傳,但也需要破釜沉舟,開拓新道路,拒絕審美疲勞。
作者:魏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