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男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一條知乎高贊回答列舉了一份《合格男性修鍊手冊》,其中包括:在20歲的時候貫徹紳士風度與騎士精神,照顧視野範圍內的所有女性;在30歲的時候拼出一番天地,做配得上中國女人的男人;在40歲的時候,主動跳出舒適區,背負所有人的期望向前沖。總結下來就一個字:累。
男人們像一個個「孤勇者」,每日奔波在外,奮勇向前,誰會在乎他們衣衫是否襤褸,戰靴是否舒適?而又有誰會在乎他們「走」得累不累?恐怕只有腳上那雙鞋才是他們孤獨時真正的陪伴者。
但如何擁有一雙舒適合腳的皮鞋?這算得上是每個中國男人的痛。因為每每提到什麼鞋穿著舒適,刻板印象肯定是運動鞋。皮鞋?那跟舒適可是萬萬沾不上邊的,或者即便有,也價格不菲。市場數據也反映出這一真實消費意願。青山資本的消費調研數據顯示,我國男鞋市場大約為2000億量級,年增速為5%,其中休閑鞋佔比過半,運動鞋佔30%左右,而商務皮鞋僅在剩下的20%當中尋求生存。
是男人們真的不愛穿皮鞋嗎?不是的,皮鞋,作為男性群體的必備單品,其應用場景廣泛,依然是剛需,而長期以來令男人們在買皮鞋時感到頭疼的,並非皮鞋品類本身的問題,而是目前市場上皮鞋的各種bug,實在令人心累。
皮鞋穿著舒服就是個偽命題?
提起穿皮鞋的體驗,你會想到什麼?
第一就是悶。因為皮子這種材質的屬性,導致天然不如一些設計合理的編製面料透氣,那些人造皮革就別提了,哪怕是頂級品牌的皮鞋,都不能逃脫透氣性差的天然屬性。許多男士特別是汗腳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碰上那種頻繁走動的時刻,無論什麼皮鞋,一天下來,襪子絕對濕得透透的。
第二就是硬。穿皮鞋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彷彿已經變成了一個常識。皮鞋起源於歐洲,我國現今的製鞋行業依然還普遍通用著歐美皮鞋的版型。歐洲人的腳背低,腳弓彎度小,扁平足比較多,腳型比較修長,而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腳背高,腳踝粗,腳比較寬,所以很多歐美版的鞋子,中國人穿起來通通都一個感受:壓腳背和磨腳趾,簡直就是真實上演什麼叫做「磨合」二字。
第三呢,就是貴。這倒不是說皮鞋就一定貴,但是在舒適度相近的情況下,皮鞋的價格幾乎一定是高過運動休閑鞋的。另外,運動鞋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量產,價格穩定透明,而皮鞋一旦進入手工製作領域,那說不清道不明的門道可就太多了,從兩千左右入門到上萬的私人訂製,可以說是步步驚心。想要舒適嗎?想要設計感嗎?想要極致體驗嗎?價格就讓你啥都不想了。
第四,場景有限。傳統的正裝皮鞋幾乎有著嚴格的設計樣板,對於全身穿搭,甚至襪子顏色都有著非常講究的要求(想必男生都對「黑色皮鞋不能搭白色襪子」這種丟臉雷區刻骨銘心)。而且這些年隨著潮流走勢的變革,運動鞋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許多年輕人穿個運動鞋配西裝也能穿個潮范兒出了,但反過來這皮鞋要是一上腳,衣服褲子可就不好搭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人不喜歡穿皮鞋?因為以上這4條,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受氣。
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奔波勞累中國男人,再也不願意遭這洋罪了,「舒適」成為他們的最高訴求。市場調查結果也反饋出這一真實需求:《中國男士皮鞋行業白皮書》顯示,舒適度成為消費者選購皮鞋時的第一考量因素。
挑選皮鞋時最看重的因素排名(%)
數據來源:歐睿《中國男士皮鞋行業白皮書》
以上痛點成為多年來男士皮鞋品類揮之不去的夢魘,而那些能敏銳捕捉到男人內心這一最深刻訴求的品牌,無疑獲得了增長密碼。2020年初,中國男鞋第一股奧康便把握住這個風口, 針對「舒適」這一特性,做產品定位上的聚焦,以此為突破口,掃除男士皮鞋行業的多年痼疾,扭轉行業形象。
近日,奧康透氣皮鞋2.0榮獲有「全球鞋履界奧斯卡獎」稱號的FNAA獎,奧康從腳上開始做文章,正在為7億中國男人打造一個大大的舒適區。
一雙舒適的鞋是如何誕生的
回顧皮鞋誕生的歷史不難看出,男人對鞋的執著要遠遠大於女人,無論是足蹬12厘米高跟鞋的路易十四,還是將「牛津鞋」帶入上流社會的溫莎公爵,男人們對於擁有一雙「汗血寶靴」還是頗為鍾情的。然而正因為現代皮鞋起源於歐洲,最初都是為歐美人腳型而打造,對於中國人而言,不少傳統皮鞋都有著壓腳背和磨腳趾的問題,要麼就是寬度夠了腳尖又會空出一段來。這都是因為早期的皮鞋多來自於海外,造成了海外皮鞋在中國「水土不服」的情況。
用中國人腳型打造鞋楦,才能做出更適合中國人的皮鞋。要說更懂咱中國男人的腳,那還得靠本土品牌。奧康經過33年的發展,累積超300萬腳模數據,擁有166項研發專利,聯合「中國鞋楦第一人」陳國學大師,打造出「舒適度堪比運動鞋」的皮鞋。
針對磨腳、悶腳、累腳的皮鞋痛點,奧康深度分析中國人腳型特徵,推出更貼合中國人腳型的皮鞋;「透氣系列」是奧康重點研發的明星產品,它採用了一項叫作「舒適透」的國家發明專利,這種黑科技膜滲透技術,可以做到使皮鞋的材料達到每平方厘米超1億微孔,舒適透氣,時刻保持腳部乾爽,可謂「悶腳剋星」,憑此一舉拿下全球「鞋履界奧斯卡」之稱的FNAA年度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奧康是此次獲獎的品牌當中,唯一一個皮鞋品牌,能與LV,NIKE等皮具奢侈品品牌、運動品牌同台獲獎。近年來國潮興起,不僅僅是一種民族自信,其背後更是本土品牌實力提升的鐵證,難怪在國潮風之下,不僅是普通消費者,連明星都紛紛轉身,做起了本土品牌的忠粉。
5月20日,張歆藝攜手奧康董事長在星城長沙啟動了透氣系列2.0的新品首發儀式,在擔任舒適星推官過程中,分享道:「我發現我們中國人的皮鞋是真的不比洋牌子差,力挺奧康。」此外,羅永浩、胡兵、付辛博、何明翰等明星也都十分認可奧康品質,紛紛種草透氣系列2.0皮鞋。
奧康做對了什麼?
做一雙舒服的皮鞋很容易,但做讓7億男人穿著都舒服的鞋是不容易的。而做戰略聚焦僅1年多,奧康就有了拿得出手的戰績,它到底做對了什麼?
事實上,從近些年我國的鞋類進出口情況不難看出,除紡織類鞋靴進出口保持大致均衡外,我國的橡膠鞋靴和皮鞋兩大品類一直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和逆差,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從圖中可見,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橡塑鞋靴一直是生產強項,不僅大量出口,且國內市場飽和,其需求量遠遠小於皮鞋。而皮鞋內需極大又供給不足,大量依靠進口,才導致國外大牌皮鞋不斷滲入,國內皮鞋企業長期以來都陷入價格戰之中,產品力較低,品牌和市場非常分散,唯有聚焦才有出路。
深耕男士皮鞋品類,聚焦舒適突圍
奧康就敏銳地抓住這一窗口時機,果斷進行戰略聚焦調整,把品牌slogan改為「奧康,更舒適的男士皮鞋」,相較其他本土皮鞋品牌,轉為深耕男士皮鞋品類,並以「舒適」作為產品突圍的突破口,進行產品創新。此外,產品的價格區間適宜,並未超出普通中產的承受範圍;設計上也包含了經典款和更具活潑時尚元素的休閑款,最大範圍捕獲用戶群體。
根據奧康國際發布的 2021 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59億元,同比增加8.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405.21萬元,同比增加21.87%。「男鞋」營業收入為17.3億元,同比增長14.6 %,毛利率為41.54 %,同比增加1.32個百分點 。
另據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發布的消息,皮鞋類國內市場佔有率方面,奧康男鞋市場佔有率6.79%,排名第一。業績是最直觀的晴雨表,奧康在疫情之下的逆勢表現,證明了其聚焦戰略的初步成功。
全新門店形象升級,加速渠道布局
除了在產品研發上做出新意外,在渠道和用戶體驗上,奧康也下足了功夫。所謂鞋子舒不舒適,只有腳知道,皮鞋不同於其他服飾品類,上腳試穿是該品類非常必要的一環,因此對於皮鞋生意來說,場景營銷顯得格外重要。
奧康深諳此道,因此,先是於2021 年下半年在浙江地區開出 60多家新形象店,並且計劃在2022 年在全國拓展200 家購物中心店。截止目前,奧康全國門店數量已超2000家,妥妥的線下之王。
線下營銷不僅是瘋狂拓店這麼簡單,店鋪的形象等細節方面更要做得精緻到位,本次奧康新開的形象店被稱為「黑晶旗艦店」,顧名思義,以黑色大理石為主設計元素,以「真皮」為理念,輔以木色等暗色系,傳遞溫暖舒適氛圍的同時,顯出高級感,符合男性簡約高級的審美。
產品和用戶體驗上的雙重打造,讓奧康佔住了「更舒適男士皮鞋」的第一認知梯隊,但如何穩住地位,並長期保持增長趨勢,還要看奧康的企業內功。
結尾
事實上,在穿鞋這件事情上,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普通家庭都以布鞋、橡膠底解放鞋為主,只有少部分家庭可以接觸到皮鞋。
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本土開始大量生產、製造男士皮鞋的歷史滿打滿算也就30多年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剛好與奧康從創辦到發展壯大的過程重合。可以說,奧康的發展史,就是中國本土男士皮鞋的發展史。
一家企業能夠基業長青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憑空呈現,而是由時代趨勢、市場環境、企業戰略、創始人等各種因素綜合變化之下結成的「果」。
2020年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奧康也曾有業績下滑的暗夜時光,但積極調整策略,借「新國潮」東風,進行」更舒適男士皮鞋「戰略聚焦,從培養品牌認知,到在產品設計上投入大量成本堅持數字化轉型,洞察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研發,在各個環節和方面都踩對了點,跟上了步伐,才讓企業之舟行得穩,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