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9月30日下午2點,載著40000株鮮花的冷藏貨車從北京丰台的花鄉花木集團出發,前往13公里外的天安門城樓。20個小時後,車上的這些鮮花就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和群眾聯歡的一部分,隨著現代傳播媒介,出現在全球面前。
為這場舉世矚目的國家活動,石豐瑞和他的同事準備了3個月。從7月初接到任務,到10月1日早上8點,最後一名花藝師從天安門城樓撤出,石豐瑞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花藝師正在放置桌擺花藝。受訪者供圖
花藝師「住」進天安門
「最後一次預演前,鮮花的設計方案還在修改。」如今,北京花鄉花木集團環藝部副總經理石豐瑞的電腦里還存著十幾個修改方案。
今年7月,花鄉花木集團接到了承擔國慶花卉保障任務的通知。起初設計了十幾個方案供籌備組篩選,大體方案確定後又經歷了多次修改。
9月7日,國慶閱兵首次預演,鮮花布置也第一次亮相,「像是要見公婆的醜媳婦一樣,優點缺點都要曝光了。」這次預演結束後,籌備組對鮮花設計又提出了修改意見。
「修改的工作量很大。」石豐瑞介紹,除了形態、色彩、器皿這些常規元素外,與燈光、地毯甚至桌簽的配合都需要調整。前一天預演結束,第二天上午10點就要拿出調整方案,留給花藝師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
9月22日第二次預演後,為了前後方溝通順暢,壓縮時間成本,一名工作人員乾脆「住」進了天安門城樓。「說是住,其實根本沒有地方給他,頂多就是在走廊或者椅子上睡一下。」

花藝師檢查鮮花狀態。受訪者供圖
「花都要一盆一盆過安檢」
9月29日晚,花鄉花木集團的燈光徹夜未熄,花藝師正連夜把花「插出來」。
為保證花材新鮮,國慶鮮花擁有了一條「冷鏈」。插好的鮮花先進冷庫——從冷庫出來用定製的包裝箱打包,再裝進有冷藏功能的廂式貨車,放在定製的分隔架上——接著「坐」上冷藏貨車,按照指定路線運送到現場存放點,進入一個大型冷藏保鮮裝置內。
在這裡,花藝師要對鮮花進行第一次檢查,隨時等待「上樓」的指令。石豐瑞介紹,國慶當天使用了340盆鮮花,14、5種花材。一部分為北京本土種植,如月季、玫瑰等,而芍藥等另一些鮮花,則受到天氣條件限制,需要從雲南調運。
國慶活動,保密和安全都要細細考量。不僅冷藏貨車要按照指定路線行駛,依次經過安檢,「連花都要一盆一盆地過」。石豐瑞回憶,有專門的安檢人員手持儀器,對鮮花從上到下進行掃描,有的花甚至要反覆多次掃描才能進入現場。

插好的鮮花被裝進定製的包裝箱內。受訪者供圖
「心跳14小時」
閱兵式前20個小時,很難「熬」。石豐瑞徹夜未眠,心上始終像綳著一根弦,「這麼重要的活動,不能有一點閃失。」
9月30日晚上8點,花卉布置工作開始。因為有人數限制,北京花鄉花木集團僅派出10名花藝師,石豐瑞負責並全程參與工作。
按規定,10月1日凌晨2點,天安門城樓就要清場,工作時間只有6個小時。10名花藝師戴上白色手套和白色毛巾,對天安門城樓內景觀,包括大殿、貴賓室等進行布置,「就是直播畫面里領導人待的地方」。
進度比預想的要快。凌晨1點,布置基本結束,人員撤出。此時距離閱兵式開始還有9個小時,為保證這期間花材新鮮,城樓上保留了部分備用花材和一名花藝師,檢查鮮花狀態和形態,隨時調整。
早上8點,最後一名花藝師從現場撤出。「剩下的2個小時只能祈禱一切順利」,石豐瑞下意識地摸了摸手錶,彷彿不久前才體驗過的「心跳14小時」,又經歷了一遍。
一品紅、小菊花做點綴 「一紅一黃」與國旗同色
據介紹,花鄉花木集團提供的這批鮮花,主要用於上午的閱兵式和晚上的群眾聯歡。閱兵式以天安門城樓內景觀為主,群眾聯歡則需要布置東西平台、前方廊道以及茶几桌和晚宴桌,以桌擺花藝為主。
花藝設計暗含了色彩、形態、花語等諸多巧思。
一品紅、小菊花、鳥巢蕨搭配長青綠蘿,點綴了閱兵當天的天安門城樓內景觀。石豐瑞介紹,一品紅和小菊花「一紅一黃」色彩艷麗,與國旗同色,而長青綠蘿無論從顏色還是名字上都傳達了一種「常青」的寓意,象徵祖國繁榮富強、蒸蒸日上。
桌擺花藝共有6款,其中「甘霖祥瑞普九州」選用了玫瑰、紅掌、五代果等寓意美好、富貴、吉祥的花材,搭配牡丹、姜荷花奠定主色調。纖細筆直的鶴望蘭則增強了空間上立體感。「總體呈現了一陣甘露後百花盛開之景,象徵著在黨的領導下,祖國大好山河繁榮昌盛。」石豐瑞介紹。
「繁花似錦送吉祥」則主要選用鬱金香、玫瑰、蕙蘭等,寓意為祖國送上美好的生日祝福。「繽紛十一送祝福」取「梅蘭竹菊」我國古代四君子之意,選用雀梅,象徵堅忍不拔和純潔的心靈,在直立式的插花結構加持下,展現了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
茶几桌上的「翩翩起舞慶宏圖」則以有著健康長壽之意的龜背竹,和活潑靈動的跳舞蘭為主要花材,象徵著祖國強大的生命力。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張暢 李國君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