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少將,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副參謀長譚民少將,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專題集體採訪中,介紹了有關閱兵活動的安排,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蔡志軍
國慶70周年大閱兵時長約80分鐘:
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
閱兵式,受閱部隊在長安街列陣,光榮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檢閱。
分列式,依次按空中護旗梯隊、徒步方隊、裝備方隊、空中梯隊的順序通過天安門廣場。
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台(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其中,徒步方隊編儀仗方隊、各軍種方隊、女兵方隊、院校科研方隊、文職人員方隊、預備役部隊方隊、民兵方隊、維和部隊方隊等15個方隊。
裝備方隊編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等7個模塊32個方隊;空中梯隊編領隊機梯隊、預警指揮機梯隊、轟炸機梯隊、艦載機梯隊、殲擊機梯隊、陸航突擊梯隊等12個梯隊;聯合軍樂團以解放軍軍樂團為主,從全軍抽組1300多人組成。
譚民
創新亮點和特點:
在閱兵式、分列式開場的重點環節,精心設計了標兵就位、吹奏號角、報告致敬等儀式,以及直升機編組字樣、飛機噴拉彩煙、空地旗幟展示。演奏曲目達50多首,也是歷次國慶活動最多的一次。
徒步受閱方隊中,領導指揮方隊、院校科研方隊和文職人員方隊首次亮相。徒步方隊編維和部隊方隊,從維和待命部隊抽組,體現我軍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決心能力。
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部分新型武器裝備受閱,繼朱日和沙場閱兵和海上專項閱兵後,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裝備比重較高。
裝備方隊注重聯合編組、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集中體現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特點。
不少無人裝備是首次亮相;信息作戰模塊,安排戰略支援部隊網電對抗、信息通信、測繪導航、氣象水文等裝備參閱,展示對天基信息系統的組織運用。
絕大部分方隊編設將軍領隊,由受閱部隊2名指揮員共同擔任,將軍人數超過以往,是歷史上高級指揮員受閱數量最多的一次。女兵方隊安排兩名女將軍擔任領隊,這也是歷次閱兵首次在徒步方隊安排女將軍受閱。
吳謙
今年閱兵會有哪些先進武器初次亮相?
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有兩大特點:
第一個特點,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包括我軍部分新型裝備。
第二個特點,受閱裝備信息化程度普遍比較高。具體來說就是,指揮控制能力更強,打擊精度更高,戰場適應性更好,作戰效能更大。
對於外界很關心的東風41等新型裝備亮相問題,譚民表示,離十一還有不足一周時間,請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會讓大家失望。
是否會有外方軍隊參閱?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透露,屆時將有97個國家的188位駐華武官應邀觀看閱兵活動。此次國慶閱兵未邀請外軍方隊參閱,也沒有邀請外軍領導人專程來華觀看。
閱兵部隊人員選拔的標準是什麼?
一是政治立場堅定。堅決聽黨指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思想道德純潔。熱愛祖國,愛軍精武,思想進步,追求高尚,心理素質良好。
三是組織紀律性強。嚴守紀律,忠於職守,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嚴格遵守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
四是軍事素質過硬。熟練使用手中武器裝備,技術熟練,汽車駕駛人員安全駕車三萬公里以上;坦克駕駛員專業技術等級達到一級以上。飛行人員完成相應資格訓練,總飛行時間達到規定要求。
五是身體條件良好。身體健康,體型協調,反應敏捷。徒步方隊隊員,男性身高普遍在1.75米至1.85米之間;女性身高普遍在1.63米至1.75米之間,這是常規標準,也有個別官兵超出這一標準。
此次閱兵,受閱人員年齡範圍跨度較大,有20歲左右的青年官兵,也有60多歲的高級指揮員。
受閱的高級指揮員數量為何超過以往?
這次閱兵安排較多的高級指揮員受閱,著力樹立帶兵打仗、礪將謀勝的鮮明導向,展現身先士卒、以上率下的良好形象,宣示絕對聽黨指揮、勇於擔當盡責的高度自覺。
如何看待閱兵聯合預演對北京市民的影響?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閱兵相關保障工作,在參閱部隊的生活、交通、安保等方面給閱兵部隊提供了很多幫助,廣大市民也給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藉此機會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人民表示深深的謝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