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韓國特別市鍾路區孝子洞的青瓦台有著將近600年的歷史,最早是高麗王朝的離宮,如今是韓國歷任總統的辦公場所(現已被改為觀光旅遊地)。
之所以聞名世界,主要是因為在青瓦台居住的韓國總統無一例外,都沒有好的下場,不是被逼自殺,就是鋃鐺入獄。
因此,青瓦台也被稱為「政治禁地」。
相隔萬里之外的歐洲國家的烏克蘭也有著相似的命運,總統官邸「瑪麗亞宮」也是個不詳之地,烏克蘭共和國歷任總統的下場也都不是盡如人意。
烏克蘭
1991年8月24日,是一個值得人們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烏克蘭宣布獨立,脫離蘇聯的管轄。
五年之後,烏克蘭議會通過新的憲法,確定烏克蘭為共和制國家。
從1991年到2022年,烏克蘭共有6位總統,分別是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尤先科、亞努科維奇、波羅申科、和澤連斯基。
圖爾奇諾夫在2014年只當了四個月的代總統,不列入討論。
烏克蘭
埋葬蘇聯,自廢武功
克拉夫丘克全名為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克拉夫丘克,1934年出生於烏克蘭的羅夫諾州。
這大爺是一位拿得起,卻扛不動;放下來砸著腳卻又埋怨他人的政治家。
雖然思路清晰,高瞻遠矚,對時局有著獨到的見解,卻是個力有不逮、無法整合各方勢力的總統。
克拉夫丘克從小因為二戰的緣故吃盡了苦頭,因此格外發奮學習,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烏克蘭基輔國立大學經濟學系。
在赫魯曉夫上台後,因其本身是烏克蘭人,對克拉夫丘克相當照顧,克拉夫丘克在八十年代就成為烏克蘭共和黨中央副書記,專門負責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
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克拉夫丘克
可是克拉夫丘克從小生活在西烏克蘭,受西方的文化影響頗深,他對凡事聽命莫斯科的蘇聯僵化體制十分不滿。
本身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不願意依靠烏克蘭的工業反哺落後地區,想把烏克蘭拉出來單幹的想法便浮現腦中。
根據葉利欽的回憶錄中的描述,在1991年12月冬日的傍晚,寒氣襲人,細雪菲菲。
白俄羅斯蘇維埃主席的官邸中匯聚了葉利欽、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凱維奇三位高官,簽署了《別洛韋條約》,成立獨聯體國家,從此烏克蘭就離開了蘇聯的大家庭。
烏克蘭
其實烏克蘭獨立是遲早的事情,關鍵在於後續的操作實在是令人大失所望。克拉夫丘克幹了兩件蠢事,即全面棄核和採取休克療法。
在俄羅斯和美國的忽悠下,以經濟支援和安全承諾為誘餌,克拉夫丘克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將核武器全面銷毀,大大傷害了烏克蘭的國防力量。
休克療法更是將烏克蘭的經濟全面市場化、自由化,導致烏克蘭經濟被寡頭所壟斷,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續降低,國內矛盾尖銳,問題頻發。
正是這些騷操作,克拉夫丘克在94年的總統大選爭奪中凄然落馬,敗給了庫奇馬。
克拉夫丘克
平衡大師
庫奇馬是工業出身,曾在原蘇聯的導彈工廠任高級工程師。
上台之後,庫奇馬就提出烏克蘭未來及改革既不能依靠封閉的官僚機構來執行,也不能迅速摧毀蘇聯殘餘的方式來完成。在他看來既要在外交上和斯拉夫國家保持相對的穩定,也要吸取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烏克蘭地處歐洲中心,兩邊都不想得罪。
庫奇馬是知行合一的踐行者,在經濟上,加強了與西方的聯繫,制定許多政策刺激了出口,增加了對烏的外匯投資。
打擊了國內的金融集團勢力,將外匯的使用實行嚴格的限制,企業之間的結算只用烏克蘭盧布進行,外幣只有換算成盧布才可流通。同意在不久之後,烏克蘭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經濟改革計劃。
庫奇馬
在外交上和俄羅斯也簽署了一些友好條約,同意在獨聯體框架下解決爭端。
在烏克蘭六位總統中,以一位後來者的角度而言,庫奇馬怕是幹得最好的一位,在他的任上,烏克蘭經濟有了一定起色,外部環境較為安全。
可即便是這樣,庫奇馬的總統寶座依舊是走到盡頭。
2000年9月,反對庫奇馬的《真理報》主編貢加澤被人刺殺,隨後莫羅茲的錄音帶證實元兇就是庫奇馬,烏克蘭掀起了倒庫運動。
給予庫奇馬致命一擊的是外逃到美國的能源部長拉扎連科的死亡,促使烏克蘭民眾對庫奇馬的信任喪失殆盡,在2004年的選舉中,黯然下台。
庫奇馬
向西看齊
2004年12月26日,這一天是聖誕節,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當選總統。
尤先科的總統之路並不順利,先是中毒事件使得尤先科因禍得福獲得選民的好感,得以在第一輪選舉中擊敗亞努科維奇。
第二輪選舉中本來是惜敗於亞努科維奇,但是尤先科不服選舉結果,要求重新投票。
經過投票,尤先科反敗為勝,成功當選,這也反映了他本人性格十分堅毅,倔強。
成為總統之後,尤先科一改庫奇馬的政治風向,開始全面西化之路。
尤先科
2005年1月25日,尤先科在歐洲理事會上公然說到:我的心是屬於歐洲的……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成為歐盟的一員。
尤先科積極推進了民主和自由經濟改革,使影子資本合法化。
為了獲取選民的支持,尤先科效仿西方,主動給烏克蘭民眾發錢,導致國內經濟混亂,通貨膨脹問題開始顯現。
對外也無法處理好同俄羅斯的關係,最可惡的是尤先科竟然授予納粹德國合作者斯傑潘·班傑拉「烏克蘭英雄」稱號,導致國內民眾十分不滿,在2010被趕下總統寶座。
尤先科
反向極端
由於人民對於國內無休止的政治內耗的厭倦和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滿,2004年競選總統失敗的亞努科維奇捲土重來,成為2010年烏克蘭選舉的贏家。這哥們是個堅定的親俄派,在他的任上,最著名的當屬「顏色革命」。
導火索是在2013年的11月,政府宣布停止與歐盟簽訂聯繫國協定,深層次原因就是政治鬥爭帶來的經濟長時間不景氣。
從1993年到2013年,烏克蘭的GDP是零增長,而同時期的東歐其他國家增長了1.4倍。
烏克蘭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2012年是7.5%,2013年增長到8%,人均收入僅有3200美元。
亞努科維奇
大家都富裕時,還能搭夥過日子,一旦陷入貧窮,往日掩蓋的矛盾就將爆發。
除了經濟問題以外,烏克蘭的西部和東部民眾在信仰上也是不盡相同,西邊的普遍信仰天主教,東邊受到東正教的影響較大。
2011年,東部和南部的東正教信徒曾經以公開遊行示威的方式抗議羅馬教皇的訪問。各種因素作用下,烏克蘭爆發了大規模抗議,亞努科維奇拿不出任何的辦法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克里米亞地區一看機會來了,便舉行公投,奔向了俄羅斯的懷抱。這下點燃了烏克蘭西部人民憤怒的火焰,直接炸鍋,逼迫亞努科維奇下台,並且還被全國通緝,罪名當然是勾結俄羅斯叛變國家。
亞努科維奇
巧克力大王
亞努科維奇不知所蹤之後,烏克蘭又一次舉行總統選舉,像走馬燈似的換帥。這一次,經營巧克力公司的波羅申科從21位候選人脫穎而出,以54.7%的得票率當選第五任總統。
這傢伙走的是溫和路線,政治嗅覺靈敏,其政治立場隨著利益的變化而變化。在政治改革方面,主張削減總統權力,擴大議會職能。
波羅申科看到前任的教訓,主張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克里米亞問題。能源方面則力爭天然氣進口的多元化,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
不過在軍事方面卻積極向尋求北約的保護傘,力爭加入北約。
波羅申科
波羅申科想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但是從結果來看卻是事與願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各項經濟指標,但是沒能根本性的解決貪腐問題,他本人就是占著總統的位置,為自己謀私利的寡頭。
不久就爆出波羅申科和東部地方武裝進行武裝交易,因此選舉失利,在2022年,烏克蘭國家調查局發布消息,稱波羅申科被控叛國罪行,沒收全部家產。
從1991年到2021年,三十年時間裡,烏克蘭換了六位總統,這深刻反映了烏克蘭問題的複雜性。
短暫的任期使得領導集團的政策不具有持續性,國內改革自然而然無法得到貫徹。
波羅申科
經濟下行是必然的事情,這又會反過來導致總統不斷改選,形成一個惡行的死循環。
何況烏克蘭的地緣位置對其而言極其不利,處在一個十字路口。
境外的俄國勢力和美國勢力都不會將烏克蘭拱手相送,這也註定了烏克蘭的動蕩。
至於新上台的澤連斯基的情景更是難過,因為過激地加入北約,導致俄羅斯直接動武,前景不明,只能自求多福了。
參考資料
《烏克蘭頻發「政治地震」》世界縱橫 姚曉南
《烏克蘭危機的原因及影響》 童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