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最美四月天。此時的京杭運河淮安段,碧波粼粼,舟楫南北。從淮安船閘到九龍湖公園,16公里的運河兩岸葦叢搖曳,柳綠花紅。
3月4日,淮安市出台《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綜合考慮運河沿線現代航運、景觀塑造、遺產保護、水利防汛等工作要求,加快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流淌千年的大運河被賦予綠色新動能,與日新月異的運河之都共譜新時代「壯麗東南第一州」繁華盛景。
系統謀劃 制定方案
打造「運河之都」新名片
襟吳帶楚客多游。歷史上的淮安因運河而興,孕育了集漕、河、鹽、榷為一體的獨特運河文化。滄海桑田,進入新時代,乘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的東風,淮安以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為統攬,著力描繪「淮上四卷·運河八園」城市新貌,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建設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10月,淮安市與省交通運輸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該示範區也是我省交通強國建設江蘇十大樣板之一。
京杭運河淮安段全長61.8公里,其中淮安船閘至九龍湖公園段長約16公里,被列為全省4個示範段之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總體方案設計,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我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江蘇省文化建設高質量的鮮明標誌和閃亮名片」目標,邀請專業設計單位承擔設計任務。市領導多次到一線調研指導規劃方案制定工作,沿線淮安區、清江浦區、淮安生態文旅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淮陰區等積極落實指導意見,優化完善實施方案。
「2021年,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綜合整治全面啟動,立足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行統籌謀劃,將全線61.8公里與示範段同步實施、同標準提升改造。沿線各區結合自身特色,優化細化本地方案,共同打造綠色現代航運『淮安樣板』。」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潘偉明介紹:「我們緊扣『暢通、文化、綠色』主題,堅持功能性、景觀性和特色性相結合,先後編製了示範區建設方案和全線綜合整治方案,為引領大運河綠色現代航運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圓滿完成;京杭運河淮安段全線綜合整治也已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完成總投資約13億元。
水清岸綠 景美文興
千年運河煥發新生機
座座虹橋凌波飛架,瀝青公路沿河伸展,各色綠植參差顯翠,美麗公園錯落有致……如今,漫步大運河邊,一幅水清岸綠、景美文興的詩意畫卷徐徐鋪展。
下通甫路大橋,轉入北岸河堤路,施工圍擋內,淮安市大運河沿線最大的體育公園——東港體育公園雛形初現。「這裡以前是東港碼頭,原碼頭的桁架被保留作為歷史記憶,園中設置了足球場、籃球場、兒童遊樂場和滑板區等多功能場地,供市民運動休閑。」清江浦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謝小春如數家珍地用手比劃著說,「我們還打算在園內通道兩旁栽植櫻花樹,建設櫻花大道,一定非常漂亮。」
謝小春介紹,去年以來,清江浦區策應中央和省市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及市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要求,對城南至黃碼鎮全長約18.04公里的大運河沿線進行了綜合整治。「關閉了3座混凝土攪拌站、3座非法碼頭,拆除了50餘戶違章建築,並對拆除後的碼頭進行復綠和環境提升。同時,對兩岸進行美化綠化,目前已經完成綠化面積31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大運河南岸堤頂路的全線貫通工程即將完成。「建成後,沿河從水上立交到淮陰船閘將一路暢通,既可方便市民出行,也為大家欣賞運河風光提供了好去處。」謝小春說,「東港體育公園預計6月基本建成,下半年可向社會開放。今年,我們還計劃對天津路大橋、清浦大橋、205國道特大橋進行橋樑亮化,在跨河大橋方面打造亮化節點,大家盡可期待。」
同一時間,京杭運河與淮河交匯處,壯觀的水上立交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氣勢磅礴,古韻濃郁的燈塔廣場和仿若世外桃源的「生態綠島」匯行廣場分立兩岸隔水相映。
「周恩來故鄉淮安歡迎您」,36米高的燈塔,融合楚漢文化和現代建築元素,夜晚亮化後更是光彩奪目,儼然成為京杭運河沿線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南鄰淮安船閘,北接水上立交的匯行廣場總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46種綠植呈現出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繽紛美景。
「現在這裡綠意盎然、鳥語花香,其實半年前還是環境問題突出的『問題地帶』。」淮安區交通運輸局綜合計劃科副科長張迎亮介紹,因歷史原因,淮安區運河沿線違章建築多、砂石堆場和吊梢船存量大,沿線改制國有企業多、碼頭多,整治涉及部門多,涉及人員構成複雜。淮安區因地施策,利用半年時間出色完成了環境整治、污染防治、居民拆遷安置、企業搬遷改制等一系列整頓,徹底解決了淮安區大運河沿線環境污染的歷史頑疾。
「在工程設計中,我們合理融入文化元素,通過景觀項目展示淮安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運河文化,成為宣傳歷史文化的重要陣地,也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張迎亮說。
截至目前,淮安市大運河全線拆除廠房、老舊民房、違章設施等約11.4萬平方米;清理非營運船舶、砂石堆場、非法廣告標牌200餘處;關停碼頭、船廠14座,搬遷企業11家;共完成綠化126萬平方米,沿線綠色廊道基本形成;全線新建人行步道3.4公里、堤頂道路14.1公里,實現堤頂道路、慢行系統基本貫通;沿線煙囪、罐體、圍牆等建(構)築物立面改造完成21280平方米。
綠為底色 協調發展
黃金水道再跨新台階
南船北馬,九省通衢。歷史上的淮安「扼江北之要衝,為南北交通之孔道」,是歷代南漕北運的重要樞紐。今天,京杭運河兩淮段依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內河航道之一,發揮著重要的經濟效益。淮安內河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14年保持全省內河第一。
近年來,淮安以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動淮安內河水運轉型發展,讓綠色成為這條「黃金水道」的最美底色。
距淮安船閘不遠,大量船隻聚集在新建成的淮安錨地服務區,蔚為壯觀。這裡,時常可見貨船船員拎著幾個裝滿的垃圾袋,逐個對應放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該錨地還配套建設了岸電管理系統、船舶智能供水樁、船民自助服務設施、微型救助站等,可滿足1000噸級拖帶船隊順靠,為船民提供供電供水、垃圾污水回收航道信息公示等多功能服務。
「在綜合整治方案編製過程中,我們就擬定了『四大堅持』,即堅持系統謀劃、協調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傳承創新、融合發展,堅持突出重點、特色發展。總綱領其實就是以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為總抓手,統籌處理好航運發展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關係,系統推進沿線生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有機更新、鄉村振興提速,實現航運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社會價值高度統一。」潘偉明說,除了環境整治,優化沿線港航基礎設施布局,拆除落後設施,建設港航現代設施,努力形成航運發展新模式,也是發展綠色現代航運的應有之義。
全面啟動京杭運河淮安段綠色現代航運建設以來,淮安市多管齊下開展工作。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淮安新港作業區、淮陰許渡作業區完成防塵網安裝,新港粉塵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完成,淮安市完成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回收裝置設置。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淮安市航道沿線所有碼頭、船閘、京杭運河淮安水上服務區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全面完成,淮安市垃圾回收箱、生活污水、含油廢水接收裝置實現全覆蓋。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淮安市所有碼頭港口岸電設施全覆蓋,岸電使用率達70%以上。
今年是大運河百里畫廊規劃建設「兩年出形象」的目標年份,潘偉明表示,下階段淮安市將努力克服疫情等因素影響,繼續推進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重要文旅項目打造、橋樑美化亮化、港航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業文化園、名人文化園、城南公園、水上服務區、錨地廣場、平橋風光帶等文旅節點建設,以及淮安船閘下游錨地、淮泗段護岸、全線航道疏浚和淮陰船閘閘橋改造建設等。「隨著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淮安再現『運河之都』繁華盛景的復興夢想一定會照進現實。」
融媒體記者:何弦
通訊員:王業建 呂雙 張質 於雲
融媒體編輯:曹盈
【投稿、區域合作請郵件 信息新報 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