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長肖文交和新疆生地所所長張元明共同為基地揭牌,新疆生地所副所長張道遠主持活動。

肖文交在致辭中指出,生地所是中國科學院部署在新疆的一支重要戰略科技力量,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與優良傳統的研究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研究所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科技報國的理想,從五湖四海匯聚新疆、紮根新疆、獻身新疆,他們爬雪山、進沙漠、赴草原、踏戈壁,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科技興疆的絢麗篇章,孕育了「團結、開拓、奉獻、創新」的「生地精神」。

肖文交強調,生地所要以建設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為契機,深入挖掘老一輩科學家「紮根邊疆、艱苦奮鬥,為各族人民服務」的典型事迹,在新疆自然博物館中融入更多弘揚科學家精神的事例,講好生地故事、傳承生地精神,重點面向青年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堅定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初心,持續把弘揚和傳承科學家精神在行動專項工作做實、做深、做細,打造一支堅強有力、能打硬仗的科技創新隊伍,切實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
活動中,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同時在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揭牌。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穆惠利在致辭中說,高新區(新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依託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陣地優勢,探索科普惠民、實現基層資源整合的文明實踐工作新路徑,是具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鮮明的高新「樣板」。

張元明表示,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成立,標誌著生地所搭建起了集展示、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弘揚科學家精神新陣地。下一步,將充分發揮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弘揚科學家精神工作中的主陣地作用,積極開展傳承踐行活動,激勵青年科研人員敢於攻堅克難、勇攀科技高峰,講好新時代科研人員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動人事迹,以良好精神面貌和優異科研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揭牌活動後,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館科教體系2.0正式發布。新疆自然博物館王虎紋老師發言介紹了新疆自然博物館的優勢資源、科教理念以及館校合作方向。他表示:「新疆自然博物館將整合本館專家資源、館藏資源、課程資源等,以『走出校』、『請進校』等方式為學校提供豐富可選的博物館特色課程、教育活動及多元的定製化研發服務體系,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持續發揮「雙減」政策下博物館的重要科教陣地作用。」

來自新疆烏魯木齊市113中學的30名學生代表前來參加活動並聽講,對新疆自然博物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對大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對科學知識充滿了渴求。4年級2班的李浩田說,王老師的講課生動有趣,為以後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與學校課本上的學習不一樣,可以切實體會科學在生活當中的體現,也為同學們獲取知識、總結規律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

今後,新疆自然博物館還將發揮其科教資源樞紐作用,建立「博物館-研究所-野外台站」的科教聯動集群,整合館館\館研合作資源,促進教育與科普、科研的深入融合,為廣大中小學校提供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科教特色資源。(文/攝 吳翊陽)(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