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石井街道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針對竹韻花園保障房小區治理難題,探索推進黨支部領導下的「居民議事會+物業服務企業」治理模式,聚焦安全整治、勞資糾紛調解、協商議事、黨群服務等領域重點發力,一批與小區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得到解決,有效激活保障房小區「微治理」。


聯合力量抓實巡查整治,小區安全有保障。在小區黨支部統籌協調下,針對居民普遍反映的竹韻花園群租房環境髒亂差、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聯合社區綜合整治隊、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聯合夜查行動,排查小區群租房用水用電、周邊三小場所、地下停車場、各類工程等安全隱患。今年以來,巡查發現各類隱患問題1093宗、完成整治966宗,其中整治三小場所828次、出租屋1122套5291間次,整治率88.38%。同時,依託民生訴求系統,廣泛發動居民關注使用「@坪山」,覆蓋2000餘人,協助群眾上報民生訴求事件100餘宗,受理訴求事件2603宗,處置2514宗,辦結率達96.6%,有效預防多起信訪和群體性事件發生,確保花園小區安全穩定。


多方參與調處矛盾糾紛,小區和諧有支撐。竹韻花園緊鄰深圳技術大學項目、地鐵16號線等重點建設工程,周邊工地多,勞資糾紛、工程款結算爭議高發、頻發。為有效預防和化解建築工程領域矛盾糾紛,石井街道建立約談、聯席會議機制,積極協調對接住宅工程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今年以來,共組織約談、聯席會議6次,協調解決了城中村綜合整治工程、深圳技術大學(一期)項目工程等勞資糾紛5宗,圓滿化解了華宇華源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搬遷糾紛、嚴某某土地征拆糾紛等不穩定因素4宗。同時,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軸心作用,聯合市工務署技術大學項目部成立「一站兩室」(即群眾訴求服務站、勞資糾紛調解室、駐街單位共建辦公室),每天安排2名調解員在「一站兩室」駐點,接待群眾,現場調解,妥善化解勞資糾紛22宗,涉及120人,涉及金額250多萬元,未發生到區、到市聚集上訪事件。


構建議事平台推動解決難題,小區共治有成效。一方面,建立居民議事會,搭建居民議事平台,制定出台議事規則,吸納物業服務企業、職能部門、施工單位、黨員群眾代表等主體參加,由黨支部「吹哨」,通過微信群、電話及時收集居民意見建議,每個月召開一次居民議事會議,圍繞物業服務、環境提升、群租房管理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商議,著力構建黨支部領導、物業和居民參與的共治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小區書記工作室(社區共建工作室),在社區黨委領導和支持下,社區共建成員單位發揮資源優勢,積极參与社區和小區治理,推動解決居民訴求。社區黨委定期組織召開共建單位討論會,研究小區和社區相關問題,對決議事項給予必要支持,安排專人跟蹤辦理,推動駐社區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參與基層事務,實現社(小)區共建共治共享。今年以來,先後召開4次居民議事會,妥善解決了增加門禁系統、「智慧電梯」試推行、周邊道路安全隱患等25個重點突出問題,得到小區居民點贊。


加強陣地建設優化基礎配套,小區服務有質量。為滿足居民對健身場所的個性化需求,小區黨支部統籌協調,爭取「民生微實事」資金和物業經費,先後完成健身器材安裝、架空層綠化改造、增設休閑桌凳和兵乓球桌等項目,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深受居民的歡迎。新建設竹韻花園黨群服務站,免費對外開放,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建立24小時自助服務室,開設四點半課堂、閱讀、觀影、兒童玩樂等服務項目,進一步提高黨群服務水平。著眼疫情下居民身心健康需求,開展中醫藥進小區系列活動,組織中醫理療推拿、養生講座等健康服務,把健康送到居民家門口。整合深圳技術大學、深圳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等教育資源,開展「文化小區」創建,組織學校志願者開展暑期系列成長活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今年以來開展各類服務15場次,2000多人參與,有效提升小區居民幸福感。
實習編輯 李依林 審核 麥苗茵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肖雄鵬 通訊員 王偉豪)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