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後如何管理?海南專家:繼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做好核酸檢測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9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8月29日,海南省新聞辦舉行第六十四場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海南疫情維持下降趨勢,截至8月28日,全省累計治癒出院12707例。那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後如何管理呢?
新冠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後 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會上,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綜合組副組長、醫療救治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李文秀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治癒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居家健康監測工作主要由社區進行管理,所以這項工作對社區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均有要求。

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新聞發布會(第六十四場)。記者 劉洋攝
社區要登記造冊 每天早晚詢問和收集信息
其中,社區要登記造冊。街道(鎮)、社區(村)工作人員要加強摸排和信息登記,及時掌握返回屬地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信息,按照「一戶一檔」或「一人一檔」要求,登記造冊,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下發居家健康監測告知書,告知居家健康監測相關要求,做好健康監測宣教和指導,督促其按要求做好居家健康監測。並摸清孕產婦、透析病人等居家健康監測特殊人員情況,建立台賬,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關愛服務。
監測信息收集。街道(鎮)、社區(村)可通過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兩次定期詢問和收集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的體溫、癥狀等信息,如發現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人員,立即報告,並由專人聯繫120負壓急救車就近原則送往發熱門診或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天早晚測溫 做好癥狀檢測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做好癥狀監測,並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並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做好居家環境衛生清潔 配合完成核酸檢測
在衛生防疫方面,新冠確診病例治癒出院患者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保持家居通風,每天盡量開門窗通風;做好居家環境衛生清潔,對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定期通風和消毒;對門把手、手機、開關等日常高頻接觸物品表面定期消毒;做好手衛生,講究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蓋口鼻或用手肘內側遮擋口鼻,將用過的紙巾丟至垃圾桶,如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盡量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用餐時提倡分餐制。
根據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出院(艙)後第4、7天完成核酸檢測,實行單人單檢、上門採樣。
呼吸道標本核酸「陽性」 要立即做出研判
李文秀表示,對於核酸檢測結果的判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一旦發現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呼吸道標本核酸「陽性」,要立即做出研判:
如未出現任何癥狀體征,且核酸檢測Ct值≥35,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如核酸檢測Ct值<35,需上報屬地市縣指揮部組織專家與海南省指揮部專家共同分析研判。結合病程、Ct值動態變化等快速評估其傳播風險,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如有傳播風險,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無傳播風險,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
如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或CT影像學顯示肺部病變加重,應由屬地市縣指揮部對接定點救治醫療機構並轉運,根據病情和傳染性進行分類管理治療。如核酸檢測Ct值≥35,無需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管控;如核酸檢測Ct值<35,應判定和管控與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觸頻繁的密切接觸者,無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王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