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緊急尋人!
1月26日,廣州始發列車出現陽性病例——入境人員俞某,在廣州結束14天集中隔離期後,乘坐列車前往安徽蕪湖,下車後在隔離點核酸檢測呈陽性。
這一消息引發了車次沿途群眾的巨大擔憂,有網友提出,不少案例在隔離14天後查出陽性,「為何不隔離久一點?」
確實,入境人員解除隔離後查出核酸陽性並非孤例。南方+記者梳理官方報道發現,這樣的情況至少不下10例。
14天集中隔離後,為何還會發生核酸檢測陽性?新冠病毒的潛伏期是否延長了?是否有必要延長集中隔離時間?
為何隔離14天?
病毒潛伏期不超14天
目前,我國將入境人員及高風險地區人員的集中隔離觀察時間規定為14天,為何這樣規定?
其實,所有傳染病的隔離期都是根據潛伏期來定的。
在與新冠病毒對抗初期,人們參考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規律來判斷,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為14天之內。戰疫一年多來,事實也證明了,絕大多數的患者,從感染到發病沒有超過14天。
2020年2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論文《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指出,新冠病毒中位潛伏期為4天。
病毒處於潛伏期是否有傳染性?答案是肯定的。2020年11月,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在《柳葉刀》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癥狀出現前兩天和感染後五天內,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力最強。
因此,即使是無癥狀感染者,目前也完全按照確診病例進行隔離觀察管理。
潛伏期是否延長了?
超14天是個別現象
雖然絕大多數感染案例的潛伏期不超14天,但新冠病毒在感染者體內超長期潛伏的情況也時有報告。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蔡衛平說,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絕大多數人14天內可在上呼吸道檢測出病毒核酸,但這並非100%。
2020年2月,國內就有一些省份曾通報超長潛伏期病例,如湖北恩施州確診一例潛伏期38天無癥狀新冠肺炎病例;福建莆田市確診一例潛伏期29天無癥狀病例。
不過,相對於龐大的總感染人數而言,潛伏期超出14天的情況依然是比較少見的。1月13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在隔離14天以後仍然查到病毒,是個別現象。
「新冠病毒潛伏期基本是14天以內,大部分是在3-7天,個別超過14天的也是存在的,既往病例也是有的。是不是潛伏期延長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判。」他表示。
超長潛伏期後病毒陽性
是否具備傳染性?
入境人員隔離解除後核酸檢測呈陽性,是否具備傳染性?答案是肯定的。蔡衛平表示,傳染性的強弱與病毒載量及傳播方式有關,與檢測出核酸陽性的時間無關。
2020年11月26日,一名印度尼西亞男子入境中國,在福建隔離14天、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解除隔離。
12月10日,該男子抵達北京順義,12月26日其核酸檢測結果仍為陰性,但兩天後被檢出核酸結果為陽性。
該男子正是北京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的源頭。截至2021年1月10日,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共報告本地確診病例25例。
是否延長隔離期?
專家認為沒必要
病毒出現「超長待機」,是否有必要延長入境集中隔離期?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所教授楊占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從近期各地疫情來看,新冠病毒流行特點、潛伏期等並沒有超出目前認知範圍,現有防疫措施依舊有效,因此沒必要延長集中隔離期。
蔡衛平也不贊同延長入境集中隔離時間:「隔離時間越長當然越安全,但性價比卻越來越低。」他說,延長隔離期勢必加大社會運作成本,對隔離觀察對象也是一種傷害。
「更何況,即使延長了,也不能100%保證不會發生解除隔離後才檢出核酸陽性的情況,大家還是會擔心。」蔡衛平認為,解除隔離後,繼續保持監測即可。
如何應對病毒「超長潛伏」?
全國多地附加居家隔離及監測措施
病毒「超長待機」,該如何應對?
目前,全國多地正在強化入境隔離措施,在集中隔離政策外,靈活附加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政策。
廣東就嚴格執行「14+7」 的政策,對境外入境人員在實現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核酸檢測陰性後,再執行7天的居家健康管理。廣東還倡導,農村紅白喜事等聚集性活動,不邀請入境後剛解除隔離人員參加。
浙江規定對入境人員實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入境者先在酒店進行14天集中隔離,再進行7天的居家隔離,獲得「綠色健康碼」後,還要再配合社區完成最後7天的健康監測。
北京順義區對境外入境進京抵順人員分類實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北京口岸入境進京人員在14天集中隔離期滿後,繼續開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離,期滿後再進行7天健康監測。國內其他口岸入境進京人員滿21天方可進京,進京後再進行7天健康監測。
需要說明的是,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不是同一個概念。居家隔離需做好嚴格的防護,在社區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單獨居住,不能外出。
居家健康監測是指在主動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開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但要做好體溫、癥狀等日常監測。
【記者】黃錦輝 李秀婷 實習生 李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