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團隊對位於高緯度和低緯度國家的果蠅在升溫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觀察分析,結果發現,如果果蠅未成年階段受到升溫影響,它們成年後繁殖能力被削弱的可能性會顯著增加,即使溫度僅有緩和上升,也會影響它們的繁殖能力。研究人員還發現,升溫對果蠅繁殖能力的影響程度還與它們所在地域相關。研究人員認為,上述結果有很高的概率也適用於其他昆蟲,這意味著高緯度國家生活的昆蟲在氣候變化面前更加脆弱。它們的種群數量可能會下降,如果以下哪個選項( )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A. 生活在高緯度國家的果蠅比生活在低緯度國家的果蠅繁殖能力低
B. 赤道附近的昆蟲繁殖能力要比兩極附近的昆蟲繁殖能力強
C. 生活在高緯度國家的果蠅與生活在低緯度國家的果蠅基因存在很大差異
D. 未成年的果蠅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比較敏感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削弱論證。論點:這意味著高緯度國家生活的昆蟲在氣候變化面前更加脆弱,它們的種群數量可能會下降。論據:研究發現,如果果蠅未成年階段受到升溫影響,它們成年後繁殖能力被削弱的可能性會顯著增加,升溫對果蠅繁殖能力的影響程度還與它們所在地域相關。A項,增加論據。說明高緯度的果蠅繁殖能力低,與論點結果相符,不能削弱。B項,增加反向論據。說明高緯度的昆蟲繁殖能力比低緯度的強,與論點結果相反,能夠削弱。C項,無關選項。討論果蠅的基因有差別,沒有說明它們的繁殖能力如何,不能削弱。D項,無關選項。說明未成年的果蠅容易受到影響,但不知道是否與地域有關,不能削弱。因此,選擇B選項。
2、 如果甲和乙都不吃炒麵,那麼丙吃炒飯。以此為前提,再加上條件( ),可以推出甲吃炒麵。
A. 丙吃炒飯,乙不吃炒麵
B. 丙不吃炒飯,乙吃炒麵
C. 乙不吃炒麵
D. 丙不吃炒飯,乙不吃炒麵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翻譯推理。翻譯題干:-甲(炒麵)且-乙(炒麵)→丙(炒飯)。根據否後比否前,如果-丙(炒飯),則可以推出甲(炒麵)或乙(炒麵)。根據否定肯定式,如果-乙(炒麵),則可以推出甲(炒麵)。因此,選擇D選項。
3、在地理環境中,山脈常常成為一種地理分界線。下列山脈與其地理界線的對應關係中,正確的是( )
A. 地形區分界線一昆崙山一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
B. 水系的分水嶺一巴顏喀拉山一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
C. 國界線一大興安嶺一中國與蒙古
D. 溫度帶的分界線一南嶺一熱帶與亞熱帶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地理。A項,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山脈是昆崙山。塔里木盆地位於中國新疆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對應正確,當選。
B項,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嶺是岡底斯山——怒山。巴顏喀拉山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水嶺。對應錯誤,排除。
C項,中國與蒙古國邊際線較長。西北主要依靠阿爾泰山分界,東北以大興安嶺以西劃界。南部則是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無明顯的地理分界線。對應錯誤,排除。
D項,中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中國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大致是北緯22度緯線。南嶺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及周圍群山。對應錯誤,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4、關於「倒春寒」,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在華南地區,「倒春寒」一般出現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
B. 在江南地區,「倒春寒」一般出現在3月下旬以後,通常是4月份
C. 晚稻和玉米是最容易受「倒春寒」影響的農作物
D. 「倒春寒」之時,也是百日咳、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傳染病發病的高峰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地理。「倒春寒」這一術語最早來源於農業,主要指3、4月份,進入春季以後,氣溫回升很快,後期由於受較強冷空氣頻繁襲擊,氣溫明顯下降,並造成大片地區農作物遭受冷害的天氣現象或者天氣過程。在華南地區,一般來講,2月下旬到3月上旬開始播種早稻,這時候要是出現前暖後冷以致對早稻播種育秧產生影響的情況,就可以叫做「倒春寒」。在江南一帶地區,「倒春寒」主要出現的時間是在3月下旬以後,通常是4月份,因為這個階段江南已經進入春季,溫度回升,農作物抗寒能力減弱。「倒春寒」還會導致空氣寒冷、乾燥,呼吸道黏膜的防禦功能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便可以乘虛而入。因此,出現「倒春寒」之時,亦是麻疹、百日咳、猩紅熱、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傳染病發病的高峰。故ABD正確。早稻、油菜最容易受「倒春寒」影響,故C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5、喜鵲 對於( )相當於( )對於 福祿雙全
A. 喜不自勝 梅花鹿
B. 喜上眉梢 蝙蝠
C. 欣喜若狂 芙蓉
D. 喜從天降 仙鶴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內涵關係。分別將選項代入題干,確定邏輯關係。A項,喜不自勝形容喜悅到了極點,與喜鵲沒有明顯邏輯關係,梅花鹿象徵福祿雙全,前後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B項,喜鵲象徵喜上眉梢,蝙蝠與福祿雙全沒有明顯邏輯關係,前後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C項,喜鵲與欣喜若狂沒有明顯邏輯關係,芙蓉與福祿雙全沒有明顯邏輯關係,前後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D項,喜鵲象徵喜從天降,仙鶴象徵福祿雙全,前後邏輯關係一致。因此,選擇D選項。
6、黃豆:蠶豆
A. 飾具:燈具
B. 木瓜:西瓜
C. 猴子:獅子
D. 鯽魚;鯨魚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外延關係。黃豆和蠶豆都是豆,二者屬於並列關係。A項,燈具是一種飾具,二者屬於種屬關係,與題干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B項,木瓜和西瓜都是瓜,二者屬於並列關係,與題干邏輯關係一致;C項,猴子和獅子都是動物,並非都是子,與題干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D項,鯨魚是哺乳動物,與鯽魚不是並列關係,與題干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因此,選擇B選項。
7、關於刑事訴訟中其他訴訟參與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鑒定人可以是單位
B. 有專門知識的人是證人
C. 翻譯人員需要與案件無利害關係
D. 王某的妻子不能做其在貪污案件中的證人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刑事訴訟法。鑒定人只能是自然人;證人不需要有專門知識;翻譯人員需要與案件無利害關係,否則影響公證。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應如實地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8、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哪一情形不適用簡易程序( )
A. 被告人張某是盲聾啞人的案件
B. 被告人郝某沒有辯護人的案件
C. 被告人曹某是未成年人的案件
D. 被告人於某、武某共同犯罪的案件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刑事訴訟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簡易程序:(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二)被告人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三)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四)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認罪或者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的;(五)辯護人作無罪辯護的;(六)被告人認罪但經審查認為可能不構成犯罪的;(七)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其他情形。符合以上規定得是A。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9、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會是奴隸,應該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第一個作出這種預言的,是瑞士鐘錶匠塔·布克。1560年,他在埃及的金字塔遊歷時,便作出了這種預言。
對上文內容概括最準確的是:
A. 建造金字塔的是一批快樂的自由人
B. 瑞士鐘錶匠塔·布克認為建造金字塔的是自由人
C. 1560年瑞士鐘錶匠塔·布克預言建造金字塔的是自由人
D. 1560年塔·布克在遊歷金字塔時預言建造金字塔的是利齒齜牙犬內丹上人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主旨概括。文段首句強調金字塔的建造者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點,後文援引了一個人物對其進行論證,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這樣的觀點存在。文段是「總分」結構,首句是重點,A項符合文段重點。B項、C項都是援引的內容,非重點,D選項在文段中並未提及。因此,選擇A選項。
10、黏性觀點是指那些不費力氣就被人牢牢記住的觀點,比如「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這句諺語,曾經流傳了2500年之久,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界隅無人為之廣告宣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長盛不衰,面對具有共同標準的語境,諺語能為人們的行為提供經驗教訓,有助於指導其做出決策,同時說法精鍊,意義深遠,容易被人記住,所以就屬於黏性觀點。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A. 什麼是黏性觀點
B. 諺語有什麼價值
C. 黏性觀點能跨越文化界限
D. 諺語的作用使其長盛不衰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主旨概括。文段開篇闡述「黏性觀點」的概念,接著以一諺語舉例論證,故文段重在介紹什麼是「粘性觀點」,A項是文段的概括項。B項、D項均為文段舉例內容,非重點,C項「跨越文化界限」僅為其中一個特點,為分述內容。因此,選擇A選項。
11、 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是( )
A. 太平天國運動
B. 義和團運動
C. 戊戌變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辛亥革命是中國20世紀第一次歷史性巨變。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共和在人群中口耳相傳,極大推動了舊中國人民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推動了近代社會變革,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12、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 )
A. 夏
B. 秦
C. 周
D. 商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13、當我們在承受某些心理痛苦——比如孤獨、社會孤立、自我懷疑、負面情緒、覺得人生無意義時,懷舊可以起到應對機制的作用。這些煩惱使大腦開始篩選自己的記憶庫,總結出一些有特定敘事特色的片段。我們通過懷舊,讓過去的成功經歷和親密的人際關係重新浮出水面,那些時候我們的生活有安全感也有秩序。心理學家解釋道:「你在向自己重申『我做過很棒的事情』,也希望這句話能預測未來的發展。『雖然我現在不甚確定,但看看我的過去,就知道我是個可愛的人。我命中注定要成就大事。』」
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符的是:
A. 懷舊會讓我們逃避現實
B. 懷舊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C. 懷舊有情感緩衝的作用
D. 懷舊能使我們變得樂觀
【答案】A
【解析】此題通讀文段不難發現,作者對「懷舊」的看法是積極的。而四個選項中只有A選項「逃避現實」屬消極傾向,與原文內容不符。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
14、「萬物生長靠太陽」,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的一切。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地球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它強大的引力控制著大小行星、彗星等天體的運動。它孕育了地球文明,並且始終影響著地球生物。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中,有大氣、水、生物等要素,這些要素本身和要素之間是在不斷變化的,其根本動力就是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太陽對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貢獻。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 太陽對地球有重要的貢獻
B. 太陽輻射是太陽對地球的最大貢獻
C. 太陽孕育了地球文明
D. 太陽影響地球生物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主旨概括。文段首句援引觀點,接著指出太陽對地球的重要。後面具體分析太陽對地球如何重要。文段是「總分」結構,對比選項,A項符合重點。其他選項都是分句內容,不全面。因此,選擇A選項。
15、下列有關海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
B. 海嘯能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
C. 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
D. 印尼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最多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地理。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佔了約8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故D選項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記得在評論區打卡哦!
聽說堅持打卡更容易上岸~
小哥哥小姐姐
好內容快轉發給身邊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