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2022年10月02日20:33:11 熱門 1432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生活百味

人生一面



1991 年,內蒙古開往北京的綠皮火車上,一名魏姓商人泡了一碗他從台灣省帶來的面。


他是從台灣省來大陸創業的台商,背負著家族的期望,但他卻已經快把 4000 萬人民幣的啟動資金虧光。


而這碗面,給了他靈感。


4 年之後,他的速食麵年產 60 億包。


這種味道香濃而又製作迅速的食品,隨著中國興旺的商業和建築活動而崛起,彭博社的記者曾在報道里說 「 建築工地上隨處可見的速食麵碗,有如地面上高聳的起重機一樣多 」。


現在,中國的速食麵年銷 400 億包以上,說中國是速食麵帝國也毫不為過。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的速食麵。


1964 年,北京食品總廠第一次在中國做出了 「 速食麵 」,可惜他的速食麵是為了充分利用邊角料,用鴨油來炸麵餅。


這種速食麵的味道已經不得而知,但用人民日報的話來講就是 「 有一種怪味,很快就消失了 」。


1970 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用高壓蒸面+油炸的方式,做出了中國第一包真正意義上的速食麵 —— 雞蛋速食麵,一年就賣了 200 萬袋。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益民食品廠的來頭很大,國民級糖果 「 大白兔奶糖 」,也出自他們之手。


這個速食麵後來有了品牌,叫 「 快樂 」 速食麵。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可惜,並不是每個開拓者都能成為行業巨頭,與日本也是世界第一包速食麵的開拓者 「 日清 」 不同,快樂牌速食麵很快就隨著時間消散了。


但速食麵這個東西,開始逐漸被中國人認識到。


離上海很近的杭州,聞到了商機。


杭州麵粉廠也開始製作速食麵,並且在全杭的供銷社以及攤位鋪貨,等到了 1983 年,他們的速食麵年銷 90 噸。


1984 年,杭州麵粉廠上線了由廣東、上海、天津糧油機械工廠聯合設計製成的速食麵成套設備,每班生產 3 萬包速食麵,一天趕三班,速食麵都不夠賣。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杭州麵粉廠只是速食麵浪潮中的一份子,在更南端的珠海,華豐食品公司被成立,產出了那個年代的人都吃過的 「 三鮮伊面 」。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而在北方,河南漯河南街村生產出了同樣是國民回憶的 「 北京麻辣速食麵 」。


你可能會好奇,為啥河南產的速食麵,要叫北京速食麵?


因為當年南街村是賣麵粉的,他跟北京勁松糕點廠合夥生產糕點,後來發現速食麵有搞頭,就去做了速食麵。


當時 「 北京 」 兩個字在中國人心裡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人們會覺得帶上北京倆字兒一定是好東西。


所以南街村取了個巧,借用勁松糕點廠帶的名號,給自己的速食麵掛上了 「 北京 」 的招牌。


上面這幾家速食麵廠,是那個時代速食麵的主力輸出,並且都是生意火的不行,越做越好。


尤其是杭州麵粉廠的 「 雙峰 」 速食麵,當時都是憑票供應的,買速食麵要排很長的隊,如果來晚了,就要再等兩天廠里出新貨才能買到。


就這個火爆程度,他們還要額外加班生產滿足向浙江省外供貨的需求。


我是東北人,來杭州之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老杭州一代的人都管速食麵叫 「 快餐面 」 ?


直到我找到了 「 雙峰 」 的包裝袋,我才知道為什麼 ↓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因為他們在杭州第一次見到速食麵的時候,這玩意兒就叫快餐面,是刻到骨子裡的叫法


隨著杭州雙峰速食麵越賣越好,到了 1985 年的時候,他們斥巨資從日本進口了更先進的生產線擴產,等到 80 年代末,他們還引入日資合資建廠,準備大幹一場。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如日中天的他們,即將被乾死。。。


1991 年,一個叫魏應州的台商正在綠皮火車上發愁。


他從家裡揣了大約 4000 萬人民幣的資金來大陸發展,在老家他有個祖傳的油廠,所以來這邊就也想發展老本行,做食用油生意,名字叫 「 頂好 」,還花錢去央視打了廣告,廣告語是 「 頂好食用油,頂有面子 」。


但是過去三四年的經歷,讓他過得 「 頂 」 難受,自己的油不太賣得動,帶來的錢都快賠光了。


其實他虧錢的原因很簡單,他的 「 頂好 」 食用油主打高端,當時政府補貼的食用油價是 8 毛,他可倒好,賣 2 塊。。。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魏應州可能對面子問題多少有點誤解,老百姓真要是想有面子,都攢錢買大哥大和 BB 機然後別在腰上使勁炫了,花一倍還多的加錢買炒菜用的油能有啥面子?


眼看著自己生意翻不了盤,他越想越難受,想著先吃飽肚子,就泡了一包從老家台灣省帶來的速食麵。


這一泡不要緊,引來了火車上群眾的圍觀。


原因很簡單,速食麵大家都已經見過了,但是沒見過這麼香的速食麵。


魏應州仔細研究了一下才知道,大陸的華豐、北京麻辣、雙峰這類速食麵,都是一個麵餅配一包調料的配置,料包裡面是鹽、辣椒粉、胡椒粉、味精之類。


這樣的速食麵吧,泡出來之後清湯寡水的,倒也說不上難吃,但頂多是個充饑的工具。


而像他正在吃的這種好吃的速食麵,國內沒人生產,國內也有賣的但都是進口的,一包至少 5 塊錢,貴一點的能賣到 10 塊。


他當時就覺得這是個空白市場,馬上準備籌錢做速食麵。


在籌劃期間,他想了很多。


比如選址,他決定最先去天津建廠,首先天津當時有地方經濟扶持,其次天津在華北,面類食品在北方比南方更有受眾基礎。


口味方面,他選擇了紅燒牛肉,因為當時豬肉是稀罕東西,牛肉就更不得了了,如果速食麵是紅燒牛肉味的,那必然甩開只是給粉包加了點小蝦米的普通速食麵好幾條街。


最後是名字,他也想了很多。


他希望自己的速食麵給人一種 「 健康 」 、「 專業 」 的感覺。


在當時,「 師傅 」 倆字兒是個很厲害的尊稱,代表有經驗,所以他決定用 「 健康 」 和 「 師傅 」 倆字兒拼出來個名字。


當然了這總不能叫 「 健師傅 」 吧,聽起挺賤的,所以最後起名 「 康師傅 」。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康師傅生產的速食麵,跟當時大陸其他方面面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有個 「 醬包 」。


這個醬包,讓速食麵有了濃厚牛肉味的湯,在電視上打了廣告之後瞬間賣爆。


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康師傅牛肉麵到底有沒有牛這個事兒了,因為總有人開玩笑說 「 康師傅廠房的牛都只受了皮外傷 」。


我仔細找了一下,紅燒牛肉麵里的牛,大部分都用在醬包里了。


雖然沒有實際的配方,但我找到了醬包類似的工藝。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他們是把牛肉攪碎成泥,再加酶製劑酶解後煮湯,最後把湯用減壓蒸發法濃縮。


通俗點來講就是把肉給燉化到湯里,用我們東北話來講就是 「 燉順湯嘍 」。


所以紅燒牛肉麵里還是有牛的,雖然也不會很多,但也沒大家想像中那麼少。


總之醬包這一手,讓康師傅瞬間崛起,據說一度搶佔了 90% 的速食麵市場,這個數字源自一個很老的報道,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但從口味上來講,原來的速食麵的確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在天津穩固之後,康師傅開始向南方發展,先後在廣州和杭州建了廠,這可讓我們前面說的雙峰速食麵倒大霉了。


康師傅在杭州量產之後,標價比雙峰速食麵便宜一毛錢。


本來康師傅口味就更好,價格還比雙峰便宜,沒過兩年雙峰就停產了,之前注資的日資也撤資跑路了,廠子就此倒閉。


遠在珠海的華豐也受到了同樣的衝擊,但他們還好一點,後來被來自印尼的華商 「 金光集團 」 給收購了。


不過康師傅並沒有享受到無敵的寂寞,同樣來自台灣省的統一馬上就殺進了大陸市場。


當時康師傅在泡麵類目已經佔領了市場,所以統一推出了 「 統一乾脆面 」 這個東西,後來改名叫小浣熊。


乾脆面的定位是零食,主要受眾是小孩子,但是當年有規定 「 商業活動禁止進學校和課堂 」。


為了打開知名度,統一想了個損招。


他們一批一批的往學校免費送速食麵,這就算福利捐贈了,不算商業活動


這種香香脆脆的油炸食品,讓小朋友們簡直欲罷不能啊,免費吃過幾次,就馬上學會自己花錢買了。


為了進一步戳到小朋友們的痛點,他們還推出了水滸卡、玩具等小贈品,大餅我當時可是超喜歡他們的 「 戰機 」 系列。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當年為了搞到酷炫的戰機跟小朋友們炫耀,可真是沒少吃乾脆面。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乾脆面出名之後,統一的名字打響了,開始逐步蠶食康師傅的煮麵類市場。


統一也出了紅燒牛肉麵,故意比康師傅便宜 2 毛錢


康師傅一看,好傢夥這不是我原來乾死雙峰速食麵時候用的那套么,你這是魯班門前弄大斧啊~


於是啪的一下子,在產品不變的情況下,給自己的紅燒牛肉麵漲價了 2 毛錢。



要不怎麼說康師傅是商業鬼才呢,一般來講都是腦子一熱跟著打價格戰對吧?


但康師傅很聰明,統一在來大陸之前就已經富得流油了,資金雄厚,打價格戰最後只能把自己打死。


所以與其陷入價格戰,不如兵行險著玩一個塑造品牌的心理博弈。


這次提價把康師傅的價格跟統一的速食麵價格差拉倒 5 毛左右。


在當時消費者的心中大概每 5 毛錢是一個檔次的躍升。


這樣下來,消費者的心理感知會認為康師傅比統一高級,這樣就維護住了康師傅 「 泡麵第一品牌 」 的形象。


但提價終究會影響銷量的,所以他們又推出了一款比統一便宜 1 塊錢的口味較差的廉價版康師傅速食麵,把統一夾在中間不上不下非常難受。


另外,康師傅也推出了乾脆面去蠶食統一的市場。


你叫小浣熊是吧?


我就叫小虎隊


你送水滸卡對吧?


我就送 「 旋風卡 」。


誒嘿,我旋風卡不僅能收集,還能玩,比你多個功能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就在這兩家打得正猛的時候,另外幾家廠商悄悄崛起了。


來自河北的 「 華龍 」,搞出了低價版 「 康師傅 」,味道稍微差一點,價格卻便宜快一倍,想拿下速食麵的低端市場。


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對吧?


實際上他賣速食麵的操作非常騷。


他給產品起了不同的名字,然後在不同地區賣。


在南方地區,經濟相對發達, 各村各戶都在宣傳 「 奔小康 」,所以他起名叫 「 華龍小康 」。


在中原地區,以北京為首的城市與國際接軌比較多,所以他叫 「 六丁目 」。


而在北方,因為北方有東三省,所以他起名叫 「 東三福 」


就這個操作,讓無數東北人一直以為東三福是東北特產,買了就是支持家鄉,其實人家是河北的公司。


他靠低端市場賺了很多錢之後,還開始搞轉型,推出了 「 今麥郎 」 想入侵康師傅和統一的高端市場。


這波啊,讓康師傅很難受,所以康師傅反手就推出了 「 福滿多 」 去低端市場搞華龍的心態。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另外一家來自河南的選手,叫白象,他也是想做下沉市場,而且搞出了個新噱頭,那就是 「 骨湯麵 」。


他廣告鋪天蓋地的說自己家面 「 有骨湯,面更香 」 並且說自己含有真實大骨成份能補鈣打起了健康牌,跟華龍打了個勢均力敵。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說起炒概念,就不得不提另一位新選手,叫 「 五穀道場 」,大家都喊著速食麵油炸不健康的時候,中糧集團推出了非油炸麵餅的五穀道場速食麵,一度爆火,不過後來中糧把這個牌子賣了,沒有了中糧的背景加持,它後面銷量很慘。


而遠在珠海的華豐,打起了乾脆面的注意,推出了 「 魔法士 」 乾脆面,後來還搞了個 「 麵餅直接有味道,不用撒料包 」 的操作,搶了統一的市場。


就這樣,作為速食麵食品資深巨鱷的統一,被康師傅和其他後起之秀打的滿地找牙,在當時高端賣不過康師傅,中低端賣不過華龍和白象,乾脆面還賣不過華豐,境地一度十分尷尬


而康師傅,做了一個殺手鐧級別的操作,那就是買下了 「 全家 」 連鎖便利店的代理權。


為什麼說是殺手鐧呢?


你會發現當時康師傅的速食麵和飲料都擺在貨架最好的位置,而統一的產品,嘛。。。


對不起,沒有


統一的轉機,來自一個謠言:「 魔法士用屍油做速食麵 」。


咱也不知道那時候的人都咋想的,跟 「 火腿腸是用火葬場屍體做的 」 這個謠言一樣,天真的他們對屍油炸速食麵也深信不疑。


魔法士的銷路受阻,統一成了得利者,小當家乾脆面賣的飛起~


等到了 2008 年,統一來個了絕地大反擊,因為他推出了老壇酸菜牛肉麵。


這個味道爭議比較大,有很多人稱之為永遠的神,還有人覺得不如紅燒牛肉味好吃,但這個口味的市場反響還是很大的。


統一靠這個味道,四年間銷售額翻了 20 倍。


康師傅馬上就祭出了商業利器 —— 抄!


不僅康師傅在抄,所有速食麵廠家都幾乎推出了老壇酸菜這個味道。


所以統一做了個 「 有人模仿我的面 」 的廣告,陰陽怪氣了一波所有友商。



本來這是一個翻盤的好開始,結果啊,由於外賣的衝擊,速食麵市場一年不如一年,從 2013 年開始,中國速食麵迎來了四連跌,銷量從 462 億包一路下跌到了 2017 年的 380 億包,市場在不停地萎縮。


這裡面的原因非常簡單,外賣補貼大戰大概打了三四年,當時大概 10 塊錢就能吃到一頓有肉有菜還送 mini 可樂的外賣,速食麵的性價比直接被比沒了。


另外由於外賣也相當便利,所以速食麵的便利性也顯得沒什麼優勢了。


在這期間,為了搶佔已經開始萎縮的市場,康師傅和統一打起了 「 贈品戰 」,從不鏽鋼盆、大瓷碗到火腿腸,就沒有他們不送的。


據統一董事長的說,他們兩家在這場贈品大戰中,一共消耗了 40 億根火腿腸。


所以那一年,火腿腸市場還迎來了一波小回暖



這場大戰最後誰也沒贏,所有速食麵廠家的營收都開始下降,於是,大家都在尋求轉型。


因為高端速食麵市場還是有的玩的。


外賣雖然便宜方便,但在 「 麵條 」 這個細分品類上,優勢不是很大。


如果面是煮好了放在湯里配送,到客戶手裡很有可能就坨了。


如果是麵湯分離的配送,雖然面不坨了,但麵條卻不掛味,味道會差。


想要吃一碗好面,還是要親自下廚。


就這樣,康師傅和統一都扎進了超高端速食麵市場的領域。


統一推出了日式風味的湯達人,麵條質感和湯底還真有點日式拉麵那味兒。


康師傅呢,推出了速達麵館系列,麵餅是非油炸的,煮出來更像鮮麵條,並且配料會帶幾塊大塊牛肉,不再是 「 封面僅供參考 」,而是變成了 「 所見即所得 」。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在這個新領域,他們也並沒有很順利。


因為螺螄粉這個東西,給了他倆一頓爆錘。


按照分類,理論上來講螺螄粉這種速食粉絲食品,也屬於速食麵大類。


在疫情期間,方便食品的市場有所回暖,但淘寶熱銷品第一名並不是速食麵,而是螺螄粉。


螺螄粉的強勢有一定的 「 跟風 」 效應,但也比較實在的說明了人們對速食麵類的口味和食材豐富度更挑剔、更講究,一代螺螄粉動輒七八包的小料,讓速食麵顯得就很不能打了。


而第二名,也是類似速食麵的方便食品,是食材多樣再加上寬粉的自熱火鍋。


永不消逝的速食麵:中國速食麵40年浮沉 - 天天要聞


除了螺螄粉和自熱火鍋,類速食麵的市場還來了一個非常厲害的新玩家,靠各種直播帶貨賣爆。


這個新玩家叫 「 拉麵說 」。


拉麵說這個東西,重新定義了速食麵。


他的宣傳點是 「 5 分鐘做出拉麵店的同款 」。


要說煮麵,傳統速食麵煮起來也要 5 分鐘。


而他的口味,卻甩開傳統速食麵很遠。


當然拉麵說的口碑也十分兩極分化,有大批的人狂說好吃,也有非常多的人吐槽難吃,這個我覺得就看個人口感吧。


不過,你不得不承認,速食麵這個行業,變了天了,全都在搞消費升級。


拉麵說火了之後,一大批傳統速食麵廠商轉頭去做拉麵說的競品。


從引領時代,再到被一個初創品牌牽著鼻子走,想來也是個挺憋屈的事。


時代是在不停更迭的,你擋不了,也擋不住。


但,我並不認為類似速食麵的東西會消失,他會升級成各種各樣的魔改版本,繼續活在人們身邊。


因為快速煮出一鍋好吃的面這件事兒,在中國人的生活里是無法被代替的。


它是能治癒靈魂的東西。


深夜,你睡不著。


掏出手機,外賣上大多都是硬核到讓人害怕的燒烤炸雞,一看送達時間,30 分鐘,還要加 5 塊錢深夜配送費。


於是,你決定下碗面。


只要五分鐘,香氣四溢。


你拿起了筷子


咬得麵條紅塵斷,一口麵湯解百憂。


它永遠都會熱氣騰騰的陪著你。


就像過去的無數個夜晚一樣。


永不消逝。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