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王奶奶今年73歲了,年輕時曾是碼頭的搬運工人,身體一直很好,退休之後也還硬朗,平時帶孫子、外地遊玩都可以活動自如,抱小孩上4-5層樓、爬山涉水一點也不喘氣。然而,這幾個月來,不知為何活動後總是覺得喘氣、氣不夠用(快步走500米、爬兩三層樓梯後就特別明顯)。
王奶奶和家人都十分著急,到當地醫院反覆就診,抽血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做了胸部CT平掃、心臟彩超檢查未見明確病變。
醫生反覆追問病史得知,原來由於家人病逝,王奶奶近期心情低落,結合檢驗檢查結果,考慮她極有可能是焦慮導致的呼吸困難(心因性呼吸困難)。家人頓時鬆了一口氣,找到病因了,原來是「心事」導致的呼吸困難。
然而,經過一個階段的抗焦慮藥物治療,王奶奶呼吸困難的癥狀未見明顯好轉,活動耐量反而進一步下降,以至爬1層樓梯後便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王奶奶慕名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肺血管專業組劉春麗教授門診就診,劉春麗教授仔細聽完王奶奶病史後,給她查了個指脈氧,發現指數偏低,難道真的是心因性呼吸困難嗎?導致呼吸困難的病因都排查了嗎?
在醫生的建議下,王奶奶住院接受更為詳細的檢查,發現她反覆活動後呼吸困難、血氧偏低、D二聚體升高,「這很可能就是肺栓塞啊!」劉春麗教授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通過肺動脈靜脈CT造影檢查(CTPA)發現,患者的右上肺動脈、右下肺動脈多發血栓,考慮肺栓塞。
入院當天王奶奶就開始針對肺栓塞進行抗凝治療,用藥第二天王奶奶就表示呼吸困難情況有所好轉。家人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原來不是「心事」竟是「栓事」惹的禍。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全球第3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據國外文獻報道,VTE年發病率為2/1000,我國VTE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從2007年到2016年,PE發病率從1.1/10萬人攀升到6.3/10萬人,且住院後新發VTE病例數逐年增加。VTE因其臨床表現不明顯,漏診誤診率高,被人們稱為「沉默的殺手」。
什麼人容易得血栓?
長時間因住院、手術(骨科手術尤多見)及長途旅途限制運動的人群,肥胖,有易栓症家族史,妊娠,75歲以上高齡人群,腫瘤,急性感染,長期使用激素治療,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人群更容易得血栓。
血栓有什麼危害?
深靜脈靜脈血栓形成後,可以導致皮膚髮紅、肢體局部疼痛、不對稱性肢體腫脹,病程長的患者可逐漸進展為血栓後綜合征(PTS),PTS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色素沉著、濕疹、靜脈曲張,嚴重者出現下肢潰瘍等。
真實圖片
血栓也可以通過血液循環迴流到右心室,隨後從右心室泵入肺動脈血管形成肺栓塞(PE)。PE最常見臨床表現為: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嚴重的PE患者可以在數分鐘內出現血壓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篩查血栓?
根據VTE部位不同,選擇不同方式的檢查篩查血栓。肢體部位DVT可通過靜脈彩超、肢體靜脈造影方法來判斷是否有血栓形成;PE主要通過肺動脈造影(CTPA)、肺通氣灌注掃描、肺動脈造影等方式篩查。
紅外熱成像檢測技術(IRTI)作為一種新型功能成像檢測技術,可無創傷、非接觸、無輻射、快速、高敏感地篩查下肢DVT,是十分常用及重要的篩查及治療評價手段。
得了VTE怎麼辦?
根據血栓部位、血栓負荷、嚴重程度,血栓治療分為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
抗凝治療是VTE治療的基石,目前抗凝治療藥物包括低分子肝素、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等)及新型口服抗凝葯(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抗凝藥物療程一般為3-6月,3-6月後應重新評估血栓,根據評估結果考慮是否延長用藥時間,部分患者需終身抗凝治療。
而當血栓導致血壓下降、休克等危急情況時VTE患者需要啟動溶栓治療,溶栓治療可迅速把血栓溶解,恢復正常血流動力學穩態。
另外,當血栓部位在下腔靜脈、髂靜脈等近心端大靜脈時,應先放置濾網,防止血栓進一步脫落迴流到肺動脈系統。
血栓怎麼預防?
梯度壓力彈力襪
間歇充氣加壓裝置
免責聲明:本號之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將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和作者,如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請與小編聯繫進行處理。我們對所轉載文中的觀點保持中立,不對文章觀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