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2022年10月01日21:18:28 熱門 1199

租書店,曾是台灣街頭巷尾中一個極為常見的存在,更在那個漫畫生態尚未被網路盜版破壞的時代里,為我們留下許多的共同回憶。


舉例來說,當時大多數男生都會選擇在店裡內閱,而女生則往往租回家慢慢閱讀。但不管你與租書店的緣份是哪種消費方式,都有可能在你興沖沖地走入店內,準備到新書區拿起某部作品的最新一集時,發現自己來遲一步,導致那本書已被人租走或有人正在店內閱讀,因此只好壓抑住那股期待之情,等候著輪到你的時刻到來。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那種數量有限,只能看誰眼明手快的感覺,雖說有時不免令人扼腕,還有可能會想要衝到前一個客人那裡把書搶走,但奇妙的是,那種迫於無奈的等待,卻也似乎使那時的漫畫或小說好像更好看了一點,甚至也讓人更珍惜了一些。


不只是讀者,那也是對某些出版社來說,更加美好的往日時光。一些大受歡迎的漫畫新作,又或者是熱門作家撰寫的武俠或言情小說,往往會在同一間店裡進貨不只一本,再加上彼時台灣租書店的數量之多,也使那些出版社無需太操心讀者購買的數量──因為光是把書進給租書店的基本盤,與現在的情況相比,銷量就已經足夠亮眼了。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相對之下,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身為漫畫大國的日本,則比較重視讀者購買的這塊市場,就連路上的租書店也寥寥無幾,甚至更曾在電視節目中,被一度形容為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


然而,租書店其實也曾在日本有過一段極為風光的時日,其盛況甚至更超越了過往的台灣,有許多的大師級漫畫家,也正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就此開始了他們的作畫生涯。


根據日本書志學研究者長友千代治的《近世貸本屋の研究》指出,日本租書業的源起,至少可以追溯至17世紀,對於江戶時期的庶民而言,是個比起直接購書更為普遍的閱讀管道。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不過,如果要說到真正的租書店盛世,仍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那段時間。


二戰剛結束時,一般百姓的生活大多較為貧苦,就連質量優秀的紙張,也在當時的政治及經濟影響下,成為了政府管制的物品之一。所以主要在黑市流通,質量較為低劣的廉價紙張,就這麼成為了不少漫畫的首選用紙。


在戰前,採用這類紙張印製的書籍,由於封面大多以紅色係為主,因此被稱為「赤本」,主要是一些類型小說、漫畫及繪本這類作品的載體。到了戰後的1947年,由於手塚治虫的日本漫畫革命作《新寶島》以赤本形式推出,並成功創下40萬冊以上的銷量,也使得赤本漫畫的風潮就此席捲了全日本。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當時,專門發行赤本漫畫的出版社大多位於大阪,主要的販售地點則是黑市攤販及零食店。比起一般書籍來說,由於赤本漫畫比較被歸類為玩具的一種,因此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下,反倒擁有更為自由的創作環境,內容也與流行文化較為貼近,象是美空雲雀或力道山這類名人,均有可能成為書中的素材。


最初的赤本漫畫大多僅有32頁,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頁數也開始陸續增加,最終由於成本大幅上漲,使赤本漫畫的售價終於來到超過100日元的地步,進而在銷量上出現了明顯停滯。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狀況,使得租書店這門行業變得興盛起來,原本發行赤本漫畫的出版社也開始轉移目標,在提升印刷及裝訂質量後,推出無法在書店買到,而是為了租書店所特地發行的「貸本漫畫」(若是要購買的人,僅能透過向出版社郵購的方式入手)。


租書店的主要客群,是已經進入社會工作的青少年們。由於當時離戰爭結束還不算太久,並非每個家庭都有辦法供孩子讀書,因此在生活水平較差的情況下,可以用低廉價格閱讀漫畫的租書店,則成為了這個廣大族群的主要娛樂來源。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在1950年代的租書店全盛時期,一本貸本漫畫的售價約為100到150日元之間,加入會員的金額則是20元,一本漫畫租借三天兩夜的價格,則是10到20元不等。

就1955年的調查指出,當時全日本的租書店共有約30000間之多,如果你難以確定這個數字的多寡,那麼這裡也提供另一個數字給你參考──根據2020年的統計,台灣包含7-11、全家在內的五大超商門市,共有將近15000間店──也就是說,當時日本的租書店數量,正是如今台灣超商數量的一倍左右。


此外,同一項調查也顯示,當時會員數在1000到1500人之間的租書店,每天的來客數約為150到200人,平均每本書會租借50次左右,所以用簡單的計算來看,大概就是每本漫畫在扣除購書成本後,可以賺回4倍左右的程度。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由於租書店的興盛,使貸本漫畫的需求也在短期內快速增加,至於作品風格方面,比起東京以兒童市場為重的主流趨勢,由於租書店客群的年齡層較高,因此也顯得較為成熟,進而發展出了被稱為「劇畫」的類型。


除了畫風更為寫實,在風格與視角的運用上也更具電影特質,就連故事主題也更為成人取向,以現在的分類來看,感覺則與青年漫畫較為接近。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而在當時自貸本漫畫入行,並在後來發光發熱,被視為大師級的漫畫家,則包括了《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的水木茂(水木しげる)、《漂流教室》的楳圖一雄(楳図かずお)、《聖堂教父》(サンクチュアリ)的池上遼一、《三國志》與《鐵人28號》的橫山光輝,以及《小松君》(おそ松くん)的赤冢不二夫等人。


只是,就算一度如此興盛,當年的租書店熱潮,最後則在科技飛快進步,生活形態迅速改變的那個時代,終究成為了曇花一現的存在。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當時間來到1960年代後,隨著日本的經濟起飛,電視也在平民百姓的家中迅速普及,晉陞成為年輕人最主要的娛樂來源。


至於從閱讀角度來看,日本政府也陸續建設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再加上主流的漫畫雜誌紛紛從月刊轉為周刊形式,許多貸本漫畫家也轉移戰場至周刊連載之故,就這麼使租書店的榮景在短時間內沒落,也讓日本漫畫市場的消費形式轉變為以購買為主,使得許多專門發行貸本漫畫的出版社,到了1969年便已與租書店幾乎一同消失殆盡。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許多貸本漫畫就這麼幾乎遭人遺忘,一直到1995年,辰巳嘉裕(辰巳ヨシヒロ)開始連載自傳漫畫《劇畫漂流》,還有2010年改編自水木茂妻子武良布枝自傳的晨間劇《鬼太郎之妻》(ゲゲゲの女房)等作品,這才又喚醒了那段與租書店盛況有關的回憶,進而使許多貸本漫畫陸續再版,為現在的讀者補上了日本漫畫史上那段險些遺失的重要篇章。


如今,雖然專營的租書店已在日本近乎全然絕跡,但也有些影片出租店引入了漫畫出租服務,再加上以內閱為主的漫畫喫茶店,以及電子書的出租形式等等,也都等於以另一種新型態,就這麼延續了租書文化這回事。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至於在台灣,租書店先是隨著網路時代到來而大受打擊,到了智能型手機、平板與電子書閱讀器盛行的如今,則更是減少許多,甚至就連影片出租店也被在線租看及串流平台取而代之,使相同類型的漫畫平台也為之崛起,讓台灣如今的租書店生態,正如同數十年前的日本一樣,距離幾近銷聲滅跡的程度,恐怕也只剩下一步之遙而已。


許多時候,時代的改變來得如此之快,同時卻又悄無聲息,使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促使了文化傳遞方式的改變,卻也讓這些方式就這麼推著我們前進,根本難以抵禦。


年輕人「根本沒聽過的古老行業」——租書店文化 - 天天要聞


所幸的是,我們總是還有回憶。如果更幸運的話,說不定就在你家附近,也仍有某間仍在艱苦奮戰的租書店。


偶爾去走走,就算只是看一本漫畫也好。在被漫畫及小說包圍的環境下,如同尋寶一般,未必有什麼特定目的,就這麼在書架之間翻翻找找,不是也挺有趣的嗎?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