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存在的重大意義在於止戰。
由於我國奉行最低當量的核打擊力量,導致我國核彈頭數量比美國和俄羅斯的零頭還要少。
(圖為東風-41洲際導彈,目前是解放軍手中重要的核反擊武器之一)
有網友擔心一旦遭遇核大戰,解放軍手中的核武器夠用嗎?
究竟是應該增加核彈頭數量呢?還是增加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呢?
其實,除了關心核彈頭數量之外,核武器的生存能力也尤為重要。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核武器在敵人的第一波核打擊中能夠存活下來,那麼就能狠狠地回擊敵人。
有網友曾經建議,我國可以建造陸基導彈列車來提升我國的核反擊能力?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核打擊方式有哪些?
一
核打擊方式
目前核打擊方式分為海基、陸基和空基。
海基:由戰略核潛艇組成,它主要活動在四大洋中,由於有海洋做掩護,不僅使其具有良好的隱身性,還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
(圖為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潛艇,可攜帶24枚潛射核彈)
空基:主要由戰略轟炸機組成,在第一波核打擊中容易被摧毀,生存能力一般。但戰略轟炸機的研製難度大,目前全球擁有空基核打擊能力的僅有中美俄三個國家。
法國的空基核打擊主要由戰鬥機身完成,而非戰略轟戰機。
陸基:主要由固定導彈發射井、陸基機動發射車和鐵路機動導彈列車組成。
(圖為陸基洲際導彈固定發射井)
其中,固定導彈發射井由於它的位置固定,容易被敵方第一波核打擊所摧毀,這就導致它的生存能力一般。
陸基導彈發射車,可以在公路進行快速機動,擁有較強的生存能力,但每輛發射車所攜帶的核彈數量有限,限制了其核反擊的能力。
(俄軍洲際導彈)
鐵路機動導彈列車:其生存能力不比導彈發射車差,導彈列車所攜帶的核彈數量也比它多,其核反擊能力不容小覷。
二
導彈列車有何優劣?
優勢:
其一,持續機動能力強。
據說導彈列車的時速在100公里左右,那麼一整天就能疾馳1000公里左右,這就意味著導彈列車可以實現大範圍轉移。
(蘇聯研製的導彈列車)
其二,生存能力強。
導彈列車得益於其強大的機動能力,再配合豐富的鐵路交通網路,使其擁有極強的隱蔽性,造就了它強大的生存能力。
外媒曾說,一旦導彈列車駛入鐵路網,那麼找到它,無疑是「大海撈針」。
美媒曾說:跟蹤一列導彈列車最少需要同時動用幾十顆偵察衛星,如果同時要跟蹤多列導彈列車,那麼偵察難度將會成倍增加,所需動用的偵察衛星將會更多。
其三,戰備值班率高,可以快速進入發射狀態。
導彈列車自從服役開始就進入戰備狀態,只要接到核打擊的命令,可以迅速進入發射狀態。
其四,搭載的核彈數量要遠超公路機動發射車。
由於導彈列車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攜帶核彈數量,因此被人們稱為「陸上核潛艇」。
缺點:
其一,搭載的洲際導彈使用壽命短。
蘇聯專門為導彈列車研製的SS-24洲際導彈,它的使用壽命僅有10年。而蘇聯同一時期服役的洲際導彈,它們的使用壽命大都在20到30年。
究其原因,就是它自從加裝在導彈列車上起,就開始擔負起戰備值班的任務,因此需要不斷進行通電測試,這就會導致其使用壽命大減。
其二,鐵路網路容易被摧毀。
一旦遭遇戰爭,那麼鐵路線路中的關鍵要點(隧道和橋樑)就會遭受到敵方重點攻擊,那麼導彈列車就難以實現大範圍的機動發射,從而降低對敵方的威懾力。
美國和蘇聯是最早研製導彈列車的國家,蘇聯曾經在1987年正式服役了導彈列車,並且進入了戰備警戒狀態。不過,俄羅斯在2005年就退役了境內所有的導彈列車,隨後就把它們全部拆毀。
(俄羅斯曾經在2014年重啟導彈列車計劃,但是該計劃隨後夭折)
那麼根據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中國是否要發展導彈列車呢?
三
中國發展導彈列車的優劣?
其一,中國高鐵網路便捷。
據外媒報道中國正在研製可以在高鐵上疾馳的導彈列車,他們稱高鐵比一般鐵路更加適合導彈列車。
高鐵不但速度更快,而且更加平穩,這就意味著高鐵線路能夠大大增加導彈列車的機動性、隱蔽性和安全性。
(目前中國高鐵里程位居全球第一)
其二,增加我國核反擊能力,彌補我國海基戰略核潛艇數量不足的劣勢。
我國戰略核潛艇數量和性能與美俄相差甚遠,這就導致了我國戰略核反擊力量可能存在不足的情況。
而導彈列車恰恰能增加我國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從而提升核反擊力量。
雖然裝備導彈列車有不少優點,但是它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其一,導彈列車在中國可能無法發出處隱蔽優勢。
導彈列車之所以能夠有極強的隱蔽性,是因為有大量民用列車做掩護。我國鐵路網路呈現東部密集西部稀鬆的格局,而這樣的鐵路網布局明顯不利於導彈列車的隱蔽。
(圖為2020年中國鐵路圖,其中標註顏色的為高鐵線路,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東密西疏)
其二,導彈列車所攜帶的核彈安全性相對比較差。
導彈列車由於服役就擔任著戰備值班的任務,這就意味著導彈列車必須搭載著核彈頭。
而導彈列車相對於同樣搭載著核彈頭的公路機動發射車和戰略導彈核潛艇來說,安全性要差很多。
倘若導彈列車部署在東部地區,那麼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將其部署在西部地區,雖然能夠降低突然發生意外帶來的嚴重後果,但是保密就難以保證。
要知道,蘇聯當時部署導彈列車時,就部署在地廣人稀的地區,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
大家覺得我國是否應該發展導彈列車來增強我國的核反擊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