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爆出蘋果正式拒絕了台積電2023年晶元漲價的要求後,便引發了外界各種猜測,目前蘋果和台積電均未對外做出任何回應。那麼台積電面對蘋果的強勢拒絕,又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呢。
眾所周知,從去年開始就有多個行業宣告晶元告急,由於高階晶元代工主要由台積電和三星兩家所把控,尤其是台積電7nm以下的晶元市場份額就佔據了近70%,所以這兩年的台積電不但接單接的手軟,姿態也比之前高了很多,正常的單一律往後推,只有加價的訂單才優先安排生產,即便如此,訂單還是像雪花一樣飄過來,所以當時就有業內人士發出警告,缺芯只是一方面,最擔心的是晶元有可能從買不到,變成買不起。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去年台積電晶圓代工價格就全面上揚,其中16納米及以上成熟製程晶元的價格,上調了10%至20%,7納米及更先進位程晶元的價格均上調了10%,最致命的是這還不是一鎚子買賣,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就漲價了四五次。
而此次有關台積電晶元要漲價的消息,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據一家海外媒體消息稱,晶元代工製造巨頭台積電向客戶表示,計劃將晶元價格上調至多20%,而這一次,蘋果公司沒有慣著台積電,而是毫不留情的拒絕了台積電的漲價要求,而這件事之所以被推上了熱搜,是因為在幾輪晶元漲價中,其它晶元企業均遭到了不同幅度的漲價,唯有蘋果公司得到了台積電一如繼往的優待,價格漲幅均沒有超過3%。
儘管台積電誠意滿滿,但是蘋果還是果斷地拒絕了台積電的漲價要求,相比於其它晶元企業的忍氣吞聲,蘋果就顯得要強勢很多,那麼蘋果的底氣到底來哪裡呢?
總體來說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蘋果公司是台積電的最大金主,根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僅2021年蘋果公司就為台積電創造了148億美元的收入,佔台積電所有營收的26%,最關鍵的是,沒有了華為麒麟晶元之後,高階晶元就是蘋果和高通兩家獨大,而蘋果的晶元營收又佔了大頭。假如蘋果公司把A系列和M系列處理交給三星代工,台積電就會失去一大筆營收,如果高通在趁機擺爛,台積電還能撐得住嗎?所以庫克掐准了台積電的七寸,也就牢牢抓住了議價權。
另一方面就是,美國對三星等韓國晶元企業,在進口阿斯麥高端光刻機這件事上,並不加以限制,這也進一步加深了三星與台積電的對抗能力,這一點台積電不可能沒有所察覺。
想當年,華為麒麟晶元被制裁後,劉德音曾不止一次地高調錶示,沒有華為訂單台積電晶元業務一樣不受影響,現在看來,沒有華為麒麟晶元的抗衡,蘋果卻更加強勢了。
其實早有網友預料,台積電高階晶元業務全是來自美系晶元企業,這對台積電並非好事,一旦失去議價權,日子肯定好過不到哪裡去。要知道,華為在2019年就為台積電貢獻了近16%的營收,如果海思晶元沒有受到打壓的話,華為的市場份額與蘋果已經旗鼓相當了,有了麒麟晶元與之抗衡,這時的台積電至少還可以做一個多項選擇,也或者是不用看蘋果的臉色過日子。
當然,這都是一些後話,畢竟這也不是台積電所能左右的事,但最怕的還不是台積電失去議價權,而是高階晶元產能向外轉移,最後落得有設備無訂單的局面。
眾所周知,老美正在挖空心思地把控高端晶元的地位,一是拿補貼和減稅政策來說服晶元製造商到本土建設產能線,二是加緊干擾我國晶元製造能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