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簽署以盧布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的法令 4月1日起生效//
當地時間周四(3月3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4月1日起非友好國家公司應當先在俄羅斯銀行開設盧布賬號,再經由此賬號支付所購買的俄羅斯天然氣。
據央視新聞報道,普京已於當日簽署一項法令,規定了與所謂的「不友好國家 」進行俄羅斯天然氣交易的規則。普京說,俄方正在向這些國家的交易方提供一個明確和透明的計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他們應該在俄羅斯的銀行開設盧布賬戶。
據俄羅斯衛星網的消息,普京關於以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的法令適用於所有與在不友好國家註冊的公司簽訂的合同。
普京強調,如果拒絕從4月1日起以盧布結算購買天然氣,這些「不友好國家 」的公司將被視為未遵守天然氣合同規定義務,合同效力將被中止。普京說:「如果不付款,我們將認為這是買方的違約行為 ,買方將對所有後果負責。沒有人向我們免費出售任何東西,我們也不打算做慈善。」
普京在電視講話中說,天然氣交易使用盧布支付,這是向俄羅斯金融主權邁出的一步。
此外,普京還認為,歐洲國家準備忽視自己公民的利益,去迎合「海外霸主」的利益。美國試圖將錯誤歸咎於俄羅斯,並利用其他國家的困難賺取利益。普京認為,美國發動了針對俄羅斯的經濟戰爭,制裁措施都是事先準備好再實施的,因為俄羅斯不願意「跟著別人的調子跳舞」。
普京還指示俄羅斯聯邦政府和俄羅斯央行制定好與制裁俄羅斯相關的應對政策。普京說,因為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壓力仍然存在,西方國家不會放棄對俄羅斯施壓的政策,而且會尋找新的借口來實施制裁。
根據普京當天簽署的總統令,俄羅斯央行將在10日內確定為外國天然氣購買者開設特別外匯賬戶的細則。
據悉,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命令,「不友好國家 」天然氣買家應將外匯轉移到俄羅斯銀行的一個特殊賬戶,隨後俄羅斯的銀行將購買盧布。
財經網站Forexlive分析師Adam Button評論稱,普京簽署的關於用盧布進行天然氣費用結算的這件事聽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買家不會被迫自己去獲得盧布,這基本上只是換一家銀行支付的問題。
西方國家的回應
對於俄羅斯天然氣貿易盧布結算的法令,西方公司和政府拒絕接受。法國財長勒梅爾回應稱,以歐元計價的天然氣合同將以歐元支付,法國和德國正在為俄羅斯可能停止輸送天然氣的情況做準備。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也強勢回應稱,我們已經準備好應對普京可能在天然氣問題上做出的任何決定,在天然氣付款方面,我們不會被普京敲詐。
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必須堵塞制裁中的漏洞,以繼續對普京施壓;德國希望今年能夠脫離俄羅斯的石油和煤炭進口,而脫離天然氣依賴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尋求迅速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朔爾茨強調,必須允許公司用歐元支付天然氣費用,已經在看以歐元和美元計價的天然氣運輸合同,並告訴普京將保持這種方式進行支付。
白宮:拜登宣布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石油儲備釋放
美東時間周四(3月31日),白宮發布了有關能源措施的情況說明書,拜登將宣布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石油儲備釋放,將在未來6個月每天釋放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以應對俄烏衝突後汽油價格不斷上漲以及供應短缺的問題。
情況說明書提及,美國已經與世界各地的盟國和合作夥伴協調釋放石油儲備,這一史上最大的石油儲備釋放將起到過渡作用,直到年底美國國內增加石油產量。

白宮聲稱,釋放戰略原油儲備將立即支撐全球供應,將產生「有意義的影響」,緩解美國普通家庭所感受到的通脹之苦。今年年初,美國汽油平均價格約為每加侖3.30美元。目前,它超過了4.20美元,增長了近1美元。
白宮表示,拜登還將呼籲國會對租用公共土地但不生產能源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實施經濟處罰。白宮抨擊道,有太多的公司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他們選擇賺取高額利潤,卻沒有進行額外的投資來幫助提高石油供應;一位首席執行官甚至承認,即使油價漲到每桶200美元,他們也不會增加產量。
Oanda高級市場分析師Ed Moya表示:「能源交易商認為,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是一種短期解決方案,可能有助於緩和油價,但不太可能彌補俄羅斯方面出口的損失。」
高盛集團分析師Damien Courvalin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的最新舉措將打壓油價,然而,這仍然只是釋放戰略石油儲備,而不是持續供應的增加。
實際上,美國總統拜登在過去六個月里已經兩次下令釋放美國石油儲備,但這對遏制飆升的油價幾乎毫無作用。他還呼籲歐佩克加快提高石油產量,但歐佩克+代表周四表示,如預期繼續「慢速」增加石油產量,駁回了來自外部催促其加速增產的請求。
//白花了110億美元 「北溪二號」還未啟用便要廢棄?//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便是最早期的受害者之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耗費數年時間、花費110億美元的大型能源項目面臨著「胎死腹中」的命運。
北溪二號設計的初衷是將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天然氣輸送量增加一倍,這條管道於2018年開始鋪設,雖然中途遇到了一些障礙,但最終在2021年9月管道全段鋪設完成。之後,德國方面開始審核項目以便獲得運營許可。
不幸的是,到了今年2月底,俄烏衝突爆發了,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暫時停止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審批程序。而隨著地緣危機的一步步升級,北溪二號被推到了懸崖邊上——從最開始的威脅舉措,變為了徹底「扼殺」的結局。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兼地緣政治團隊主管Kristine Berzina周三表示:「俄烏衝突已經扼殺了北溪二號項目。簡而言之,對於德國或任何其他歐洲國家來說,在俄羅斯採取行動之後,180度大轉彎並授權運營管道是不可想像的。」
Berzina指出:「就是歐洲現在正常運行的管道未來也面臨著巨大的不穩定性,何況北溪二號呢?"
政策轉變
歐洲國家紛紛表態要結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盟表示,要在2022年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削減三分之二,並計劃在2030年前徹底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進口的依賴。現有的天然氣都要削減,北溪二號自然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近期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將要求「不友好」天然氣消費國用盧布向其購買天然氣,但七國集團(G7)拒絕了這一要求,這增加了歐洲天然氣被切斷的可能性。
能源分析師表示,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此嚴峻的背景下,北溪二號的未來非常令人質疑。伍德麥肯茲歐洲天然氣研究首席分析師Kateryna Filippenko周三表示:「我們認為北溪二號項目永遠不會運行。」
Filippenko指出:「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態度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現在它決心將天然氣供應多元化。與此同時,俄羅斯威脅說,如果不以盧布結算,將停止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即便是幾年之後,歐洲和俄羅斯之間也很難恢復友好關係,從而為北溪二號打開綠燈。」
沒希望了
北溪二號是俄羅斯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五家歐洲公司的合作項目,五家歐洲公司分別是德國的Uniper、化工巨頭巴斯夫旗下Wintershall Dea、Engie、OMV和殼牌。
隨著西方企業大量撤出俄羅斯,參與北溪二號項目的能源公司被迫接受該項目的巨額虧損。Wintershall Dea在3月初宣布,將註銷其北溪二號項目,OMV和Uniper也是如此,殼牌也已退出該項目。
3月初,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公司申請破產。不過最新消息稱,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公司否認申請破產。
JBC Energy Asia董事總經理Richard Gorry在接受採訪時,將該項目描述為「沒希望了」,稱「它從未真正活過,因為它總是處於某種政治或官僚主義導致的不穩定狀態中。」
與此同時,德國能源監管機構Bundesnetzagentur聲稱,這條管道不會得到認證。「北溪二號運營商獲得認證的先決條件是聯邦經濟事務和氣候行動部的積極評估,並且供應安全不會受到威脅,目前這些條件沒法滿足。」
荷蘭國際集團大宗商品戰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隨著德國能源政策的轉變,很顯然,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天然氣通過這條管道輸送。
本文源自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