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最近的市場進入了中報披露期,一些研報和新聞中頻繁出現「戴維斯雙擊」這個詞,比如「某行業正在迎來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某公司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那麼小夏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戴維斯雙擊」?而與之相對應的「戴維斯雙殺」又是什麼意思?這兩個現象對咱們投資有什麼借鑒意義?
01
「戴維斯雙擊」和「戴維斯雙殺」
「戴維斯雙擊」由知名投資者斯爾必•科倫•戴維斯提出,「戴維斯雙擊」的投資原理可以簡單理解為「魚與熊掌可兼得」——先以較低的市盈率買入具有成長潛力的股票,等待行情轉暖後,在牛市中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就可以獲得每股收益和市盈率同時增長的加倍效益,也就是業績和市盈率的「雙擊」。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上市公司的股價=市盈率*每股收益,那就不難發現,導致股價變動的因素就是市盈率估值和每股收益的變化。假設A公司2021年每股收益是1元,市盈率是10倍,那麼股價為1元*10=10元。等到2022年A公司每股收益翻番達到2元,投資者也看好這家公司,由此刺激了估值上漲,市盈率達到20倍,那麼A公司的股價就是2,元*20=40元,股價相對去年上漲300%,這個業績和市盈率雙雙上漲所出現的乘積放大效應就是「戴維斯雙擊」。
與「戴維斯雙擊」相反的就是「戴維斯雙殺」——也可以簡單理解為「魚與熊掌皆不可得」,造成多重損失。「戴維斯雙殺」是指當一個公司業績下滑時,每股收益減少或下降,市場給予的估值也下降,因為兩者同時下降,造成股價以相乘倍數快速下跌。小夏再來給大家舉個例子:假設B公司前幾年業績一直處於高增長狀態,2021年每股收益為2元,由於業績好投資者給予公司估值也高、市盈率為50倍,公司市值為2元*50=100元。但到了2022年B公司經營不善每股收益下跌到1元,投資者大失所望紛紛賣出股票導致股價下跌,假設市盈率跌至25倍,公司股價變為1元*25=25元,相較前一年縮水75%。這種市盈率與業績同時降低所產生的乘積效應就是「戴維斯雙殺」。
02
如何把握「戴維斯雙擊」的投資機會?
理解了「戴維斯雙擊」和「戴維斯雙殺」的原理後,相信大家都會清楚,投資股票賺的其實是兩份錢,一份是估值上升的錢,另一份是業績增長、每股收益增加的錢。因此,我們判斷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第一要看估值的高低,第二要看公司是否具備高成長性,那些估值處於相對低位,同時業績高增長可持續的公司,更值得我們去投資。
那麼在投資中,我們如何才能抓住「戴維斯雙擊」帶來的財富倍增機會?又如何避開「戴維斯雙殺」的風險呢?
首先,堅持價值投資。聰明的小夥伴想必已經發現了,要把握「戴維斯雙擊」的機會,歸根結底就是要踐行價值投資的理念,就是以低估價格買入好公司。而「估值高的好公司」或「估值便宜但業績一般的公司」都難以出現「戴維斯雙擊」機會。
第二,要長期持有。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需要時間去兌現,「戴維斯雙擊」也需要時間去驗證,所以說,我們要耐心持有那些有潛力的好股票、好基金,才有更多機會分享到業績增長、市盈率增長帶來的「戴維斯雙擊」效應。
第三,把握低位布局的機會。挖掘好公司需要很高的專業門檻,很多時候,好公司被發現時,通常是市場已經給予了一定的關注度的時候,此時,好公司的市盈率已經不低了。那普通投資者是否就沒有機會了呢?其實並不然,市場震蕩波動,好行業、好公司也會隨之出現階段性回調。如果篤定了行業和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妨就在回調時低位布局,爭取去分享市盈率上漲、公司業績上漲時的乘數收益。
(數據來源:Wind,2022.07.27)
03
在中報季尋找「戴維斯雙擊」機會
回到當下,A股進入中報披露期,大家不妨也遵循「戴維斯雙擊」的原理來尋找機會。據統計,截至7月26日,A股共有1776家公司預告中報業績,其中745家業績預喜(包括預增、續盈、扭虧及略增四種情形),佔比約42.19%。從行業分布看,機械設備、電子、化工、生物醫藥等行業的個股業績表現靚麗,新能源產業鏈龍頭業績持續高增長。板塊方面,開市剛滿三周年的科創板表現依然比較搶眼,高成長屬性凸顯。綜合考慮,能源、材料、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技術硬體與設備這些行業,具備「戴維斯雙擊」的可能性較大。
(數據來源:方正證券,2022.07.17)
根據機構觀點,目前行情步入關鍵時間窗口,半年報持續高景氣和出現拐點的行業是最重要的配置線索,建議圍繞成長製造、醫藥和消費均衡三條主線去配置。(數據來源:wind;經濟參考報,2022.07.27;深圳商報,2022.07.26;方正證券,2022.07.17;全文參考:天風證券,2022.07.02;中信證券,2022.07.10;中國證券報,2022.07.10;經濟參考報,2022.07.13)
溫馨提示: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