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到外地打拚,又或是從大學開始就離家的人,回想起來一路上自己的努力,肯定特別感慨。
今年備受矚目的台灣都市情感劇《台北女子圖鑑》,由桂綸鎂主演,王柏傑、夏于喬、林思宇、楊謹華、天心、連俞涵、張孝全、鳳小岳、林柏宏、范少勛等20多位台星參演,卡司之強大根本把半個演藝圈都搬過來了。
眾星雲集直逼今年的收視台劇《華燈初上》。
《台北女子圖鑑》講述一位從台灣省台南小鎮到台北發展的女子林怡姍,從學生時期,進入到社會職場的人生變化,各個年齡階段面臨的困難,是所有在大城市生活過的人,熟悉的成長經歷。
她在社會上的經歷並非一帆風順,還得面對愛情的酸甜苦辣,以及其他關於親情與友情的課題。
在台北這個紛擾的大都市中,主角團們面對愛情的酸甜苦辣、職場的爾虞我詐,以及歲月洗禮產生微妙變化的友誼,都讓觀眾隨著林怡姍的人生髮展,回望自己在愛情、友情和職場的人生經驗。
一路上,幸好有朋友、姐妹的陪伴,在彼此堅定的友情相互扶持,跌跌撞撞一起撐過20年。
《台北女子圖鑑》一直圍繞著3個關鍵詞展開——怕窮、怕丑、怕失敗。
我覺得這部台劇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它用許多你我最習以為常的故事,刻畫在職場底下各種身不由己的無奈。
在純樸鄉間成長的孩子,可能從沒有面臨過現實社會的勾心鬥角和欺侮,加上租房的壓力、生活的重擔……
也許是怎麼努力都沒有結果的茫然,天天都在各個角落無情地上演。
首先,它是2016年水川麻美主演的《東京女子圖鑑》的翻拍。
《東京女子圖鑑》自2016年底播出後,便廣獲各地粉絲喜愛。
它以不同面貌詮釋都會女生在璀璨年華里的各種蛻變。
並透過犀利的劇情剖析出都會男女的生活真貌,同時更以東京各區作為圖鑑描繪出社會階級的現實面,遊走東京各區的生活樣貌與真實衝擊。
對於生存在都市中女子的心境刻畫得相當細膩。
這部都市女性劇自播出以來便艷驚四座,而女主角水川麻美完美展現出鄉下姑娘勇闖大都會的精彩故事受到廣泛關注。
而《台北女子圖鑑》同樣如此。
「從小到大,我就一直說,我想成為什麼樣什麼樣的人,可是我一件事都沒有做到啊!」
桂綸鎂這句話說出現在80、90後的心聲,也是你可能每天會問自己的問題。
林怡姍這個角色就像是許多人的縮影,她從台南北上打拚、為了夢想咬牙苦撐、面對苦澀或無解的戀情,到最後發現不知不覺已經走到現在的階段,林怡姍的成長刻痕都是如此地真實。
林怡姍從小在台南農村長大,為了不讓自己輸給別人,立志前往大城市發展,北漂生活一過就不自覺地過了好幾年。
對都市的憧憬、對自己的期許,渴望在台北這個大城市裡實現。
或許一開始也沒想到,職場上的守則,友情經過歲月產生的微妙變質,突如其來的戀愛,也包括在這座城市打拚的計劃里。
劇中的林怡姍,經歷過徹底心碎的時刻,不再一昧只是追求成就,而是回過頭來,明白自己是誰。
雖然在這座大城市有很多糾結又令人失望的時刻。
來到台北後的格格不入,讓林怡姍開始自我懷疑,身旁的女生腳穿高跟鞋,身穿漂亮的洋裝;公司的同事、主管,各個大膽強勢、人脈廣大。回頭檢視自己,普通襯衫、舊的球鞋、老牌的機車,再加上卑微的為公司賣命卻沒人放在眼裡。
這所有的對比,讓她只是這個城市的外人,也是連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
或許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的事情。
「如果混不下去,隨時可以回家。」
這句父母老生常談的話,也在這部劇中反覆出現。
從台北回到台南的林怡姍,滿腦子都是「我要去台北「」,也因此與爸媽發生了不少衝突,媽媽一句「台北到底哪裡好?消費又高、人際關係又複雜。」讓單純的她只覺得媽媽只是想要阻止她到台北發展。
然而又有誰知道其實到台北發展不是只有林怡姍自己在想,說不定在爸媽年輕時也曾想過或嘗試過,加上自己的妹妹也在台北,他們又何嘗不知道在台北生活的辛苦呢?
這句話無疑是在表現家人間的羈絆。
然而林怡姍太過年輕,不知道爸媽話中藏的辛酸,只覺得倔強的在內心裡賭氣地說了一句:我一定要考上台北的學校,證明我媽是錯的,我不要變得跟她一樣。
只是,林怡姍不知道的是,其實父母只是不捨得她離自己太遠。
但天下父母心,吵歸吵,擔心兒女的心依舊,在林怡姍父親送大學畢業的女兒北上時,於車站前說的那句「隨時可以回家」。
在社會打滾多年的我們,聽到這句話不禁一陣鼻酸,好想立刻買張高鐵票回家,窩在漸老的爸媽身邊撒嬌。
可以說,這部劇在細節上做得很到位,暖心的地方一處接著一處。
父母的親情是溫暖的,但職場的競爭卻是殘酷的。
難道來了台北就是台北人嗎?
在第一集的最後,林怡姍在真真切切體會到台北的洗禮後,說的這句話讓人不舍。
上台北闖蕩的北漂子女有兩種,一是因在台北讀書自然而然成為北漂族;二是立志要當台北人所以一出社會便往台北找工作,想在這大千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第一種從學生時期開始慢慢被同化的北漂學生,如同劇中台南幫的林怡姍好友許慧如,在各種潛移默化下,會習慣台北的一切,畢竟在求學階段,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第二種如同一張白紙北上求職的林怡姍,所受到的衝擊不僅是最大,挫折也是最深,而對於北漂的體驗也最真切。
那麼台北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沒人知道,如同林怡姍在劇中突然開竅般說的這句話——答案是在自己心裡的。
畢竟自身的感受最為貼切。
只是《台北女子圖鑑》在首播兩集所點到的城鄉差異、對台北的夢幻濾鏡,還有在異鄉求生的艱困,都是在告訴觀眾,幸福沒有標準答案,也不需要他人評判。
《台北女子圖鑑》將橫跨職場、友誼、家庭與愛情的不同面貌,在從不等人的都市叢林中,以抱著憧憬踏入都市叢林,四處衝撞而練就一身本事的異地求生女子為鏡頭,寫實的呈現出來,因此故事十分貼近許多正在拼搏的年輕靈魂,引起了觀眾不小的共鳴!
「台北有很多的可能性,你只要夠勇敢就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這是桂綸鎂對於這個迷幻城市的形容。
台北既快又慢,它不讓人一味地追求成功,也要求我們相對地懂得生活。
所以台北給女主角的養分就是在達到世俗定義的成功之餘,也能放慢速度,回望自己是誰。
劇中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貼近生活」。
用許多你我身邊最習以為常的故事,刻划出職場中的起落、人際關係中的艱辛,以及那個從純樸天真只有滿腔熱血的女孩,慢慢扛下水電、房租與生活重擔,成為別人眼中的大人模樣。
無論是原著還是翻拍的《台北女子圖鑑》,其實都緊扣著「夢想」這個命題。
女主角林怡姍從小就有個台北夢,嚮往離開純樸的台南,到台北體驗不同的人生,但來到這裡之後的種種考驗,以及形形色色的物質誘惑,不免讓她的「野心」開始越來越大,也越容易在花花世界中迷失。
也許十年之後回頭問自己離鄉背井來到這裡,目的究竟是什麼呢?答案可能會截然不同。
簡而言之,《台北女子圖鑑》就是一部現代台灣都會女性的縮影,劇中的一句「這是我想要的嗎?」也直接引起內地北漂人的共鳴。
在無依無靠的城市忙碌追逐,面對內心的彷徨和迷惘,留下還是回家都隱含著無數的不甘與理想,也讓人重新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和初衷做出定位。
而之所以由桂綸鎂擔下女主角大梁的主因,監製賴宇同分享,當初想找符合電影、影集類型,但具有台北都會感的演員,在千人的問卷中,桂綸鎂都是首選。
桂綸鎂在聽完故事大綱後也心想,「我似乎辦得到!」
她覺得身為台北長大的女生倒是蠻適合演出的。
而她從20歲演到40幾歲,毫無違和感。青春的感覺讓同劇的演員都紛紛讚歎。
桂綸鎂則透露,自己是重溫《藍色大門》時,看到自己17歲時的眼神,找到自己年輕時的模樣。林怡姍這個角色也蠻適合她的。
暌違14年,桂綸鎂重回小銀幕拍攝,看來她交了一份較滿意的答卷。#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