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的四大野戰軍中,二野、四野的司令和政委是分開的,分別為司令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和司令林彪、政委羅榮桓,也是名揚天下的兩對經典搭檔:劉鄧、林羅。
一野、三野的司令和政委沒有分開,分別由彭德懷、陳毅身兼司令和政委兩職。不過,三野有粟裕這個絕代大戰神,雖然是三野的副司令,但實際地位和作用都等同於代司令,因此陳粟也是我軍的一對經典搭檔。
那麼,彭德懷有沒有經典搭檔呢?
(圖:彭德懷與張宗遜)
在通常的意義上,是沒有的,因為彭老總特殊的地位,在一野還沒有跟他地位相當的人。但有一個人不能不提,就是一野的第一副司令張宗遜。
1947年2月,中央軍委成立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張宗遜就是第一任總司令。一個月後,集團軍改稱西北野戰兵團,彭德懷任司令,張宗遜改任副司令,成為彭德懷的副手。後來,西北野戰兵團又改稱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張宗遜始終是第一副司令,協助彭老總南征北戰。因此,說張宗遜是彭老總的最佳搭檔,也未嘗不可。
張宗遜是陝西渭南市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同期的同學還有羅瑞卿、戴笠、陳伯鈞、廖耀湘、程子華、臧克家等等大名人。是的,你沒有看錯,大詩人臧克家當年也曾考入過黃埔軍校,但後來又棄武從文,成了近現代著名的大詩人。
黃埔軍校畢業後,張宗遜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連長,秋收起義時,張宗遜就率部參加了,也成為毛主席最早的生力軍。秋收起義後,張宗遜擔任特務連副連長,主要負責毛主席的安全,成為毛主席最早的貼身保鏢。
毛主席對張宗遜也非常信任,後來又安排他擔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第一局局長,直接負責中央軍委的秘密工作。1937年5月,毛主席跟張宗遜等18位參加過秋收起義的老戰友一起合影,並在照片上親筆寫道:「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動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今尚存之人數約數十人,此為一部分。」
紅軍時期,張宗遜曾擔任過紅一方面軍第12軍軍長、紅軍大學校長等職;抗戰時期,擔任120師358旅旅長、呂梁軍區司令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第一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等職。
以張宗遜的資歷,評元帥有點難,但大將還是可行的,要知道,一野的許光達也是大將,二野的陳賡、王樹聲,三野的粟裕,四野的黃克誠、譚政、蕭勁光都是大將,其中只有粟裕跟張宗遜一樣擔任野戰軍副司令。
當然,評銜有著更多方面的綜合考慮,張宗遜評上將是低了點,但蕭克比他更有資格,也照樣是個上將。張宗遜能高居上將第三位,也算有點面子了。
不過,張宗遜有一個方面比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都更有面子,就是他的兒子。
(圖:張宗遜之子張又俠)
在十大元帥的後代中,軍銜最高是中將,共有4個人:賀龍之子賀鵬飛、羅帥之子羅東進、徐帥之子徐小岩、聶帥之女聶力。
十大大將的後代中,最高也是中將,就是粟裕的兒子粟戎生。
也就是說,十大元帥、十大大將的後代中,最高的就是中將。但張宗遜的兒子張又俠,卻是高居上將。
張又俠生於1950年,歷任第13集團軍軍長、瀋陽軍區司令、總裝備部部長等職,曾在中越邊境衝突中立功甚多,於2011年晉陞為上將軍銜。
請注意,張宗遜父子是我軍的第二對「父子上將」,第一對是張震和張海陽父子。張震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晉陞為上將,張海陽則在2009年晉陞為上將,成為我軍第一對「父子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