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音樂評論人董小姐的專欄
分享經典音樂,筆耕原創評論
喜歡音樂的你,加個關注吧
在華語樂壇上,鄧麗君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傳奇。她唱的《何日君再來》,甜美的笑容有著讓人窒息的溫柔,她的歌聲帶來的是一種讓人忘記痛苦的甜蜜。整首歌的淡淡離愁在她的演繹下,滿滿的都是柔情蜜意。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
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鄧麗君讓這首老上海式的《何日君再來》再度紅遍華語歌壇,影響力之大也讓很多人都認為她就是歌曲的原唱。
其實,這首歌最早由「金嗓子」周旋唱紅了上海灘,還有一個大家較為熟悉的版本,是日籍歌手李香蘭演唱。
這兩位演唱的版本有著更深刻的年代感,許多老上海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都有體現,歌聲一起,便立刻將人拉回到了那個老舊的年代,十里洋場,繁華熱鬧,鮮麗的佳人們舞池中旋轉。
一曲簡單的離愁別緒,卻命途多舛,創作伊始,便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披上了多種政治色彩,各方不招待見,滿滿的都是反對之聲。
揭開塵封的歷史,追溯那個不算太久遠的年代。《何日君再來》一曲,本是歌舞影片《何日君再來》的一首插曲,曲作者是創作過無數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而後該片導演方沛霖未經他的同意,就讓編導黃嘉謨填了詞,對此劉雪庵極為不滿,但礙於朋友間情面未公開抗議,自此卻為他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金嗓子」周旋首唱《何日君再來》之後,當即成了上海灘人人爭相傳誦的經典金曲。
1939年的一部香港抗戰電影《孤島天堂》又將黎莉莉演唱的《何日君再來》選為插曲,影片中男子參軍前與心上人依依不捨的離別情景,與歌曲的韻味相得益彰,配合得恰到好處。
之後這首歌又被李香蘭翻唱並收入唱片,這位「上海歌后」的演繹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很快就在全國範圍內流傳,以至家喻戶曉。
抗戰期間,這首歌一誕生就不招國、共和日本侵略者的待見,三方都對這首歌進行了強烈的抨擊。
日本方面認為,這是一首抗日歌曲,歌詞中寓意民眾期盼「何日國軍再回來」;國民黨認定這是在召喚共產黨返回上海;而共產黨則把這首歌看成是舊上海墮落糜爛生活方式的渲染,加以批判。
如今看來,這首歌被強加上這諸多的內在含義,實在無辜。
作者劉雪庵的悲慘命運也因這首歌而起,因當時盛行的一版被別有用心的人改編了歌詞的《何日君再來》被錯劃為右派,關進「牛棚」22年,受盡折磨,雙目失明,直至文革結束9年後才得以平反。
命途多舛的一首歌,讓作曲人的一生坎坷,而他留給世人的美妙音樂永世流傳,作曲人境遇的巨大落差惹人唏噓,感慨萬千。
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鄧麗君翻唱的《何日君再來》進入大陸後再度走紅,卻也一度被認為是「精神污染」、「黃色歌曲」,以防止對民眾造成精神污染為理由禁止傳播。
如今我們看到的是曲作者劉雪庵早已平反,《何日君再來》也早已解禁。這其中體現出來的對文化開放和包容的巨大進步,著實是令人歡欣鼓舞的。
細讀《何日君再來》的歌詞,會讓人覺得黃嘉謨的填詞多是有些倉促的,所以詞中有著「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這樣隨意的字眼。腦洞大開地聯想到伍佰「來來來,喝完這一杯還有一杯,再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瞬間跳戲。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作為一首曲子的填詞,它是非常符合劉雪庵《何日君再來》的主題的。而這其中的「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則是膾炙人口、雋永的。
董小姐前面說到的周旋、李香蘭、鄧麗君三人不同時期分別演繹了這首《何日君再來》,三人風格各具特色,皆是精品。
周旋的歌聲,像是穿越了戰火動蕩的時空,走過了悲歡離合的命運,留下的那嫵媚又稚嫩的聲音在歲月的長河裡搖曳。十幾歲的周旋就已經是唱響上海灘的歌后,聲音里仍帶著稚嫩的味道,她演唱的版本是輕快的,道著這離愁,卻又頗有些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味道。
李香蘭演繹的版本則多了一些華麗的色彩,同樣的溫柔婉轉,一首流行歌曲帶著一些美聲的味道,整個感覺要更大氣一些。卻又真真兒地詮釋了一把「靡靡之音」,直讓人沉醉其中。
鄧麗君的版本就不必多說了,溫柔甜蜜地讓你只想快快再回來。
許多歌手都對這首《何日君再來》進行過演繹,小野麗莎、鳳飛飛、徐小鳳、蔡琴、費玉清……董小姐只能說,真是一首好歌人人愛的節奏。
自古文人多愛描寫這離愁別緒,酒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蘇軾吟「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何日君再來》歌唱著離別的情感,抒發著時光短暫、青春難駐的惆悵。「來來來,再喝一杯吧」,這酒帶來的短暫醉意,讓人暫時忘卻了離別之苦。酒會醒,生活要繼續,只能盼「君再來」。
一首不老的情歌,歷經歲月的洗滌,依舊保持著青春的美貌。
只因好花不長開、好景不長在,才更讓人不顧一切去追捧曇花一現的綻放。也因這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則更需要有心人來守護。更因這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更需珍惜眼前的花開美景。
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