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虹蕾 每經編輯:陳俊傑
剛剛過去的2018年,隨著科沃斯的上市,服務機器人表現十分搶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預計,服務機器人「十三五」期間年銷售收入超300億元。
硬幣的另一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1月10日舉辦的2019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上了解到,服務機器人還處於手機行業的「大哥大時代」,剛剛走過裂變,走向紮根階段。
談到服務機器人的發展趨勢,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雪楠告訴記者,服務型機器人將和人工智慧有更多的結合機會。具體而言,底層技術會逐漸趨同,每個領域都有幾家大公司去做,甚至出現巨頭;同時在一些細分領域,將會進一步地裂變和細分。

觀眾參觀格鬥機器人對戰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能否紮根市場還取決受眾認知
劉雪楠是服務機器人行業的一枚「老兵」。2016年底,那一年也被業界譽為「服務機器人元年」,劉雪楠曾對《每日經濟記者》表示,服務機器人正處於高速裂變期,底層技術趨同出現巨頭是趨勢,而在細分領域將會湧現不同應用端的「新星」,將在各行各業出現具有代表性的服務性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的時代已經開啟,歐盟、日本、韓國,在這方面的投入遠遠大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幾乎是沒有天花板的。」此前,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對服務機器人的前景頗為看好。
時隔兩年,當記者和再次和劉雪楠談及服務機器人的發展階段,他給出的關鍵詞是「紮根」。在劉雪楠看來,隨著行業的變革,各類服務機器人應運而生,而在近年來,需要思考怎樣讓這它們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紮根市場。
從業者的感受和行業的變化密不可分,從概念興起到加速裂變再到紮根市場,目前服務機器人涵蓋客服、酒店、醫療、教育等領域。而在2018年,最讓機器人市場興奮地莫過於服務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上市了,這一事件被外界稱為是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標誌性事件,也意味著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又進入了新的階段。
天風證券相關研報顯示,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從2012年的3.4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10.3億美元,預計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將接近30億美元。此外,以掃地機器人為例,美國的滲透率為16%,我國沿海地區滲透率為4%~5%左右,內陸僅為0.5%,類比來看我國增長空間巨大。
服務機器人也要看顏值
按照業界的共識,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地方,但在服務機器人這一領域,全球尚處同一賽道上。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基於技術迭代、成本下降,各類服務機器人價格均在下降,產業進入良性循環。在融資方面,由於創收是持續燒錢的服務機器人企業最大訴求,因此帶來渠道資源幫助業務落地的股東成為融資首選。
除了技術方面的迭代和資本的變革,消費者的觀念也需要改變。劉雪楠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服務機器人在推廣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痛點。以服務機器人為例,相關影視作品的渲染讓消費者對於機器人有一定的期望值,希望通過低成本獲得高期望。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想要讓服務機器人走向家庭,也需要提升消費者的認知。
在劉雪楠看來,整個服務機器人產業從2016年至2018年呈現迭代式發展,一方面有大量的企業被淘汰,另一方面也有新的企業不斷湧入,不斷地優勝劣汰洗牌。但縱然如此,整個服務機器人行業還處於手機的「大哥大」時代,電腦的「286」時代,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機器人不斷發展,劉雪楠表示,顏值經濟也成為服務機器人加速發展的一大要素,越要越多的用戶想要擁有好看、好用的服務機器人。但他同時也提醒稱,不論產業如何變革,服務機器人的基礎科研必不可少,就像麵包店不能缺少麵包和奶油,只有基礎軟體和硬體方面打好地基,才能延伸出更多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