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飯就總是腹瀉,我到網上查,別人說這是腸癌,嚇死我了。」
後台收到了一位粉絲的私信求助,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拉肚子的經歷,《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統計顯示,2020年有87.6%的國人遇到過腸道健康問題,排名第三的問題就是腹瀉,它和癌症有關嗎?
一、吃了飯就腹瀉,是腸癌警告?
腹瀉俗稱「拉肚子」,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腹瀉時,排便次數明顯增多,大便質地稀薄,水分增加,排便量超過200克,或是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等,便後常伴有腹痛、肛門不適等,也有部分患者會有嘔吐、發熱等表現。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趙玉洲表示,飯後就想大便有多種可能性,常見有幾下幾種原因,一般不考慮腸癌:
1、胃黏膜反射較強
攝入食物後,食物會隨著食道流入胃部,對胃粘膜造成刺激,每個人的胃粘膜不一樣,敏感性也不一樣,有些胃部較為敏感,反射反應強,釋放的溶解物質較多,就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2、對食物不耐受
對於過敏體質的人群,無意中食用了可引起過敏的食物,身體就會造成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群,空腹喝純牛奶就會引起乳糖不耐,導致一喝完就會想上廁所。
3、腸易激、腸炎
當然吃完就像排便,也可能是腸道某些疾病引起,比如腸易激、腸道炎症等,都會使腸道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刺激,從而增加排便次數。
不過,腸癌也會造成大便改變,但腸癌一般伴隨有典型表現——大便習慣改變,比如大便便秘腹瀉交替;大便次數增加,大便不成形,排便後仍有便意;腫瘤增大,佔據腸道,還會引起大便形狀改變,大便帶血等表現。
二、為啥每次拉肚子前,腹部都會翻江倒海地痛?
拉肚子時,人第一反應不是肛門一緊,而是腹部會有劇烈疼痛,於是肚子痛就演變成「拉肚子」的第一信號。
就拿最常見的拉肚子情況來舉例吧,若不小心吃了含有病菌的食物,這些病菌也會隨著食物進入消化道,此時被病菌攪動的腸道無法順利吸收,食物就會堆積在腸道里,當堆積的病菌和食物越來越多,就會刺激腸道,發生炎性反應,引起劇烈疼痛。
為啥拉肚子有時候肛門也會痛?
大量腹瀉後,排便的動作和擦拭的動作都會刺激到肛門皮膚,一來一回就容易造成「菊花殘」,肛門處也就有火辣辣的燒傷感。
三、這幾種腹瀉可能和癌症息息相關,要引起重視
拉肚子一般與貪涼、細菌、病毒等有關,但若是反覆腹瀉,且伴有身體其他不適,就要警惕可能是某些癌症的預警信號了。
1、噁心、腹瀉
腹瀉伴隨噁心、反酸,是胃癌早期較為明顯的表現,但由於與胃腸炎癥狀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視。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大便顏色黑,且伴有體弱乏力、胃部灼傷感、上腹隱痛等表現,建議及時做胃鏡檢查。
2、右上腹痛、腹瀉
腹瀉伴有上腹部疼痛,很有可能是原發性肝癌引起。有50%的肝癌患者確診去都有反覆腹瀉的表現,這是由於消化吸收障礙和分泌功能紊亂所致。建議儘早接受彩超、肝功等檢查。
3、腹瀉、脂肪瀉
胰腺位於胃和橫結腸附近,普通檢查難以發現。腹瀉也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現之一,常伴有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適、脂肪瀉、消化不良等,也有部分患者會有非膽結石引起的黃疸表現。若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更要引起重視。
4、腹瀉、面部舌部神經痛
約有20%—30%的甲狀腺髓樣瘤患者會發生腹瀉,這與癌組織分泌的前列腺素,影響血管收縮和腸道蠕動亢進有關。一般在腫瘤切除後會消失,在腫瘤複發或轉移時,又再次出現。多合併有面、舌等神經痛表現。
四、秋季腹瀉猛如虎,如何預防?
白露後,進入秋季,早晚溫差開始出現變化。每年的10月—12月都是秋季腹瀉的高發之際。在這一時間段,有什麼預防腹瀉的方法呢?
1、飲食有節
入秋後,胃口相對比夏季好一些,再加上此時瓜果大量上市,稍不注意容易造成暴飲暴食,加重腸胃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秋季也要注意控制食量,水果最好在兩餐間食用,注意食物溫度,過冷過熱都會刺激腸胃,也不要吃太硬的食物,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對於胃炎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
2、注意保暖
腹部受涼 容易發生腹瀉,因此秋季要注意添衣加被,尤其在空調環境下,最好備上一個毛毯或是長袖衣服,避免腹部著涼。
3、保持整潔衛生
病從口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細菌和病毒進入口腔是預防的關鍵。食物一定要徹底煮熟,不吃來路不明的食物,不飲用未經過濾的水源,在飯前、便後,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造成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普通的腹瀉多為自限性疾病,一般7—10天就可自愈,但對於反覆發作,且伴有其他癥狀的,就要引起重視,儘快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防止疾病惡化。#謠零零計劃##頭號周刊#
參考資料:
[1]宋麗華.腹瀉可能是癌症的預警信號[J].家庭醫學,2013(03):23.
[2]《吃完飯就想大便,會不會得了腸癌?腫瘤專家:想多了,還有這幾種可能》.河南省腫瘤醫院.2022-01-07
[3]《秋季腹瀉別怕,這裡有招兒》.廣西醫科大一附院互聯網醫院.2018-10-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