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文稱,持續上漲可能導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出現「更嚴重的債務問題」
ICE 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兌一攬子六大主要競爭對手的指標,今年迄今已飆升 14.3%。
美聯儲為遏制通脹而採取的積極努力已使美元飆升至歷史高位——進一步有助於控制價格壓力。然而,兩位經濟學家在一篇新論文中警告說,要小心潛在的不良副作用。
「美聯儲一直是最激進的(如果不是早期的話)緊縮政策之一,美元自 2021 年年中以來大幅升值。美聯儲果斷的通貨緊縮和美元的持續升值可能導致一系列 EMDE(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更嚴重的債務問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 Haonan Zhou 的經濟學教授 Maurice Obstfeld 寫道,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生,在周五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布魯金斯經濟活動秋季會議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
「確實,危險信號已經在閃爍,」他們說。
ICE美元指數 DXY衡量美元兌一攬子六大主要貨幣的 指標周四下跌 0.2%,但本周觸及 200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元兌主要貨幣已創下歷史新高,交投於 144 日元 美元兌日元上方 本周自 1998 年以來首次,而英鎊 GBPUSD,兌美元匯率跌至 35 年低點。
由於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加息以重新控制通脹,美元兌主要競爭對手觸及歷史高位並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掀起漣漪。
「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帶來的避險資金流入以及美國經濟的韌性為美聯儲保持積極進取性鋪平了道路,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也就不足為奇了,」高級市場分析師 Edward Moya 表示。安達。「國王美元已經從小睡中醒來,這可能會給歐洲貨幣帶來更多痛苦。」
美元周五大幅回落,分析師將此舉與股市的積極基調聯繫在一起,這剝奪了美元的避險買盤興趣。美元指數下跌 1.1%,但今年迄今仍上漲 13%。
他們的擔憂部分源於這些經濟體在大流行期間不斷增加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美元飆升使這些國家的借款人更難償還美元貸款。
PGM Global 分析師表示,隨著外國央行耗盡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持有量,以穩定本國貨幣,美元反彈可能為進一步的外匯波動播下種子。
「中央銀行和主權財富基金一直希望將外匯儲備多元化為黃金和其他穩定貨幣。然而,這種緩慢的去美元化趨勢並未導致美元走軟,」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恰恰相反,因為宏觀因素過於強烈地支持美元。因此,過早拋售美元儲備可能是代價高昂的政策錯誤,並加劇外匯和股票波動,」他們寫道。
PGM Global 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稱,截至 7 月,16 個最大的持有者共賣出了 6,720 億美元的儲備。「隨著美聯儲清理美元流動性,美元'破壞球'看起來仍在加速,」他們寫道。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費爾德和周指出,新興市場80%以上的整體外債負債以外幣計價,主要是美元,在一些國家,「內部貨幣錯配創造了另一個潛在的斷層線」 。」
「美元走強不僅會削弱債務人的資產負債表,從而導致金融環境收緊,隨著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尋求安全,全球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加劇往往會使美元升值,這意味著美元走強與 EMDE 宏觀經濟表現之間存在另一個負相關渠道, 「 他們寫。
該文件稱,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可以通過控制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允許靈活的匯率並確保其央行具有強大的抗通脹信譽來加強對美元上漲的防禦。作者指出,幾家 EMDE 中央銀行去年開始提高利率,比美聯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的速度有所提高,這可能會為危機提供一些緩衝,但會減緩國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