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美麗人生》的4K修復版竟然上映了!
真,有生之年!
說它是2020年必看的第一部電影,想必沒有人會反對。
《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是羅貝托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義大利電影,上映於1997年。
作為跨越時間的影史經典,影片在上映之初就引發轟動。
當年影片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鐘之久,也毫無懸念地將主單元競賽的評審團大獎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美麗人生》還橫掃歐洲電影節等各大國際電影節,並斬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配樂等70個國際獎項、51次提名。
儘管已經過去23年,它依然高居豆瓣TOP250第6位(重映後上升至第5位),114萬影迷打出了9.5的高分,IMDb上也保持著Top23的高位,甚至無數次被媒體評為「一生中不得不看的影片之一」。
但凡看過影片的朋友,就算只看過一遍,想必都有幾個難以忘懷的畫面。
比如圭多和多拉幾次意外的的相遇都有著相同的開場白:「早安,公主。」
被用在電影海報上的一家三口的廣場之吻;
圭多裹著毯子當裙子被納粹士兵押著走,卻用滑稽的步伐給兒子留下最後的歡笑;
還有圭多和約書亞隔空眨眼睛以及最後約書亞和多拉的定格畫面。
如今,這些留存在我們記憶中模糊的畫面,經過4K修復,重現在大銀幕上了。
它,值得我們把2020年的第一張電影票給它!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不容易說清楚。就像雨雷一樣,既有悲哀,也有奇蹟和歡樂。」
在這句開場白之後,主人公圭多和好友登場了。
圭多是一個猶太青年,和好友一起從鄉下來到了城市裡,可沒想到半道上,他們開著的那輛老爺車剎車失靈。
兩人開著車一路跌跌撞撞,竟然闖進了國王的儀仗隊里,還被當做是國王夾道歡迎了一番。
這個簡單的故事就以這樣歡樂的意外作為開始。
在他們停下來修車的空當,圭多在一座穀倉塔樓遇見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多拉。
多拉為了燒掉黃蜂窩,不小心從塔樓上跌落,恰好掉進了圭多的懷裡。
圭多也說了本片最有名的一句台詞:
「早安,公主。」
初次見面之後,很快,沒過多久,在圭多申請開書店的那天,兩人又一次碰面了。
而這一次,見面的方式還是很戲劇性,騎著自行車的圭多摔倒,跌進了多拉的懷裡。
一來二去,圭多對多拉產生了愛慕之情。
除了每次見面都會說上的一句「早安,公主」,他也在努力的製造偶遇的機會。
假扮成督導官到多拉的學校巡查,到劇院和多拉看同一部歌劇,甚至還陰差陽錯的和多拉「約起了會」。
但圭多美麗的人生沒過多久,就迎來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他任職服務員的餐廳里承辦了一場豪華的訂婚宴,而主角正是多拉。
多拉看到圭多的時候,就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她假借撿東西的名義,從桌子下爬了過來,深深的吻了圭多一下,然後只說了一句:帶我走。
原本只是一句戲言,沒想到圭多真的騎著叔叔的馬來到多拉面前。
就這樣,騎著馬前來的「王子」牽起了「公主」的手,兩人逃離了訂婚宴。
而這場勇敢的逃離,也給兩人帶來了屬於各自的「美麗人生」。
圭多經營著一家書店,和妻子多拉、兒子約書亞過著讓人極為普通的生活。
但在約書亞生日這一天,一切都破碎了。
納粹抓到了有著猶太人身份的圭多和約書亞,並強行把他們推上開往集中營的列車。
在滿滿都是人的車廂里,約書亞問圭多:「爸爸,我們去哪兒?」
圭多故作輕鬆地說:「你不是一直想去旅行嗎?爸爸給你一個驚喜。」
在不斷被追問目的地之時,圭多搬出了「媽媽不讓說」,終於讓約書亞安心的睡了。
他們不知道此時,為了能和丈夫和孩子在一起,多拉主動要求要進入關有猶太人的集中營。
到了集中營,約書亞看見的,不是適合旅行的陽光沙灘,而是一個擁擠的房間。
為了安撫約書亞,圭多又編造了一個謊言:這只是一場遊戲。
只要不哭不鬧、不想媽媽、不喊著要吃點心,就可以得分。而率先攢夠1000分的人,就贏得比賽,獲得獎品。
那麼獎品呢,就是一輛真正的坦克。
為了讓這個「遊戲」更加真實一點,圭多可算是費勁了心思。
他在納粹軍官來下達集中營的規矩,不懂德語的他假裝成翻譯,在一邊把軍官說的嚴苛條件都改成了他和約書亞之間的「遊戲規則」。
如果納粹士兵對他們大聲呵斥,圭多就會解釋成:那是因為人人都在爭第一呢。
營中的老人和孩子一個接著一個不見,圭多會說這是因為遊戲規則所致,大家都躲著等待著最後的勝利呢。
儘管白天被逼干體力活累得站都站不穩,圭多也會興高采烈地告訴約書亞,這些都是因為在玩遊戲,為的是贏了很多分。
所以儘管集中營里的生活已經艱難到不行,氣氛也恐怖到極致,可對於約書亞來說,這些都還只是遊戲而已。
圭多用自己的謊言給約書亞造了一座象牙塔,只要有圭多在的一天,約書亞就不會受到傷害。
直到戰爭結束的前一天,納粹士兵決定撤離,而在這之前,他們試圖掩蓋自己做過的「罪行」。
為了活下去,一家人團聚,圭多不能坐以待斃,只能鋌而走險。
他先讓約書亞先躲進一個鐵櫃,並向兒子撒了最後一個謊:這是最後的決賽,只要不被人發現,我們就贏了。
接著打扮成女人的樣子,準備去通知關在女營的妻子。
沒曾想,在尋找妻子的路上,圭多被納粹發現了。
聚光燈打在這個包裹成女人的圭多身上,我們多麼希望這真的只是一個遊戲。
當他被槍指著,走過兒子藏匿的鐵櫃前時,他知道,小小的約書亞一定正從櫃中看著父親。
於是,他裝出一副悠閑滑稽的樣子,對著兒子做了個鬼臉。
然後,大步流星地走過去,誇張的步伐惹得兒子歡快地笑出聲。
一陣槍響,我們以為圭多還是會用他那滑稽的步伐跟在士兵後面走出來,可直到最後,圭多都沒有出現。
《美麗人生》的片尾,長大後的約書亞用成熟的聲音說:
「這是我父親所作的犧牲,這是父親賜我的恩典。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降臨,只要生命還在,生活始終要繼續。活著,就是最美麗的事。」
用他的故事作為開頭,也以他的聲音作為結尾,影片的開端和結束都通過約書亞的台詞表達了《美麗人生》的主題。
這是一部二戰題材的電影,但它卻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
它是一部喜劇,也是一部悲劇,單純用悲喜劇無法給它定義。
它會讓人在看的圖中笑著笑著就哭了,也會在哭著哭著的同時又突然笑起來。影片通過猶太人圭多一家人的遭遇,從側面反映了二戰末期時的真實狀態。
影片看完,不難發現,整部電影導演以圭多一家被抓進集中營為界,分成了基調明顯不同的兩個部分。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走的是典型的義大利喜劇風格,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戲劇效果都很足,甚至還有點無厘頭的感覺。
同時,在這部分的故事裡,片中的場景和色調都是明亮流暢的,圭多俏皮的語言和活潑的肢體動作中,我們在看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就會發出爆笑。
可在他們一家隨著火車緩緩駛入集中營,整個畫面的色調都變得灰暗和陰鬱起來。
就是這樣一明一暗的強烈對比,讓影片後半部分的催淚效果更加強烈。
導演巧妙地用遊戲的方式來表現戰爭的殘酷性,對比直接展現戰爭血腥的畫面,反而更能觸動人,也更讓人印象深刻。
無論是幾刷下來,老孟都要說,這是一部觀感很豐富的電影,它糅合了愛情、親情、友情的同時,也不忘展現它隱於其中的對戰爭的描述。
影片前半部分的喜劇基本上上是關於美麗愛情的描繪,它就像是一場浮於空中的童話故事。
當我們看到穿著燕尾服的圭多和穿著粉色小禮服的多拉一起,騎著被塗滿綠色的「白馬」停在花房前,這就是「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啊,雖然王子騎的並不是白馬。
當這個美麗的夢越來越大,突然一下就沉到現實中。
無論是圭多一家,還是作為觀眾的我們,一下子都從童話里墜落,墜到比現實還恐怖的境地。
但是在這個恐怖的猶如地獄一般的集中營里,圭多又一次給約書亞造了一個「夢」,一個關於遊戲的夢境。
於是在圭多和約書亞一次次的「玩遊戲」之後,這之中則是父愛的深沉,也就是親情。
而影片的厲害之處還在於,它從頭到尾幾乎沒有正面說到過戰爭,也沒有戰火風飛的畫面,甚至影片中唯一流血的地方還只是房友在「工作」時受傷導致。
可影片中傳遞出來的那份關於戰爭的無情和殘酷,卻能讓每一個人看過的人感受到。
這個伏筆其實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已經埋下了,圭多去找叔叔時撞見的一群在叔叔家搞破壞的人,叔叔被塗上綠色和寫有「猶太馬」的白馬,訂婚宴上的軍官敬禮,圭多和約書亞路過的寫著「猶太人和狗不得入內」的商店,以及圭多一次次被叫去談話。
影片的前半部分在歡快的基調下,也為戰爭埋下了隱線,看完影片後再來回味,更是能體會到這份殘酷和絕望。
但就像電影的名字《美麗人生》一樣,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營造出的喜劇氛圍,不過是導演羅貝托貝尼尼為了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儘管眼前是黑暗的,但噩夢終究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
我們愛慘了《美麗人生》,就像我們愛慘了圭多一樣。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