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早就對外表示要取消特朗普執政時期對華加征的部分關稅的拜登總統,卻一直在猶猶豫豫不敢作出最終決斷。你認為,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在此前的評論中我曾經說過,特朗普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尤其是關稅摩擦,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是損人又不利己的。它在給中國經濟帶來困擾的同時,也讓美方遭受了不亞於中國的損失,因為這些關稅中的93%被美國消費者承擔了,這就是美國當前通脹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時,特朗普挑起的這些摩擦,不僅並沒有達到讓中國減少對美出口以及讓製造業迴流美國的目的,更沒有達到迫使中國放棄自己的經濟制度的目的,幾年貿易摩擦下來,似乎一切都在照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不減反增,美國的貿易赤字也是一樣。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拜登上任一年多以來,幾乎廢除了特朗普執政時制定的包括限制移民、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與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退伊核協議在內的所有不合理的內政與外交政策,唯獨對於這個損人不利己的對華加征關稅政策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對此,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因為在減免對華關稅問題上,拜登不僅面臨著來自國會與共和黨的反對以及盟友的不同意見,甚至連白宮內部都存在著激烈分歧,其中財政部長耶倫是堅定的支持廢除派,貿易談判代表戴琪則是堅定的反對廢除派。不過我認為,這些都是拜登政府故意尋找的借口,甚至不排除耶倫與戴琪是在故意演雙簧唱紅白臉,以製造某種「美國以及白宮內部反對聲音巨大」的假象。
要知道,關稅問題完全是總統權力範圍內的事情,當年對華加征關稅是特朗普一意孤行的結果,並沒有經過國會甚至是白宮內部的討論,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是否取消對華加征的關稅,拜登也完全可以一個人力排眾議一錘定音。因此,拜登政府在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的真正原因,仍然是想以取消部分對華加征的關稅作為籌碼,來牽制甚至是訛詐中國,以達到某些政治與經濟目的。
那麼這個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戴琪的說法,是要讓中國推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改變「國家指令型經濟」模式,以讓中美實現所謂真正的公平競爭。我認為,這只是拜登政府三個月前的想法,現在的真正想法是,要以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作為誘餌來引誘或是釣住中國,阻止中國與俄羅斯進一步走近,這才是老謀深算的拜登想要達到的真正目的,也是拜登的當務之急。
直新聞:那在你看來,面對拜登想用減免關稅來阻止中俄進一步走近的企圖,中方又應該如何來應對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幾天前拜登本人曾經親自對外宣稱,自己將很快與中國最高領導人通電話,以討論對華關稅問題。但昨天他改口了,說雙方通電話的時間仍然沒有確定。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這個問題的時候則表示,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但需要強調的是,中美兩國元首保持交往十分重要,具體應由雙方通過外交途徑共同商定,並為此營造有利條件和氛圍。
這背後可以解讀出的政治信號就是,第一,拜登的確是想將關稅問題當作籌碼,想從中國身上交換某些東西,當前雙方正在就此進行著激烈的博弈;第二,汪文斌表示,這件事情應該由雙方通過外交途徑共同商定,其言下之意就是,雙方應該先通過外交途徑談妥之後,再由兩國元首對外宣布,而不必由兩國元首親自來談;第三,汪文斌說,要為兩國元首通話營造有利條件和氛圍,這背後的潛台詞就是,在這件事情上,美方不要再搞損人不利己的小動作。
而在我個人看來,中方之所以擺出這樣一種態度,一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本身就是由美方主動挑起來的,對華加征額外的關稅本身就是特朗普執政時期所犯的一個損人而又不利己的錯誤,美方犯下的錯誤理應由美方主動糾正;二是在這件事情上,火燒眉毛的應該是拜登政府,因為當前的美國正面臨著四十多年以來罕見的高通脹威脅,美國民眾為此怨聲載道,並嚴重衝擊到了拜登本人的民意支持率與即將到來的民主黨的中期選舉;三是在解決當前的高通脹問題上,拜登政府唯一可以動用的手段,就是減免部分甚至是全部對華加征的關稅,其它的因素諸如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等問題,都是拜登政府無法做主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6號和8月23號,特朗普對華加征額外關稅的期限就將屆滿,到時候拜登政府將不得不面臨著是要延續還是要取消的選擇。
從中我們也就可以看出,是否取消對華加征的關稅,表面上看來,它的主動權似乎是在拜登手上,但這只是一種錯覺,真正的主動權已經轉移到了中國手上。至少中方可以擺出一副「愛減不減,悉聽尊便」的超然態度。
作者丨劉和平,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