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國慶節來臨之際,陸豐市內湖鎮三陂村收到一份特殊的入黨申請書,它出自75歲老人郭靖之手。是什麼樣的理想信念讓這位古稀老人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郭老遞交入黨申請書。南方+ 陳欣欣 攝
致富不忘黨恩情,心繫家鄉報桑梓
1946年出生的郭靖,家中有6個兄弟和1個姐姐。「得益於黨的好政策,那時候讀書不用錢,讀高中時每個月還有3元錢的補助。」郭老說,那些年讀書所積累的知識改變了他的命運,後來他又乘著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春風,在深圳成功創辦了深圳市國米米業有限公司。
「沒有黨就沒有我的幸福一生。」事業有成後,郭老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反哺家鄉,用行動向黨組織靠攏。
這位陸豐龍山中學的老高中生深知「農村孩子讀書條件差」,為改善家鄉教育教學環境,他累計捐獻善款超過1700萬元,將原先破舊的三陂小學重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還自掏腰包設立了三陂村教育基金會作為學校的「獎教獎學基金」和外鎮教師的生活補助,被廣東省扶貧開發小組授予「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並被評為2019年助人為樂好人「廣東好人」。

郭老時常到學校看孩子們上課。 南方+ 陳欣欣 攝
郭老對自己非常節儉,對公益事業卻十分慷慨。在學校建設的十年間,為保證建設質量、避免浪費,他每天都早出晚歸,泡在工地上監督施工。為節約綠化校園的開支,瘦小的他自己挑土、施肥、種花。「那時候孩子們在那邊做體操,我在這裡種花,看著孩子們朝氣蓬勃的樣子,我幹勁可足了!」郭老回憶道。
為家鄉捐資建校的背後也有不少心酸往事:2009年,初中部教學樓籌建過程中,郭老受到部分不明事理的村民無理阻撓;2010年,郭靖因身體問題住院治療,在自有資金周轉不過來的情況下,從東莞市農業銀行用存貨抵押貸款200萬元用於學校建設;2011年,在公司轉變經營方式需要大量資金周轉的情況下,他依然湊出170萬元,建了兩棟生活設施完善的教師宿舍樓,而他自己卻習慣洗冷水澡,直到現在,郭靖在三陂村都沒有買房建樓,等到第二棟教師公寓建起來之後,郭靖才願意回鄉時住到教師公寓里。
多年來,郭靖除了在家鄉興建學校外,還在1998年長江水災時捐款20萬元支援災區重建。2004年,看到家鄉泥濘的村道、落後的經濟狀況,他捐資57萬元完成了全長兩公里多的三陂大道硬底化建設;2012年,他又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建設三陂大橋。

郭老修建的學校。 南方+ 陳欣欣 攝
一部話劇讓他看到圓夢曙光
郭老的心中一直有個未圓的「入黨夢」,年輕時就想入黨的他一直擔心自己不夠黨員的標準,一直沒有遞交入黨申請書。
9月6日,原創紅色話劇《我的母親》在廣州十三號劇院首演,讓他看到圓夢的曙光。原來,話劇的主角「方慧萍」的原型是革命烈士後代——楊愛蘭,她一生追隨父親的思想、繼承父親的遺志,卻因種種原因錯失入黨機會,直至94歲高齡,她才在廣州市白雲區棠景街道加入中國共產黨。
看完話劇後,郭老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每天他都跟子女們念叨:「我覺得黨組織在向我招手,我要寫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我此生便再無遺憾。」得知老人家的心愿,汕尾市駐外辦的工作人員立即鼓勵他說:「黨的大門一直敞開著,入黨不受年齡的限制。」
備受鼓舞的郭老立即寫下入黨申請書:「國慶將近,看到在黨的領導下,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我忽然認識到:我一直努力的目標不就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嗎?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生的榮幸、榮譽……」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他對黨的無限忠誠與信仰。

郭老遞交的入黨申請書。 南方+ 陳欣欣 攝
收到郭老遞交的《入黨申請書》後,三陂村黨總支非常重視,該村黨總支部書記郭漢龍表示,將嚴格按照組織程序,對郭老進行入黨考察培養,盡最大努力幫助老人完成心愿。
【記者】陳欣欣 南小渭
【作者】 陳欣欣;南小渭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