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2022年08月28日04:22:18 熱門 1037

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繫,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六年前,華晨宇發微博:「春天花會開,出門送外賣。」顯然拿自己昵稱「花花」玩梗。


誰能知道,六年後,真的有節目叫「春天花會開」呢?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我有理由懷疑節目組拿花花玩梗,可這節目竟然是個唱民歌的是怎麼回事?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沉浸式聽民歌,我卻被雷佳老師圈粉了!


印象中,民歌和我們的距離很遠。


問觀眾,大概都是這個反應:我身邊基本上沒人聽。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對民歌的印象是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聽的;」還有年輕人說,民歌對他們來說是「非主流的存在」……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我倒不至於覺得「非主流」,怎麼說也是從小聽爸媽哼這些歌長大的,但也因此,民歌在我心中約等於「爸媽愛聽的歌」。


如果有個民歌比賽,想像中也是選手一開腔就高聲歌唱,音調千拐八彎,年代感強……總的來說和年輕人愛看的「舞台」沒太多關係。


但《春天花會開》還是挺好讓人接受。


選手,普遍很年輕,屬於有親和力的那種↓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楊陳秀一,我把她的演繹歸類為「沉浸式民歌演唱」。


唱的《洞庭魚米鄉》,開始有點爵士風,接著再慢慢上揚,彷彿鋪開了一幅畫卷,有湖水、稻花、白帆、鯉魚……


曲子里有中西方的音樂融合,加入一些電子音樂元素,減少了時代感,聽起來挺舒服。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所以,儘管演唱有些小瑕疵,觀眾還是給了這位選手極大的鼓勵——


花開,晉級。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是的,現場分為五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個觀眾群體,由他們聽完歌后當場給出投票,支持率達60%以上則晉級。


還有一個讓選手高度緊張的賽制,是由「伯樂團」(譚維維、雷佳、華晨宇)當場「點將」,點到誰誰就去上場演唱。


於是第二位,譚維維選了一首原創歌曲,她說,自己曾經被那首歌打動過。


果然,選手唱著唱著,譚維維唱哭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歌的名字,叫《長子》。


沒錯,就是2019年《歌手》楊坤翻唱過的《長子》,這次原唱來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原唱吉胡,看起來有點靦腆,沒想到一開口聲音很有質感,屬於天賦的好嗓音。


歌中間加入一段彝語,演唱的層次慢慢起來,一開始壓一些,如同媽媽的「喃喃細語」,到後面才「釋放」出來,雖然語言我們聽不懂,但其中的情感大家都能通過音樂感受到。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所以譚維維哭了,聽的一瞬間,她想家了。


傲日組合則把經典老歌《橄欖樹》唱出了另一種味道。


一個蒙古族音樂人加上一個維吾爾族音樂人,那必然要玩出點兒新花樣,呼麥被放入歌中,橄欖樹的樹冠彷彿都舞起來,如華蓋般撐開。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你以為是粗糲的「橄欖樹」,結果傲日其愣一開口又溫柔得很,「流」字唱得如浮雲如流水般靈動,彈幕區都說「流到心坎去了」。


但隨後,小麥也唱起來了,他們的聲音合在一起,竟然有了草原的粗獷感,你能從他們的演唱聯想到天空、駿馬、野草……到最後猛一個爆發……彈幕區:突然get了民歌!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還有選手戴欣夢露,讓人驚呆臉.jpg


這位算是熟面孔了,之前上過《黑怕女孩》,原以為來唱民歌了就不搞說唱了吧,沒想到她大膽地把一段rap嫁接到《新貨郎》上,整出一個有喜感的東北大雜燴,場子瞬間熱起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看到這,彈幕區很多人疑惑起來:改編、顛覆的民歌,還叫民歌嗎?


但這個節目好就好在,有著名歌唱家雷佳老師坐鎮。


雷佳老師可太好玩了,在線教學說話藝術+民歌知識點:


Milk樂隊把《鴻雁》改編得太「洋化」,幾位伯樂覺得沒改編到點上,但考慮到主唱是馬來西亞人,也可以理解。


對此,雷佳先給他們講歌的背景,告訴他們《鴻雁》原來是敬酒歌,通過牧民的傳唱才有現在的樣子,藉此她也給樂隊講了民歌的改編與傳承,既鼓勵了選手,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漲知識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更神奇的是,雷佳老師竟然對rap也有所涉獵。


聽完戴欣夢露的演唱,她說,賣貨用的曲牌便是古早說唱,後來包括山東快書等,都屬於說唱藝術,還來了個神形容:


《賣貨郎》是「沿街邊吆喝的小販」,戴欣夢露則唱成了「直播帶貨的新新人類」——我對比了原版再來聽戴欣夢露的「大亂燉」,竟然覺得挺對味。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綜上,我和爸媽之間,確實只差了一個綜藝,一旦get了民歌,也算是get了爸媽的快樂。而打破「民歌知識點」這道坎,怕還是得雷佳老師來完成,雷老師yyds。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不過,對於長輩以及喜歡「原版」的人來說,還是比較難接受改編版的「民歌」——


問題來了,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標準去看待「民歌」?


就像雷佳老師說的那樣,民歌的來源很多,山歌勞動號子、敬酒歌……都能在傳唱中成為民歌。


又因地域文化不同,民間演變出各類充滿地域風情的民歌,《洞庭魚米鄉》是湖南民歌,大家熟悉的《瀏陽河》;去到江蘇,有《茉莉花》《四季歌》這樣充滿江南底蘊的小調,陝西有《信天游》,河南有《小白菜》……


至於傲日組合翻唱的《橄欖樹》,屬於什麼呢?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它也是台灣「校園民歌潮」的一部分。


我們之前講過,早年台灣省聽眾都聽西洋歌,可一群學生覺得,咱們得有自己的中文歌,很多人寫信到電台投稿,一些優秀創作者集結起來在校園唱起中文歌……才有了「民歌運動」的興起。


而《橄欖樹》,則是三毛在看完作家希梅內斯的作品《小毛驢與我》後,感動寫下的詞作,原詞是「為了西班牙的小毛驢」……但作曲者李泰祥覺得用小毛驢有點怪,便改成橄欖樹,可是曲子怎麼寫都不滿意,就給擱置了。


幾年後遇到美國回來的楊祖珺,再找出這首歌來交流,楊祖珺靈光一閃,把中段改成「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此後,她便在校園裡唱起這歌,但沒有灌錄唱片。


歌在校園傳播,有越來越多的人聽到,終於,在1978年,一個女生帶著這首歌站上金韻獎的舞台,拿下了第一名。


她就是齊豫,《橄欖樹》也成為她的成名作。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所以,當《橄欖樹》出現在《春天花會開》這樣的舞台上,要怎麼判斷歌的屬性?


本質上,它確實符合民歌的特質。一開始它是口頭傳授的,而且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考驗,歌本身無論是詞還是曲,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但歌也多少融合了我們當下熟悉的「流行」元素——那在你心中,它是民歌,還是流行歌呢?


而台灣的民歌潮,實際上也就流行了差不多二十年時間,後來因為內容愈發空泛,而漸漸地被音樂風格更豐富的流行歌取代了。


至於爸媽輩喜歡的那些民歌,年輕人都不愛聽,按雷佳的話說,大家的認知已存在「斷層」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所以,要科普民歌,首先還是得告訴觀眾,「民歌」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些歌曲能流傳下來,它們背後的故事到底是什麼;


其次,是讓年輕人去演繹,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儘管這種理解,有時不一定準確。


比如鄭闖,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改成搖滾版,就過於流行,失去了民歌原有的味道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戴欣夢露的《新貨郎》流行版反而得到認可,是因為她多少保留了原有的韻律,在現場聽來是討喜的。


所以要怎麼拿捏好「改編」的度,對選手來說,反而是技術活。


但一種被認為是「斷層」了的事物,首先得「被看到」,並且被更多年輕人所接受,才有機會談傳承與創新。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等待春天的花開


看著節目,我突然明白了「春天花會開」節目名的寓意,這節目更多的,是在強調音樂的「生命力」。


年輕人在表達屬於自己的音樂理念。


楊陳秀一的版本,沒有前輩歌手所唱的洞庭魚米鄉那樣遼闊熾熱,卻同樣溫婉動人。


她實際上是唱歌劇的花腔女高音,也會寫配樂,給話劇《木蘭》作了很多曲子,作為獨立音樂人,她自然有更多選擇,但來唱民歌,無疑是她做「音樂實驗」的一種嘗試,未必一定能叫好,但創新勇氣可嘉。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還有吉胡,有人覺得《長子》未免也太「通俗」了,但我覺得它好就好在從題材到形式都屬於「這個時代」,卻保留了舊時歌謠一唱三嘆的韻味。


當長子告別故鄉的谷堆、星空和母親,他要去遠方,成為誰?他要忍受城市中寂落和思念,共享現代人的孤獨……這很美。我們的民歌中當然要有山林和稻田,但不能只有山間和遠方。


況且,這個年代,有原創民歌實在太難得了。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音樂里要有時代的現實,要有生活,唯有與聽眾真正接觸,才會有情感的共鳴,這樣的音樂才是活著的。


至於因為過分顛覆而上熱搜的Milk,大家覺得他們唱得太流行,但在場的外國觀眾卻很喜歡,在他們看來,在民歌里用西洋樂器、加點布魯斯更易接受。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這些和原作的不同,或許是音樂的生命力所在。


民歌從來不是一種唱腔,而是千百年來不停流變的鄉土情懷,從屈原的《九章》到樂府歌辭,民歌的外殼變了,但內里的深魂永遠是人最底層的情感共鳴


年輕歌手們在台上唱《彩雲追月》《新貨郎》……這些「經典老歌」流行的時候一點也不老,甚至是真正的流行前沿,我們的父母輩當年也是緊隨時代潮流在聽歌的,聽這些歌真的不土。


只是如今時代和聽眾已經不同了,大家的音樂審美取向也不一樣,想要唱出老歌的靈魂,本就不必固守它們在過去的樣子。


所以,這個舞台實際上為歌手們扛住了一些壓力,可以修改,更鼓勵原創。年輕人能把自己的音樂「實驗」放在民歌中,這是古老傳承在現代生活中留下的「種子」;


而我們的期望,則是種子能夠生根、發芽、開花,讓民歌不僅成為中國的音樂,更讓世界聽懂——


那些舞台上的年輕人,正是為了完成這樣的野望而來的。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E姐結語: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楊廣寫《春江花月夜》時所見的,是一個春花繁盛的星月之夜,流水中的月華代表「舊日」,而星光則寓意著「新生」。


每一個時代都是如此,舊日種下的種子,將在下一個春天爛漫山野之間。


舊日的月華當然是美好的,不然張若虛在另一首《春江花月夜》中也不會說「此時相見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可如果太耽溺於舊時代,總以楊廣的詩為美,那又如何去擁抱未來孤篇橫絕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呢?


我相信音樂也一樣,它甚至比文化更依賴與社會、與聽眾的密切聯繫。


要唱深邃的歌,繼承過往創作者們遼闊廣大的精神;更要唱當下的歌,唱所有人都聽得懂、能共情、能在旋律中大笑和哭泣的歌。


民歌的種子早已經在過去種下,如今不過是春草初生,春林初盛。正如節目名,「春天花會開」——


期待人們心中的種子會自然生長,因為懷有熱愛和夢想的人總會自由歌唱。


他們歌唱鴻雁、歌唱流水,也歌唱自己的生活;他們堅守熱愛、始終相信,下一個春天會比這個春天更美麗。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今天的話題是:


你喜歡哪些民歌?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么么噠!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又一扇「窗口」打開了,民歌會是新的「流量密碼」嗎? - 天天要聞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