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周嘉寶
港股今年以來的最大IPO——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免」)將於明日(8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cdf三亞海棠灣免稅店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根據此前信息,中國中免H股境外上市的發行價為每股158.00港元,計劃發售約1.03億股H股,其中90%為國際發售,10%為公開發售,另有15%超額配股權。8月24日,中國中免(01880)公布招股結果,每股定價158.00港元,每手100股,一手中籤率100%,可見市場反應平淡。
按發行價計算,中國中免此次赴港上市募資金額將達162.74億港元,是2022年至今港股規模最大的一場IPO,此前為天齊鋰業創造的134億港元融資紀錄。
不過,自中國中免境外招股消息傳出,就有投資者擔心港股的低價發行或會稀釋A股股東利益,而158港元/股(約合人民幣137元/股)的發行價遠低於中國中免A股最新股價,也讓投資者們擔憂更甚。
截至8月24日收盤,中國中免A股報收189.8元/股,日跌幅1.65%。Wind終端顯示,近20日,中國中免股價跌去11.65%,目前市值為3705.8億元。另據富途牛牛顯示,8月24日,中國中免H股暗盤交易遭遇破發,一度較發行價跌去超過7%,最終收盤跌4.81%,報收150.4港元,不計手續費,每手虧約760港元。

圖片來源:富途牛牛app
值得注意的是,8月24日晚間,香港交易所宣布,由於天文台發出八號颱風信號,其盤後交易於今日(8月24日)晚上七時四十分終止。若明日(8月25日)07:00前警告未取消,港股交易也將受影響。
消費迴流,中國免稅龍頭引9家基石投資者
根據招股文件,中國中免H股上市共引入9家基石投資者,總投資額達62.38億港元。
這9家基石投資者分別為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中遠海運(香港)有限公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上海機場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結構改革基金有限公司、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橡樹資本。

圖片來源:中國中免招股書
基石投資者的加入引起了大眾關注。在全球旅遊零售市場萎縮的大背景下,投資一個中國免稅渠道商,與其說是看中了傳統的免稅模式,不如說是盯准了中國免稅新政的紅利與中國不容小覷的消費力。
根據穆迪戴維特報告,2011年-2019年,全球免稅市場迎來穩定增長,該類商品銷售額從460億美元增加到820億美元,也形成了Dufry、樂天和新羅三大傳統免稅主體三足鼎立的格局。
到了2020年,這一情況發生轉折。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對國際旅遊市場衝擊巨大;另一方面,2020年7月中國海南離島免稅新政正式實施,將海南離島免稅額度從3萬元/人/年提升至10萬元/人/年,讓海外旅遊消費迅速迴流。
此前,韓國關稅廳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免稅品銷售額約1204億元,排名世界第一,而中國人在韓免稅消費額占韓國總銷售規模的73%。浙商證券研報中也提及,2018年中國居民免稅消費貢獻雖佔全球總量的41%,達2195億元。國人的免稅消費外流比例高達82%。
不過,隨著這一波消費迴流,海南離島免稅消費快速崛起。據海南省商務廳、財政廳,2019年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額僅136.1億元,到了2021年海南10家離島免稅店總銷售額就高達601.73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84%。
中國中免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其營收從2019年的480.13億元迅速增至2021年的676.76億元。2020年期間,中國中免還收購了海南免稅品有限公司51%的股權,開始籌建海口新海港免稅城。
到了2021年,僅中國中免的海南離島免稅業務就佔全年營收近70%,高達470.58億元,占當年海南省離島免稅總銷售額的78%。同年,為進一步進軍海外市場布局,中國中免斥資1.26億元收購港中旅資產公司100%股權,獲得外匯免稅點牌照。穆迪戴維特報告指出,中國中免當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旅遊免稅運營商。
投資免稅龍頭,瀘州老窖照茅台畫瓢
在9名基石投資者中,國內本土白酒製造企業瀘州老窖頗受關注,其投資金額為6.22億港元。
從財務投資的角度,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消費品牌財務投資中免,只是以業務合作夥伴的身份,未必是真正看好免稅業務。免稅業務說到底還是一種零售流通業務,量再大,收益率仍在行業區間範圍內,不是什麼高成長高收益的投資標的」。
瀘州老窖在回應投資中免H股時也明確表示,投資是為了深度綁定中國中免,因為中免作為重要渠道商,也是其拓展海外市場的依託平台。此前,瀘州老窖在2022年經營計劃中提到,公司要加快空白市場布局,海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機會。
事實上,免稅渠道一直以來都是本土中高端酒企的重要外銷渠道。根據Generation Research,2021年旅遊零售市場中總銷售額酒水佔比為8.8%,雖然較香化、時尚品牌份額較少,但仍然是銷售不可忽視的重要品類部分。
本土酒企借免稅渠道出海也並非新事。早在2005年,貴州茅台與全球免稅渠道經營商法國卡慕公司合作,入駐30多個國家、60多個國際機場的300多家免稅店。2017年茅台集團與中免集團就攜手拓展海外市場進行過交流。
此外,中國白酒通過免稅渠道出海,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在免稅店設立一定面積的國產商品銷售區,引導相關企業開發專供免稅渠道的優質特色國產商品,將免稅店打造成為扶持國貨精品、展示自主品牌、傳播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
但值得關注的是,中高端白酒作為中國本土特色的酒類,內需銷售雖一直強勁,但在國際市場並不吃香,作為國內白酒出口規模較大的企業,2021年貴州茅台的海外銷售額為26.2億元,海外收入佔比僅2.47%。
不過,在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看來,渠道商投資的目的不僅是多一個銷售渠道這麼簡單,入股是為了在渠道內獲得更多權重,這體現在商品權重、陳列、銷售等各個方面,「供應商入股渠道,渠道商會給予股東型投資者更大的支持力度,享受渠道增長帶來的收益」。
打價格戰,海南免稅競爭進入白熱化
一方面,資本市場對中國中免反應不一,另一方面,其發展前景也受到挑戰。
招股書顯示,中國中免整體毛利率已連年下滑,從2019年的51.1%下滑至2021年的32.9%;其中免稅商品的毛利率從51.2%下滑至37%。2022年第一季度的整體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39.4%下降至34.3%。
對此,中國中免解釋稱,一方面是銷售成本的增加,包括關稅等相關稅項增加,另一方面是折扣與促銷。尤其是在2022年第一季度,為了應對疫情客流減少和臨時關店,折扣和促銷力度進一步加大。
沈萌對時代財經說,免稅品業務的競爭門檻,主要在於牌照和貨源,當牌照和貨源都不再具有優勢時,最後就只能通過加大營銷力度來保證業務收入。
時代財經發現,近年來中國免稅品市場的限制有所放寬。除了中免外,2020年至今已有三個實體獲授免稅牌照,還有多家企業正在申請中國免稅牌照。此外,國際旅遊零售營運商均藉機布局中國免稅市場。
競爭格局的變化在海南離島免稅市場表現得尤為顯著。2021年,瑞士免稅巨頭Dufry與海南控股合作的全球精品免稅城在海口開業,會員系統實現全面對接。同年,海南旅投免稅品有限公司則與另一巨頭韓國新羅合作。
此外,海南免稅經營主體數量也有所增加,數據顯示,2020年中海南省商務廳公布的海南離島免稅經營主體僅中國中免1家,離島免稅店4家。到了2021年底,海南離島免稅經營主體已經增至5家,離島免稅店則增至10家。
中國中免的大部分營收來源正是依靠離島免稅。2021年,中國中免在海南的5間離島店營收佔據2021年公司總營收的69.5%,高達470.58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這一佔比更是達到72.1%。
「未來,整個海南市場的競爭一定會越來越激烈。」王國平認為,由於海南旅投、海南發展等後來者剛進入市場沒有太大的優勢,價格戰是首選策略,中國中免只能跟上,「對於中免來說,免稅渠道常見的產品和品牌,毛利率會進一步下降。」
免稅渠道的競爭或從產品售價上能窺得一二。時代財經注意到,海南市場免稅經營主體折扣差異並不大,但大部分品牌的免稅到手價遠低於國內專櫃零售價,部分產品價格僅為專櫃價的5折。
而不同免稅經營主體價格也不一。例如,在中國中免旗下cdf海南免稅APP,兩支100ml雅詩蘭黛小棕瓶精華售價為1227.85元,而同一款產品海旅免稅小程序售價1284.52元,另外還贈送6支15ml小樣;一款肌膚之鑰CPB隔離在cdf海南免稅APP售價296元,而在海旅免稅售價為284元。

圖片來源:東北證券研報
多家上市公司入局免稅業務,燒錢大戰難以避免
如果說價格戰引起的毛利下降已經成為中免迫在眉睫的問題,那麼,隨著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爭取免稅牌照,入局免稅領域,則是中免更值得憂心的問題。
作為免稅龍頭,中國中免一直依靠近乎壟斷的免稅牌照維持行業地位,不過,時代財經了解到,除了越來越擁擠的海南免稅市場,更多企業也對旅遊零售市場虎視眈眈。王府井就是其中之一,王府井不僅收購海南奧特萊斯旅業100%股權,今年8月王府井還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在積極爭取落地北京口岸免稅項目。

圖片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此外,百聯股份、武商集團、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南寧百貨、友阿股份、中百集團、步步高、東百集團、海印股份等均表示已向相關部門遞交免稅商品經營資質申請。
「理論上講,新批的牌照都會衝擊中免的市場。除了海南市場的競爭,王府井的市內牌照是被認為潛在顛覆中免的強勁對手。中免的口岸、機場店都遠離市區,王府井的店存在改造可能,又都位於市區,所以這次中免準備新增不少市內免稅店。」王國平認為,激烈的競爭讓中國中免著急著鞏固國內渠道,並選擇赴港融資。
根據招股書,中國中免對國內市場的投入的確佔比不小。此次赴港募資約48.8%的資金計劃用於鞏固國內渠道,包括投資主要機場的約8間免稅店、約20間其他口岸免稅店、約20間有稅旅遊零售項目內免稅店等。
但是受疫情影響,中國中免的最新業績情況並不理想。招股書中透露,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中免收入、毛利及經營利潤低於2021年同期,並且收入、毛利及經營利潤的下降幅度比第一季度的下降幅度更嚴重。原因依然是門店關閉、上海的物流及運營中斷、折扣及促銷活動加深以及整體消費減少。
儘管疫情與競爭環境給中國中免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王國平認為,中免相比其他免稅經營主體仍有較大優勢,「中國中免的供應鏈支撐能力明顯優於其他渠道商,自采渠道能夠保證更低的成本價和更高毛利的獨有產品,而其他供應鏈話語權不大的渠道後來者,只能犧牲利潤來做市場」。
不過,他同時指出:「免稅的盤還可以做得更大,真正大的競爭還沒開始,燒錢大戰也難以避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國的免稅市場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23年中國免稅銷售規模同比增長71%至13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