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的都變美變帥了
不信你試試
關注成棒,成就更棒的自己!
棒球,由於這個運動在我國大陸還並沒有普及,所以很多人對棒球都是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那麼今天棒棒君決定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棒球的知識。
棒球的起源與歷史棒球,最先是由英國的板球演變而成的。直到1843年,紐約曼哈頓地區組建了一支由消防隊員構成的球隊——紐約燈籠褲隊,他們制定的一系列規則才構成了現代棒球規則的基礎。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棒球成為疲於戰爭的士兵的精神食糧。每一連隊各自組成球隊,利用戰爭之餘舉行對抗賽。正因為如此,棒球很快便就在全美普及開來。南北戰爭結束後,職業棒球隊應運而生。1869年,世界上第一支職業棒球隊「辛辛那提紅長襪隊」成立了,這支球隊就是現在美國大聯盟的「辛辛那提紅人隊。
棒球在日本
1872年前後,棒球開始傳入日本。當時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熱心於吸收外來文化,對於棒球這個從來沒見過的新奇運動自然也不例外,很快便成了學生間的新寵。不過,當時的玩法並不如現代棒球複雜,只有簡易的投球與擊球規則而已。
直到1878年,日本棒球才有了較大的發展,成立了日本第一支正規的棒球隊「新橋體能俱樂部」。此後,日本各地學生隊陸續結成,日本棒球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1895年,由於中日甲午海戰的失利,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棒球也隨著日本的殖民統治被一併帶入台灣本土。1990年,中華職棒聯盟最終成立。
棒球在中國
你可能想不到棒球傳入中國大陸的時間比台灣還要早一些。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在美國耶魯大學留學時,曾經在當地的留學生組成一支棒球隊。1881 年,歸國留美、留日的學生把棒球運動帶回中國,不過較為可惜的是中國此後經歷了太多的動蕩與變革,因此現如今中國大陸棒球發展程度遠不如台灣以及日本。
(第二排右邊第二位 詹天佑)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是梁扶初(1892~1968),又名梁澄樹。早年旅居日本橫濱,組建的華僑棒球隊奪得橫濱聯賽冠軍震驚華僑界。歸國後,與其子不遺餘力投入普及棒球運動的事業中,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棒球之父」。
(右邊第一位 梁扶初)
如何看懂棒球比賽
比起對棒球歷史的了解,可能更多人更想了解,如何看懂一場棒球比賽?首先呢,我們來先了解下一場棒球比賽要怎麼打?就像足球有上下半場,籃球有四小節一樣,棒球也有自己的比賽安排。正式的棒球比賽每場有九局,每一局又分為上、下兩個半局。雙方在一局比賽中攻守交換,最終按照雙方的得分多寡來裁定勝負。至於進攻與防守的先後順序一般是通過抽籤或者按照主客場決定。(具體詳細規則,可參考棒棒君前面有寫過的文章:
帶你快速了解棒球怎麼玩兒!
棒球比賽如何得分首先大家要先了解一點,棒球與足球還有籃球不同,後兩者的攻防轉換就在一瞬間,而防守反擊則是一種有效的得分手段。但是對於棒球來說,每個半局中只有進攻方才能得分,防守方唯一的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少讓進攻方得分,甚至不得分。
進攻方的擊球手上場時只能站在本壘旁邊的打擊格內。當他順利的把來自投手的球打出去後,就可以丟掉球棒,向著一壘方向奔跑。這時他的身份就從擊球員變為了跑壘員。他跑啊跑啊跑,終於跑到了一壘,踩一下,就算 SAFE 了(即安全上壘)。
跑上一壘以後呢?進攻方則會派出下一個擊球手,繼續打,打完繼續跑,踩上二壘。以此循環直到跑回本壘,則算是得了1分。一個半場中只要進攻方不出局,後面的擊球員就會依次上壘,直至跑回本壘。不過要注意的是,每個壘包上只能有一個跑壘員。
但是一旦出局,這個擊球員或是跑壘員就不能再留在場上。三人出局的話,無論壘上是否還有進攻方成員,都立即結束半局,與對方攻守交換。
(具體詳細規則,可參考棒棒君前面有寫過的文章:
帶你快速了解棒球怎麼玩兒!
防守方如何阻止得分前面已經說過防守方會上場九人,按照他們的守備作用來說可以簡單分為3類:投手→投球;捕手→接住投手投出的球;其他人→接住擊球員打出的球。
事實上,棒球比賽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集中在投手與擊球員之間的對決,所以咱們就先從投手說起。
一個隊有一個好投手,那就離勝利不遠了。相信各位都聽過「三振出局」這個詞吧?即擊球員面對投手投來的好球三次揮棒不中,於是只能出局的意思。
那麼有朋友就會問了,讓投手把球都投到擊球員打不到的地方不就行了?然而並不能這樣,棒球規則要求投手必須將球投在擊球員有可能擊打的範圍內,這個範圍就叫做好球帶,好球帶以外的球則為壞球。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無論這個球原先是好球還是壞球,只要擊球員揮棒了都算作好球。
(具體詳細規則,可參考棒棒君前面有寫過的文章:帶你快速了解棒球怎麼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