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才女,而在這些人當中,上官婉兒經常會以才貌雙全、心思縝密的形象出現,只要說到才女,必定有人會提起她。按理說,既然她的文采和才能均屬一流,如此優秀的小姐,配得上歷史中的任何才子。但實際上,細看史書就會發現,上官婉兒更傾向於那種主動出擊追求自己想要的那種女性,像如趙飛燕姐妹、夏姬、胡皇后、洪宣嬌、魚玄機等都屬於這類型。這和「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糟糕的是,上官婉兒也帶了「壞」的屬性,甚至可以和歷史上的蘇妲己、山陰公主兩人一起,三個並列前三。
公元664年,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為支持當時的李治,站錯隊被武則天定罪,包括婉兒父親在內的多人被問斬,母親鄭氏被貶為官奴。但無論多麼辛苦,鄭氏都堅持供女兒讀書,而天資聰穎的婉兒也沒有令母親失望,她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而且寫東西提筆就來,不一會就可以寫出一篇令人讚歎的文章。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官婉兒長得落落大方,溫婉端莊,氣質完全不輸給其它王宮貴胄的女兒。
上官婉兒13歲的時候,她的名氣越來越大,武則天聽說自己國家有這麼個天才少女,便招她進宮面試,也上官婉兒也把握住了這次面試,成功翻身。婉兒在面試中,幾乎沒怎麼想,直接揮筆而就。婉兒的文采當場征服了武則天,武后當即解除了母女倆的奴隸身份,並任命婉兒為自己的專職女官,我們現在稱為行政秘書。之後,武則天下達的詔書,大部分都是上官婉兒所寫。
上官婉兒除了在工作中得到武則天的賞識之外,私下裡,武則天和男寵張宗昌快活也不避諱她,可以說私底下就是好閨蜜。可是後來的一天,上官婉兒居然也和張宗昌幽會,當場被武則天撞破,氣得武則天當即拔出金劍,插進了上官婉兒的前髻,大聲訓斥:「你敢碰我的男寵,我要你的命。」
上官婉兒也是膽大妄為,武則天是什麼人,她連李唐朝都敢敢搶,區區一個行政秘書居然敢搶主子的男寵?上官婉兒和張宗昌趕忙跪下求饒,才平息了武則天的怒火。但是穿過前髻的利劍,在上官婉兒額頭划出了一道傷口。於是上官婉兒在傷口那裡刺了一朵梅花作為掩護,不料這朵梅花妝後來引領了唐朝裝扮的潮流。
被收拾過一次後,上官婉兒老實多了,開始學會曲意逢迎,逐漸地又討回了武則天的寵愛。從聖曆元年開始,武則天安排她代為處理官員們送上來的奏章,權力越來越強大。漸漸地,文武百官發現,上官婉兒雖然沒有被封為丞相,卻在行使丞相的職權,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掛名的丞相。後來武則天在和張宗昌提到上官婉兒的時候,還滿意地稱她為賤蹄子。
時間來到神龍元年,一幫以張柬之為首的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變革,武則天被迫退位。之後,唐中宗李顯重新上位,上官婉兒被安排專門起草詔令,中宗也對她非常信任,並將上官婉兒封為昭容,將她的母鄭氏封為沛國夫人。
有了名號,按理來說應該滿足了,可上官婉兒卻不開心,她一直想念和她私通的武三思,而武三思的能力也讓她很滿足,所以她常常感嘆自己命途多舛。中宗年紀大,各方面都不如年輕人,中宗的老婆韋皇后也對中宗不滿意,於是上官婉兒又將武三思推薦給當權的韋皇后,韋皇后試用之後非常滿意,而上官婉兒則一舉成為韋皇后身邊的紅人。
中宗頭上那誘人的綠色,就是上官婉兒給染的。
由於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的加入,韋皇后的團隊實力大增,性格軟弱的唐中宗被完全架空了。在魏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的支持下,上官婉兒和武三思處決了張柬之、桓彥范等五個正直的大臣,一時權勢熏天。太子李重俊看到韋皇后團伙的所作所為,大怒。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和左御林將軍李多柞借口皇帝下詔,帶了三千兵馬殺向武三思府邸,當場幹掉武三思,緊接著準備收拾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逃到唐中宗和魏皇后面前,把情況添油加醋說了,臨了還不忘加一句:「太子這次的用意,估計是準備先殺婉兒,再殺皇上和皇后啊。」中宗耳根軟,一聽這種情況,當場大怒,命右御林將軍劉景仁率領萬千御林侍衛反擊,太子李重俊兵敗被殺。太子死後,上官婉兒居然建議韋皇后用太子的頭顱祭拜武三思。 可見當時的風氣敗壞到什麼程度,即使是武則天下台之後也還留著遺毒。
別看上官婉兒是個女子,做起事情來照樣心狠手辣,而且心思很細,把溜須拍馬玩得非常熟練。她向中宗提建議設立修文館,邀請了當時的名詩人和其它文化名人,為中宗、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寫詩作賦。由於有當時的有名的詩人的參與,寫出來的詩歌優美動聽,被廣泛傳播,幾位大領導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上官婉兒也因此更受他們寵愛。
很快,上官婉兒又勾搭上了年輕有為的崔湜。但畢竟上官婉兒是在宮內,崔湜在宮外,人多眼雜,怎麼辦?上官婉兒不愧是才女,腦子比別人靈活,她又去找中宗撒嬌了。以開拓視野、方便遊玩為名,讓中宗安排工人,將修建在她居住的院子里的人工湖打通,讓它和外面的水域連接起來。這下好了,崔湜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叫一個方便。
在上官婉兒那裡得到好處之後,這崔湜居然帶著崔蒞、崔液、崔滌另外幾個人進宮,一起侍奉上官婉兒。一艘船來了4個,上官婉兒高興得合不攏嘴。從那之後,無論是做什麼,四兄弟都形影不離。
景龍四年,太平公主走上前台,上官婉兒一看情況有變,馬上脫離韋皇后的陣營,加入太平公主這邊,唐中宗、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很快被賜死。看到大局已定,太平公主便和上官婉兒一起起草詔書,立溫王李重茂為睿宗,相王李旦參政。
不過,變化也來得很快,僅在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領御林衛入宮,剷除了韋皇后的遺黨。嗅覺敏銳的上官婉兒預感到自己即將要大難臨頭,便將她和太平公主的擬的詔書給領軍大將劉幽求,再次想用撒嬌這招,請劉幽求幫他們在李隆基面前說說好話,放過自己。李隆基一聽,馬上說:這個女人,在宮中亂來,敗壞皇室名聲,褻瀆皇宮,肯定不可能輕饒了她。今天不把她除掉的話,一定會是個隱患。隨即命人將上官婉兒處死了。
直到開元年間,唐玄宗顧念她的才華,才讓史官將她留下來的32首詩收錄到《全唐詩》裡面,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彩書怨》。
上官婉兒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她的文才在當時可謂天下第一,就連武則天也曾想讓她成為新的女皇帝,但沒有好好把握住手中的大好局面,生動詮釋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其實,上官婉兒從一個奴婢女兒,做到手握丞相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情況下,只要她謹言慎行,風風光光走完這一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然而,她卻被野心蒙蔽了雙眼,將令人羨慕的才智用在錯誤的地方,最終還是難逃因果。如果時間退回到她還是那個第一次站在武則天面前的孩子的時候,她還會選擇同一條路嗎?很可惜,人生沒有假設,歷史也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