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2022年07月05日01:48:18 熱門 1703

多面鄭智化的叛逆往事……

不久之前,60歲的鄭智化在Facebook上發布一幅毛筆字,「當你是非判斷都被意識形態蒙蔽,你不自覺地成了冷血貪婪陰謀者最大的幫凶」,並配文「沒有自覺能力的呆丸人」,以此抨擊台灣疫情下部分民眾被蒙蔽的情況。這導致鄭智化的Facebook賬號被禁言24小時。之後,鄭智化發帖「誰才是仇恨的始作俑者!」並就此關閉該賬號。

翻看鄭智化的Facebook發文,這不是他第一次針砭時弊。疫情初有苗頭,台灣人哄搶衛生紙,鄭智化稱其為「安屎之亂」。為免費吃鮭魚,台灣一批年輕人將名字改成帶有「鮭魚」的名字,他又說「辛丑年的鮭兒子,認祖鮭宗」。台灣注射日本疫苗後,發生多起老人猝死事件,鄭智化發聲「在大有為政府的帶領之下,台灣迅速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圖片:網路

言辭犀利、不乏幽默,鄭智化這個名字迅速在內地社交網路中火了起來。了解他的人淡淡一笑:還是那個沒有學會克制和圓滑的化哥啊。年輕一代則真心誠意地在評論區提出疑問:鄭智化是誰?

鄭智化,中國台灣省人,身上常常被提起的標籤是「演唱了《水手》《星星點燈》的歌手」「勵志歌手」。但只要翻翻他的作品集就能輕易發現:所謂「勵志歌手」,實在是對他作品價值的窄化。從1988年的《老幺的故事》算起,到2009年《中國的孩子》結束,20多年來,鄭智化發行了十多張音樂專輯,創作內容除了常規的情情愛愛、追求夢想以外,還描述了大量認真生活的小人物、以及自己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觀察。

這與上世紀80年代末台灣歌壇的流行趨勢之一是一致的。80年代,台灣社會發生巨大變革,歌壇也隨之出現一批反思時代的人文歌手,對社會和民生充滿關懷。羅大佑唱著「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描繪出一個獨自在異鄉荒野中行走的孩子;鄭智化寫出《老幺的故事》「黑色的煤渣,白色的霧」,道出挖礦人生長在礦區的宿命。

有意思的是,隨手在網路中一搜,鄭羅二人的比較在今天依然是一個熱門話題。「擁鄭派」與「擁羅派」各據山頭、刀光劍影,但大體能達成一致的是:羅大佑的音樂創作更多是一種知識分子的注視,如哲人般站在一旁冷靜思考;鄭智化的創作更平民化,從個人的生命體驗去思考人生和社會,是以小寫大。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老幺的故事》專輯封面,圖片:網路

相比於其他接受過正規音樂系統訓練的音樂人,亦或現如今憑藉長相就能晉身歌壇的流量偶像,鄭智化的爆紅經歷獨屬於那個時代。他不會任何樂器,也不懂什麼樂理知識,作曲都是自己哼出來,由專業樂手進行記錄,所以,他才會在採訪中說「我自己就是個樂器」。論外表,小兒麻痹導致他一生都要依靠於拐杖。他曾在多個場合提起,從未覺得自己是明星,而是一個精神富裕的人。

在這個意義上,鄭智化在90年代的走紅,是平民式的勝利。「它有一種帶土的味道在裡面」,2005年,鄭智化「鄭氏影響」演唱會在北展劇場舉行時,吉他手龍隆這樣評價鄭智化的作品。另一位吉他手、虹樂隊前成員江建民則調侃,「中國有好多做什麼酒吧、夜總會這些彈琴的,都是彈著他的歌在掙錢,實際上都應該付他學費。那種味道,我還真彈不出來,我這真不行……不是難,他內心那種東西,我沒有。」

多年過去,鄭智化的Facebook發言突然引發熱烈討論,拋開裹挾其中的民族主義情緒,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曾帶給一代、甚至兩代人最真實的力量,影響了一代、兩代比較敏感、纖細、有良知、或者帶著點孤僻的年輕人。而這樣的力量,已經離現如今的歌壇分外遙遠,當周杰倫都沉迷於「胸肌給你靠」的口水詞時,歌迷們能懷念的也只有昨日了。

鄭智化,政治化?

被定義為「勵志歌手」,源於鄭智化在大陸的一夜成名。1992年,作為殘疾人青年歌手代表,他受邀參加央視舉辦的「92聖火晚會」,綵排前,導播猶豫要不要換歌,覺得《水手》歌詞略帶煽動性。結果正式綵排時,聽到他唱歌,台下學生突然安靜下來,慢慢有人開始抽泣。於是,這首歌才保留了下來。後來在不止一個場合,鄭智化提起這一天——1992年8月15日晚上9點15分,「在這一天之前,鄭智化是nothing,這一天之後,鄭智化是個圈」。

不過,就像很多歌手討厭自己的成名曲一樣,因為唱了太多遍《水手》和《星星點燈》,鄭智化自己都有點厭惡了,「就是把我定位錯誤了,什麼『勵志歌手』,這是一個誤會。」

如今回看,鄭智化的第一張專輯《老幺的故事》主題豐富,基本上都來自於他的親身體驗,這奠定了他用音樂講故事、反叛直白、卻又不高高在上的音樂風格。此後的作品,鄭智化一以貫之地秉持著這種態度。

寫單曲《老幺的故事》時,台灣省剛發生過兩次大型礦難。在自傳《墮落天使》里,鄭智化描述當時的感受,「連續兩次礦災,讓我直覺認定九份是個多災多難、貧窮落後、為了生存必須和自然抗爭的蠻夷之地」,他帶著一種「自恃知識分子的良知」和「一股無知的熱血和衝動」,決定為礦工們做些什麼,在九份住了快一個禮拜。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鄭智化自傳《墮落天使》,圖片:網路

在九份的真實體驗讓他輾轉難眠——九份有著在台北永遠體會不到的人情味和安全感,沒人想著要搬走,阿婆的論調更是一種淡淡的宿命,「人都會死!挖土碳啊,不是死在坑裡,就是死在眠床,有什麼可憐?阮老(閩南語,我們老人家)啊,早就看破……」他決定放棄寫文章的計劃,「我只是認清了我和九份的關係,我沒有資格,我只是一個局外人」,「如果我要寫,我要寫海山、煤山兩次礦災所引發值得我們深省的人性問題,而不是把這件事當作一次『具有話題的社會事件』來處理」。

於是,我們聽到了單曲《老幺的故事》:「糾纏的房屋,單純的心,坑裡的寶藏不再有,為何我們不搬走?沉澱的悸動,醉人的酒,阿爸的嘴角喃喃地說,這裡才有老朋友」,「家鄉的人被礦坑淹沒,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慾望淹沒,卻失去了靈魂」。

在這首歌里,作詞人以「我」的視角娓娓道來,寫出一個驕縱倔強、欲擺脫父輩命運的老幺形象。神來之筆是高潮部分,「在物質文明的現場,我得到了一切卻失去自己」,彼時,鄭智化尚在廣告公司工作,因此,這樣的訴說已不僅僅是子一代礦工的視角,而更像是他自己的心靈體驗,惶惶然迷失在都市慾望中。

同樣收錄在《老幺的故事》中的《達奇達奇嘟》,寫的是先天性聽覺障礙的兒童。歌詞近乎囈語,重複簡單,開場就用「達奇達奇嘟,達奇達奇嘟,達奇從來不說話,就是喜歡哭」渲染出一種悲傷溫柔的氛圍。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私房歌》專輯封面,該專輯收錄了鄭智化的經典作品《水手》,圖片:網路

此後,他寫過《補習街》,寫課堂教育和現實教育的矛盾,到最後忍不住發出一連串詰問,「誰能夠擠進那道窄門,誰在門外痴痴地等,誰在操縱這場競爭的遊戲,學歷是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在《中產階級》里,他幾乎句句都以「我」開頭,卻句句看不出「我」的主體性——「我常常喝著可樂,我吃著漢堡……我扛著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越是漫不經心,越令人無所適從,生動刻畫出一群碌碌於世、放棄思考的人。到了1993年的《大國民》,鄭智化的措辭更加激烈,直呼台灣「不再是個適合窮人住的島」。

相比於寫「社會議題」的粗略直白,鄭智化寫「人」的質地更加細膩。《墮落天使》寫一個為了生活出賣身體的風塵女子,風一吹便看見「瘦啊瘦長的鳥仔腳,高高的高跟鞋,踩著顛簸的腳步」,畫面跟情緒都出來了。《你的生日》寫一個流浪者,「我以為他要祈求什麼,他卻總是搖搖頭,他說今天是他的生日,卻沒人祝他生日快樂」,完全放棄了他擅長的情境渲染,卻在前一句的鋪墊下,生動呈現出嚮往精神世界的流浪人形象。

曾經一度,因為歌曲總是批判現實、批判政治,鄭智化的名字被台灣媒體調侃為「政治化」,甚至傳出他因《大國民》而坐牢七年的謠言。很多次採訪,鄭智化不得不耐心解釋,當初寫歌是因為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不是寫的時候就想著要批判。「我非常愛台灣,所以為什麼後期,我一直都在唱閩南語歌,我一直覺得我最喜歡的土地還是這個地方,還是在台灣。雖然很多人從我的歌詞裡面,看到我一直在批判這塊地方,可是就是因為愛,你才會批判」,鄭智化說。

叛逆之氣

在1996年的一段視頻中,主持人魚夫問鄭智化,是不是因為小兒麻痹,導致他對社會強烈的疏離感?鄭智化沒有直接否認,而是說「我如果說不,你一定不相信」,「因為這是一個眼睜睜看到的事實。很多人會認為,一個殘障者,第一個一定很自卑,第二個比較自閉,第三個如果成功了,一定是經過一段風風雨雨,你是怎麼在逆境中求生存,都是這個刻板印象」。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圖片:鄭智化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但其實,小兒麻痹帶給他更多的是一種異於常人的觀察力。兩歲時,高燒引發小兒麻痹;七歲前,鄭智化幾乎都是靠爬行移動身體,「爬行的姿勢是趴著,雙腿走路是站著,天生註定我看東西的角度和其他人不一樣」。由於腳不良於行,小時候,當其他小孩在院里跑著鬧著時,他都在窗口靜靜地看著他們。

至於反叛的氣質,在鄭智化的描述中,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在自傳《墮落天使》里,他寫「智化」二字的由來,是佛語,也是和尚的法號,「可以降服我天生的叛逆之氣」,「(我)跟最小的姐姐之間還有一個哥哥,我出生前他夭折了,算命的說是我剋死他的」。

等到了上學,鄭智化形容自己是一個「問題學生」。小學四年級學會的三件事是「打架」、「做生意」、「談戀愛」;高中轉學後的同學都是中上階級家庭的孩子,單純幼稚,他遂決定轉回原來龍蛇雜處的學校;和國文老師的觀點針鋒相對,導致自己被導師狠狠掌摑;當很多人因為同學的爸爸殺過人,對其敬而遠之時,鄭智化卻喜歡和他在一起,評價這個朋友「為人真實、不做作」。

也是在這一時期,鄭智化喜歡上卡夫卡。他稱卡夫卡是自己「一生的偶像」,「雖然他總是絕望、且赤裸裸地探討人性,很多人都說他的思想很灰色。但是灰色有錯嗎?我相信最深層的知識是一種苦痛!」看到卡夫卡,鄭智化感覺看到了同類,「都太聰明了」,所以有著共同的苦痛,所以洞悉到善與惡之間無解的盲點。

再後來的經歷,很多報道都描述過。他進入台北工專土木工程專業,第一份工作是在工程公司做一個助理工程師,穿著統一的淺藍襯衫、深藍褲子,熱情很快被消磨殆盡。看到廣告公司招聘Copywriter,意外闖入廣告行業,隨後有了廣告歌曲「開心女孩」在大街小巷的傳播。

不過,饒是碰到自己很有熱情的工作,鄭智化仍不忘吐槽,「廣告公司的人講話和一般人完全不一樣,他們會把一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複雜化,然後用不同的角度討論、分析……更可怕的是他們滿口的專業詞,像什麼『strategy』、『Selling Point』、『Target Consumer』……」這樣一番心理活動,即使今日來看,亦是可愛。和他後來的歌一樣,再頹喪憂傷的氛圍,底色卻總歸是樂觀親切的。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圖片:鄭智化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很大程度上,這正是他的真實心態。面對採訪,他總說自己目前為止的人生「一帆風順」,做廣告推出廣告曲,竟被唱片公司的人注意到。一去試音,發現「哦!愛死那支麥克風」。

但最終下定決心由廣告人轉為歌手,還是和他骨子裡的反叛氣質相關。28歲的某一天,他聽到街邊玩耍的小孩正在背他創作的茶品廣告詞「波爸波媽波哥波姐波爾茶」,鄭智化怔在原地,「我到底是在做廣告,還是在做教育?一罐普通的糖水,因為我們翻雲覆雨、用點手法,就可以讓它賣得很好。我們到底是在做正確的事情,還是在賣空氣?」

多個鄭智化

很難想像,現實生活中如何能做一個像鄭智化那樣洒脫的人,身處潮頭,卻在潮漲時退下。1999年,在完成第十二張專輯後,他宣布退出歌壇,因為人生中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延續童年的愛好畫畫,做一個面向全世界的大型社群。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寫歌這件事對他來說不再有挑戰性,也意味著不再有樂趣。他每次寫一首新歌,不過「又是另外一首歌而已」。

二十年來,鄭智化辦過兩次演唱會,一次是2005年 ,一次是2009年的告別演出。鮮有人知的是,2005年,他曾簽約內地的斗室唱片公司,2007年推出專輯《飛鳥》,2009年發布單曲《中國的孩子》。對於《中國的孩子》,他說,「很久以前,我就想寫一首類似比《龍的傳人》更琅琅上口的歌,《龍的傳人》已經寫得很好,但那寫的是一個比較過去的中國,現在的中國需要一個更符合現代精神的東西。」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鄭智化參加《不凡的改變》,圖片:官方劇照

二十年間,鄭智化偶爾上上綜藝。2019年《不凡的改變》第三期,節目組邀請他擔任嘉賓評委,選手方磊改編演唱了他的《別哭,我最愛的人》,鄭智化聽完摘下眼鏡,默默擦淚。《別哭,我最愛的人》本是他寫給已分開的愛人阿媛的一首小詩《曇花》,「今夜我如曇花綻放,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你的淚也挽不回的枯萎」,節目現場,他說這是自己的遺言,言語間近乎哀求,「我真的很不願意麵對這些,你們不要再問了」。

二十年,時過境遷,回頭再看,1999年退出歌壇或許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在90年代文化產品相對貧瘠的時月,一盒磁帶就足以讓文藝青年們如痴如醉,唱著「 口袋裡沒錢,名堂不是很多」走遍大街小巷,哪怕那磁帶是盜版的,「上面貼著別人的照片,寫著鄭智化」。但接著,《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這類網路神曲就如病毒般火了,藉助彩鈴業務滲透到中國大地的角角落落。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為什麼鄭智化被遺忘得這麼徹底」,網友「王東來」的回復獲得122人贊同:很多長紅多年的流行歌手,他們的歌曲絕多數還是男情女愛,「不僅適合戀愛中的男女通過歌曲感受愛情的美好或辛酸,也有利於男生們在KTV或者與女孩約會的地方一展歌喉,博取女生歡心。而鄭智化的絕大多數歌曲都少有這樣的要素,很難想像一個男生跑到KTV去給心愛的女生唱《三十三塊》這種歌曲。」

因為被Facebook禁言,60歲的鄭智化又出名了 - 天天要聞

鄭智化畫展,圖片:鄭智化微博

對於這樣的結果,鄭智化大抵是不在意的。他多次提到女兒出生後自己的改變,越來越包容,以前潔癖到衣服上破了個洞,就不想再穿,「以前很多東西都有原則,什麼事情一定要那樣,現在是一個事情在一個底線之外,我都可以包容」。閑暇時間,他重拾畫筆、做漆器、練書法,2019年還在北京開個人畫展《溺愛》,36幅油畫色彩濃烈,皆為卡通形象。

1992年,鄭智化曾出過一本寫真集《鄭智化私房話》,書里,他真誠剖析自我的多個側面,或許可以概括他的一次次選擇——

「身體內部有很多個鄭智化……

畫畫的鄭智化常常取笑唱歌的鄭智化低俗不堪;

唱歌的鄭智化常常反駁畫畫的鄭智化自命清高。

憂鬱的鄭智化遇到台北的下雨天,就有輕生的念頭;

而勇敢的鄭智化卻永遠一副的無所謂。

有一個鄭智化想成家了;

另一個鄭智化就會輕蔑地說:

何必為了一棵樹;失去整片森林。

有一個鄭智化更不要臉!他一直想拍裸照……」

封面圖片:鄭智化微博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