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一邊辛苦付出,一邊抱怨,讓我生活在自責與內疚中

2022年07月04日21:46:13 熱門 1669

曾經有位來訪者,她是大多數人眼中的精英,生活中陽光正能量,我看過她的文章文筆犀利,分析問題入木三分,而這樣一位優秀的女孩她說她內在有深深的自卑感,她覺得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使媽媽滿意,她常常自責,媽媽一句話就能使她心裡很不舒服。隨著一步步深入地了解和諮詢,深入到了生命中的底層,扯出了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是薩提亞提出來的------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 影響他的一生。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顯然這個媽媽用了一個無效的模式,無效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沒達到教育的目的,沒起到教育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激起了反作用,形成孩子一生的人格模式。

大概有十二種無效互動模式

1.指責—自卑,羞愧,不配得感

2.抱怨—情緒壓抑,內疚

3.講道理—媽媽是對的,我不好,內心無力

4.打岔—內在分裂,心神不安,糾結,拖延

5.討好—外在強大,偽自信,內心沒有力量,內疚

6.發火—恐懼不安,自卑,對抗

7.管控—沒有自我,選擇恐懼症

8.打罵—自暴自棄,極度傷害孩子內心,向內攻擊或向外攻擊

9.軟硬兼施—沒有自主性,迷茫,拖延,潛力無法沒開發

10.冷暴力—無回應之地都是絕境,冷漠,沒有自信,沒有愛

11.侮辱—人格受損,沒有配得感,自卑

12.縱容溺愛—自大,自戀,任性

——轉樹林老師

媽媽一邊辛苦付出,一邊抱怨,讓我生活在自責與內疚中 - 天天要聞


各位不妨對照一下,你踩坑了嗎?或者你的父母踩坑了嗎?

她的童年是八十年代,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整日為家庭操勞,處處為孩子操心,把一個小家經營得井井有條,應該說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媽媽了,但這個媽媽「任勞不任怨」,是一個付出感很強的人,整天的抱怨,說自己一天到晚多麼的累,為了這個家又是多麼的辛苦,一家老小都指著她過日子,如果學習不好真是對不住她。

一旦哪次考試沒有考好,就自己pua自己,覺得自己很差勁,對不起媽媽。而內心深處、潛意識中對媽媽愛不起來。這個女孩清楚地記得,到了飯點,媽媽擺好一桌的飯菜,馨香可口,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上桌準備吃飯的時候,媽媽卻扭頭去洗衣服了。媽媽讓孩子們快吃了去上學,孩子們雖然在吃飯,但內心卻充滿了愧疚。媽媽多辛苦啊,媽媽還沒吃飯那,媽媽又要吃剩飯了。媽媽在一家人都吃飯的時候,偏偏自己去幹活,好像是在為家人付出,那麼的偉大。可是卻有點讓孩子對這個媽媽著實愛不起來,為什麼不能晚會兒再做家務,為什麼非要在所有人吃飯的時候,你要去洗衣服。

媽媽的本意並非是讓家人感到內疚,而是她內心渴望被看到,通過不斷的付出證明自己的價值。媽媽無心的行為,卻讓孩子感受到了負罪和內疚,所以這個孩子一直很討好媽媽。

媽媽一邊辛苦付出,一邊抱怨,讓我生活在自責與內疚中 - 天天要聞

成年後,自認為很孝順,逢年過節都給媽媽寄錢、買禮物、金銀首飾,但就是不願意回家,每次放假都以各種理由推脫。媽媽說這個閨女白養了,不孝順,女孩很委屈,我往家裡寄了那麼多東西,冰箱、空調都是我買的,每個月幫家裡交電費,媽媽渾身上下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己買的,怎麼就落下一個不孝順呢?女孩遠嫁,就像《紅樓夢》中的探春一樣吧,遠嫁雖苦,但誰又能說風箏斷了線不是更大的自由那。婚後兩年,女孩當了媽媽,月子里媽媽來伺候她,媽媽是愛自己閨女的,各種細心照料,但還是會指責,指責她遠嫁,指責她不經常回家,指責辛辛苦苦把她培養成了大學生,不去當醫生,不去考公務員,指責她不會做家務,指責......終於在某天下午,所有積壓的情緒在那一刻爆發了,母女兩人大吵了一頓,媽媽負氣當天回了家,女孩哭了個昏天黑地。

當我們看見了問題,改變也就開始了。

茫茫眾生中很多人是習慣性地生活著,婚姻不幸福,在婚姻中找不到親密感就疏遠冷漠,就當沒那個人;孩子教育出問題了,就講道理,道理講不通就連哄帶騙,哄不好就指責甚至打罵;職場出了問題,就辭職逃離.

人生有八十一種苦,比如親子教育、夫妻關係、買房買車、升官發財、拖延、散漫等等,可這些苦吃了是白吃的,今天吃了苦明天還得接著吃,因為你今天教育不好孩子,明天依然還是教育不好,今天你因為拖延而自責,明天還是會拖延,這是人格的自動駕駛模式,是慣性在作祟。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怎麼渡,成長和改變,看到自己的無名,覺察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媽媽一邊辛苦付出,一邊抱怨,讓我生活在自責與內疚中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我們會掉到情緒里呢?為什麼會緊張會焦慮?

都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察覺。

當失去了察覺,我們就會掉進情緒,會被情緒淹沒,看不到問題的真相,而媽媽的指責抱怨只是癥狀和表現而已,它不一定是問題。
當人失去察覺,就掉到頭腦的分析、判斷、歸納、總結、猜測、想像、演繹里,你就一定會掉進情緒。頭腦是個二貨,它的本質是二元對立,不是好就是壞。也就是當媽媽開始指責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媽媽的情緒是有問題,覺得不好,貼了一個標籤,從而掉進情緒,做了情緒的奴隸。當你活在過去,那些經驗和體驗,曾經的負荷,無效的信念,會讓我們掉進各種各樣的情緒里,比如自責,愧疚,傷心;而活在未來,活在想像里,就會掉進焦慮、緊張、憤怒和恐懼。

而問題不是用來解決的,是來體驗、享受、品嘗的。藉助問題走進我們的內在,去感受升起了什麼樣的情緒,勾起什麼樣的負荷,這些壓抑的匱乏是什麼?

母女緊張的關係,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是非常好的資源,照見的是彼此生命內在的狀態。

媽媽一邊辛苦付出,一邊抱怨,讓我生活在自責與內疚中 - 天天要聞


媽媽之所以說閨女不孝順,是因為孩子從來沒看見媽媽的感受,媽媽希望全家人都看到自己的付出,看到自己的辛苦,她用更多的付出來獲取大家的關注,一旦得不到就開始抱怨指責,牢騷滿腹。媽媽一方面真心愛著自己的家人,一方面內心自我價值感低,需要家人的肯定。像不像很多婚姻中的女性,一邊付出一邊抱怨,最後出力不討好。如果你也是這樣的婚姻現狀,走近我,我陪你走出去,看到更明朗的天空,享受婚姻的親密。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原則,誰的情緒誰負責,我們不能像個孩子一樣指望周圍人滿足你所有的期待,得不到還賭氣。觀察情緒背後有著怎樣的期待,無效的信念,過往的傷痛負荷。在體驗中,女孩看到媽媽操勞了一輩子,辛苦一生,真誠的向媽媽懺悔。她說:「我要感恩自己的成長,媽媽還在,我可以贖罪。」母親節她給媽媽買了一把並不算太貴的牛角梳,提議給媽媽梳頭試試效果,媽媽答應了,她梳理著媽媽稀落的白髮,從心底說出了一句話:「媽,為了我們姐妹,你辛苦了。」媽媽長出一口氣說:「說那些幹嘛。」媽媽那天格外的快樂,眉頭是舒展的,嘴角是上揚的,女孩心裡照進了陽光,她好想去抱抱媽媽,但又有點害羞,兒子鼓勵:「想去就去啊。」媽媽在炒菜,女孩在後面摟住了媽媽,媽媽寵溺地說:「你還小啊?還要抱抱,還吃奶吧?」

媽媽一邊辛苦付出,一邊抱怨,讓我生活在自責與內疚中 - 天天要聞


女孩通過個人成長療愈了自己,活出生命的本色,不再活在原來的捆縛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也療愈了媽媽,媽媽渴望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的心理感受被充分的滿足,當媽媽體驗了這種滿足感,便停止外求,這才是最大的孝。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