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後的醫療「三重門」,康復行業該何去何從?

2022年07月04日19:17:08 熱門 1968

兩會後的醫療「三重門」,康復行業該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有人曾說過:上帝在人類的筆記本上畫了兩扇門,一扇叫「三重門」,一扇叫「羅生門」,他用一個建立「鎖住」規則,用另一個改變「打破」規則。

而「康復行業」作為一個被評為未來十年最有價值的事業、新醫改背景下醫院發展轉型重要的選擇目標也未能倖免,正被困於兩門之間……

一重門,康復規培制度,處方權懸而未決?

「三重門」的典故來自於《中庸》,原文中是「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

大致意思是:君王認為治理天下只要能夠做好議訂禮儀、制訂法度、考訂文字規範這三件重要的事,就算基本履行了君主的責任,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大的過失。

言外之意是表明規則的重要性,正所謂萬事發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恰與本文所言康復行業之現狀不謀而合。

兩會之上,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凌鋒建言:建立康復規培制度,爭取處方權

「建議及時修訂相關條例,由「醫、葯、護、技」4 類,改為「醫、葯、護、技、康」5 類職務。目前關於康復治療師的培訓缺乏一個統一的培養方案,需要建立統一的康復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康復治療師不應該是一個機械的執行者,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康復治療師是每天和病人互動最多的那個人,申請爭取康復治療師醫囑處方權。」

康復行業的規培制度與處方權正是該行業的核心矛盾點。

「沒有處方權,康復醫生就是機器人!」

「當患者詢問醫學知識時,感性上我想傾囊相授,但理性上我並不能,因為這是違法的!」

「康複選擇對患者友善,但並沒有選擇對醫生友好!」

……

目前,康復醫師多數來源於神經內外科、心內科、中醫科和骨科等,他們以臨床醫學學位畢業,是可考取執業醫師證書,擁有處方權的。

但真正專業學習康復治療學的學生卻並無此待遇,經過四年內外婦兒的「摧殘」後,他們將取得理學學位,要知道該學位是無法考取執業醫師證的,更無法得到職業註冊和處方權。

有的同學通過研究生考試,學習了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的研究生課程,但是根據2014年的職業醫學資格證參考條件還是不具備參考的資格。也就是說儘管你研究生畢業為醫學碩士學位,但是決定你能否考取醫師資格的為本科學歷,這讓無數康復學子心碎。康復治療師作為康復治療項目的直接執行者,是實實確確的需要給患者開展直接的醫療服務。

兩會後的醫療「三重門」,康復行業該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2021年康復治療師集體倡議書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殘聯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主要是為健全康復的服務體系,加強康復的隊伍建設,提高康復的服務能力,推進康復領域改革創新和康復服務高質量。

該《意見》預計到2022年,能建立一支數量合理、素質優良的康復專業隊伍,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6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0人。到2025年,每10萬人口康復醫師達到8人、康復治療師達到12人。最終實現多元化康復服務,多領域康復服務,讓人民群眾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復醫療服務。2022時限已到不知道懸而未決的康復規培制度和處方權,此次能否一錘定音。

二重門,康復治療師的未來到底在哪?

兩會之上,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校長曾芳獻策:將中醫康復學等新專業納入公招考試專業分類目錄

「將中醫康復學等新專業納入公招考試的專業分類目錄中,與教育部門在專業目錄設置上保持一致,並形成長效聯動機制,為新辦專業畢業生就業解決後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言:加快康復治療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將康復治療師錄入新版國家執業大典,完善康復治療人員的職業分類,納入國家執業分類統一框架;從國家層面建立康復治療師執業資格准入制度,推動康復服務體系規範建設;完善暢通康復治療師職稱晉陞渠道,匹配康復服務的快速發展需求。」

根據2016年公布的數據,我國每10萬人口中僅有1.4名康復專業技術人才,遠低於每10萬人口15名以上物理治療師、8-10名作業治療師的國際標準。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人,約佔當年全國人口總比例的6.09%,僅有10%的殘疾人能夠得到康復醫療服務。

國家衛計委等部門在2016年發布的《中國醫改聯合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達到3億人,僅有4.66%的國民具備慢性病預防素養;1242萬名腦卒中患者中,有3/4存在不同程度殘疾,均需要康復治療。

但是在中國,提起康復治療師很多人立馬會跟「理療師」、「按摩師或推拿師」、「技師」劃等號,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由於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起步較晚,因此在國內存在許多弱點,甚至空白,康復治療師隊伍的來源複雜,五花八門,參差不齊,康復治療師的個人職業前景更是猶未可知。

言至於此,筆者也不知道此次「將中醫康復學等新專業納入公招考試專業分類目錄」與「加快康復治療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建議是否意味著康復在選擇對患者「友善」後,也選擇了對醫生「友好」呢?

三重門,康復費用何時能納入醫保報銷,健康中國是否只是一紙空談?

全國人大代表雷冬竹獻策:孤獨症康復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篩查納入免費兒保篩查

「根據數據顯示,國內孤獨症發病率為0.7%,14歲以下兒童孤獨症患者就高達200多萬。而對於孤獨症唯一有效的康復治療,其費用高達每年6萬元,且不能進行醫保報銷。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多部門聯動,將孤獨症篩查納入免費兒保常規篩查,建立『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孤獨症患兒搶救性康復及生命全程幫扶體系。同時,將孤獨症康復訓練費納入特病報銷管理範疇。」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衛健委主任馬秀珍建言:發展康復醫療事業,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優化調整康復醫療布局,推動部分綜合醫院轉型為康復專科醫院,推進二、三級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以需求為導向規範康復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康復相關專業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在職培訓等;進一步增迦納入醫保的康復項目,建立合理的急性後期康復護理醫保支付制度。」

心理康復是全面康復的措施和工作內容。以心理學為指導,通過對殘疾人的心理診斷、治療及訓練,改善其認知功能、情感障礙及不良行為,使之正確對待殘疾及其影響,最大限度地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兩會後的醫療「三重門」,康復行業該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以孤獨症為例: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為62/10000,相當於每160個兒童中有一位孤獨症兒童。而且一般來說,8歲前是孤獨症的最佳干預期。其中,3歲前是孤獨症兒童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年齡越小,大腦發育的可塑性越大,所以早發現、早干預是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策略。

所以「孤獨症康復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篩查納入免費兒保篩查。」也可以說是對健康中國最直白的建議也是質問。

文/達尼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