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2022年07月04日09:37:20 熱門 1523

近期,最熱門的影視劇非《夢華錄》莫屬了。近些年,古偶劇層出不窮,《夢華錄》並未與此類傳統題材的模式有太大出入。那它為何能夠火爆?

在原有結構和類型的基礎上,《夢華錄》增加了一些當下能夠吸睛的元素,如很受關注的女性友誼、女性自主與奮鬥等議題。同時,劇中男女主角的浪漫純潔之愛也讓不少觀眾「上頭」。這讓劇集出現諸多新意以及讓人眼前一亮的段落。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夢華錄》劇照。

在劇中,有許多傳統古偶以及當下許多此類戀愛劇的典型設定。或許正是因此原因,才會導致《夢華錄》剛出幾集之後就在網上引起一些爭議,而其中對傳統的戀愛模式以及「雙潔」問題的討論最受關注。

所謂「雙潔」,即是指男女主角對性與感情都需要保持一種貞潔規範。這一點,同時具有先鋒性與保守性。如何理解這一貞潔觀念的兩面性?這篇文章就從這裡開始,圍繞「貞潔」討論了「五四」前後及至今日,愛情與性觀念的複雜變化與矛盾糾葛。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到,越是身處變化繁多的社會,人們反而越是渴望一種「純潔浪漫的愛情」。

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對於古偶或是以俊男美女戀愛作為核心的故事類型而言,它們幾乎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矛盾性。

這一點或許可以通過現代中國文學誕生時的兩類故事模式進行對比。一是廣受歡迎且其傳承和歷史悠久的通俗愛情、言情小說,如近代的鴛鴦蝴蝶派作品;另一類則是以魯迅《傷逝》為代表的涉及青年人自由戀愛的小說。此類小說往往具有強烈的批判和揭露社會問題的目的,作為故事核心的男女戀愛往往會成為一個表現更加複雜的社會、家庭與壓迫等嚴肅問題的核心場域。而這兩種類型都涉及年輕男女愛情之間的差異,許子東曾以一個形象的例子來區分:「一男一女」的往往是通俗言情小說,「一男多女」的則大多出現在嚴肅文學中。

對於此類言情小說而言,它們從一開始在感情問題上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或更準確地說,導致此類故事核心的「一男一女」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現代愛情的典型特徵。在鴛鴦蝴蝶派的小說中,「一男一女」模式代表著彼此的忠貞、純潔和愛情的偉大,區別於傳統《金瓶梅》那樣的不平等情感關係。也正因此,我們才會在「五四」小說中看到年輕男女們通過自由且專一的戀愛來對抗傳統的家族壓迫與封建式的兩性關係。而當時通俗言情類小說把這一模式與傳統「貞潔」意識形態下的故事類型進行結合,從而奠定了其後此類小說最基本的故事模板。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夢華錄》劇照,圖為趙盼兒與顧千帆。

《夢華錄》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樣繼承著傳統的這一故事樣式,並且因為在其中被表現得十分鮮明,而引起觀眾們的注意。因此,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對男女主角性與情感純潔(「雙潔」)的要求。

如一些文章指出的,「雙潔」這一概念原本出自網路文學,尤其是女性向故事類型,如耽美等。早期的耽美文學中充滿了對傳統異性戀浪漫愛情故事模板的顛覆與瓦解,由此出現了許多出格的情感關係、人物類型與形象,再加上其中對性的關注、想像與創造,讓此類故事往往會挑戰主流的情感與倫理模式。恰恰是在這一背景下,之後的耽美文學開始進行了一場故事類型內部的轉變,即從早期的渣男遍地與性愛泛濫轉向一種更加專一與性約束的模式,對於故事戀愛雙方的情感與性貞潔的要求隨之興起,從而漸漸形成了當下我們所知的「雙潔」規範。

因此,「雙潔」本身是在特定文本與故事類型中出現的標準,並且它的出現本身並不具有強烈的消極性,我們甚至也不能由此認為它是保守的。因為「雙潔」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恰恰是為了對抗主流異性戀言情小說中對男女雙方不同的情感與性道德標準。就如拉德威在其《閱讀浪漫小說》中指出的,傳統異性戀浪漫愛情小說中模仿且再生產著主流的性別/氣質差異,男性往往被認為是戀愛中的主動者與庇護者,而女性則大都被塑造成消極的、脆弱的,等待著男性騎士來啟蒙和拯救的被動者。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閱讀浪漫小說》,作者: [美國]珍妮斯•A. 拉德威,譯者:胡淑陳,版本:譯林出版社2020年7月

因此對雙方的情感與性上的道德標準也隨之不同:男性豐富的情感與性經歷往往能夠成為他們男性氣質和身份的加分項,但女性則始終被約束在貞潔的範疇中。她們在情感和性上的一無所知與她們的品性、女性氣質往往與她們在戀愛中的道德評價等價掛鉤。

如何理解傳統娼妓的主體性?

我們幾乎不會在浪漫愛情小說或電視劇中看到以一個情感和性經驗都很豐富的女人作為主角,但這樣的男主則幾乎是各類文學或影視作品中最受歡迎的角色。正是為了反對這一不平等的情感和性道德標準,作為女性創作與女性閱讀的耽美小說才會強調「雙潔」,認為戀愛雙方都要受制於相同的情感和性道德標準,由此才能出現一段真正美好的愛情。

根據蘇成捷的在其《中華帝國晚期的性、法律與社會》(暫譯,英文名為Sex,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專著中指出的,清代時期的性道德標準的一個重要變化便是在普遍化女性貞潔的同時也開始約束男性的性經驗,夫妻之間的性成為最核心、合法與被認可的模式,除此之外的性都會受到相應的節制甚至法律制裁。但即使如此,無論是在所謂的嚴肅小說還是大眾通俗故事中,男女兩性在情感和性上的道德標準始終存在差異。這一意識形態被浪漫愛情故事大肆地繼承同時也反覆地再生產,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差異,但這一根本的結構卻始終未曾動搖。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夢華錄》劇照。

這一意識形態在某種程度上或可看做是近代「五四」史觀的遺留物,我們可以參考高彥頤在其經典專著《閨塾師》「緒論:從『五四』婦女史觀再出發」中的觀點。在高彥頤看來,「五四」史觀受制於當時特定的社會和時代背景,尤其在西方入侵這一危機意識下知識分子對於傳統中國的理解具有強烈的偏激性。例如在婦女史中表現出的「女性壓迫說」,認為傳統帝制中的中國各階層婦女都遭到家族與政治的壓迫,是一類逆來順受的「食利者」。由此而忽視了漫長歷史中可能存在的眾多細微和差異之處,尤其是對女性主體性及其意識的抹殺影響深遠。

對於傳統娼妓的理解也在「五四」婦女史觀這一大背景下,她們被看做是封建社會中最底層且被壓迫最殘酷的群體。也恰恰是通過她們,封建社會的糟粕和黑暗被展現出來。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作者: 【美】高彥頤,譯者:李志生,版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

但這一判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遭到西方漢學家——尤其是女性主義史學家們,如曼素恩、高彥頤、魏愛蓮與賀蕭等——的普遍反對。由此才出現了其後對傳統社會中各類女性,尤其是她們自身主體意識和實踐的研究,如才女、家庭婦女與娼妓等。在賀蕭《危險的愉悅》中,她便向我們展現了傳統中複雜的娼妓現象,以及她們在這一處境下的生活、情感、自主與抗爭等問題。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危險的愉悅》,作者: 【美】賀蕭,譯者:韓敏中 /盛寧,版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在《夢華錄》中,趙盼兒反覆強調自己因父罪(元雜劇中並無此情節)而沒入官妓之後是如何保住清白的,而宋引章則不遺餘力地想要脫離賤籍,或是表明自己和那些販賣皮相的娼妓不同。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對女性群體的內部三六九等的劃分本身在浪漫愛情劇中是反覆出現的。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夢華錄》劇照,圖為宋引章。

曾經在「五四」文學模式中所強調的是通過年輕男女的愛情來實現對家長制、森嚴的階級區隔的反對,以及強調個體的獨立和自由,但在其後的浪漫愛情故事中,我們卻反覆地看到愛情似乎只會發生在特定的人物角色、階級甚至血統的角色身上,而那些被認為是低賤的、庶出或是長相一般的則不配擁有浪漫愛情以及一個良善的品性。

「雙潔」標準為何會擴大化使用?

許多人對《夢華錄》中透露出的「雙潔」和等級製表現出驚訝,但與此同時,它卻也恰恰反映了作為其最大觀眾的年輕群體內部所發生的觀念轉變,這一點在這些年此類層出不窮的通俗流行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反覆出現。

「雙潔」標準的出圈以及其擴大化使用的背後或許隱藏著更加幽微的社會心理。我們會發現,《夢華錄》的主流觀眾還是當下處於消費市場中頗活躍的年輕女性群體,她們其中的許多人也大都是各類網文的忠實讀者。因此對於「雙潔」標準的訴求背後依舊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它原本的目的,即希望以此來約束浪漫愛情故事中男主角的情感和性經歷。

由此來看,與其說它是保守的反應,不如說是年輕的女性觀眾對此類傳統掌握在男性話語權中的故事類型進行的約束和塑造。她們似乎不再喜歡曾經那種浪蕩公子,不再喜歡複雜的情感模式,而始終保持著對如耽美故事中較為真空且純潔的愛情模式的期望。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知否知否》劇照。

我們可以比較下另一部故事背景也是宋代的劇《知否知否》。在這部劇中,馮紹峰飾演的男主在與女主成婚之前就有著豐富的情感和性經驗,這樣的人物形象或許更「現實主義」也更符合時代背景,但它卻也能夠由此再次鞏固傳統愛情故事中不平等的情感與性道德標準。

這樣的愛情模式往往更加「成人」且也符合主流異性戀愛情模式,但它卻也恰恰是諸如耽美或是像《夢華錄》這樣古偶所反對和期望區別開來的,對於後者來說,男主必須也是在情感和性上都「雙潔」的,否則這段浪漫愛情也必然是不純潔的。

當代人為何渴望「純潔浪漫的愛情」?

許多女性讀者與觀眾由此來曲折地瓦解傳統浪漫愛情中的權力結構問題,並企圖建立起新的、更加平等的情感模式。只是這一模式本身也存在著相應的問題。

除了觀眾們這一隱秘的情感和慾望對抗之外,我們也會在此類強調「雙潔」或是重複陳舊的愛情與社會階級同構的現象里感受到一種普遍的焦慮,而這一焦慮來源於傳統愛情神聖性的消失。現代愛情的誕生雖然與啟蒙息息相關,但其所具有的超越性卻依舊在此刻的世俗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眾多文學與影視作品中,對愛情的讚美令其擁有了許多玄而又玄的力量,並且它也被認為是能夠在面對現代虛無主義、原子化等現象蔓延中具有某種修復性的神聖之物。因此「純潔浪漫的愛情」自始至終都會在大眾文化中留有一席之地。不過,隨著它的封閉以及其固化而可能導致進一步的保守,它也由此可能會被眾多陳舊意識形態寄居。

在一個愈來愈複雜、混亂且不純粹的時代里,人們渴望、想像與追求純粹之物。而在一個情感逐漸碎裂且性日漸隨意的現代社會中,愛情似乎在快速衰落。與一個人的親近與聯結也似乎變得越來越困難,親密關係彷彿不再可能,因此,對傳統「浪漫愛情」的美好追憶讓這些偶像劇、愛情劇有了廣大的造夢市場。《夢華錄》為觀眾們營造著一個純潔的愛情模式,背後也正是觀眾對愛情關係的想像。

從《夢華錄》說起:如何理解古偶劇中的「雙潔」規範? - 天天要聞

《夢華錄》劇照。

在這背後,我們還不能忽視市場與消費的隱形之手,它們為觀眾營造著最純潔與美好的愛情之夢。其中看似無任何雜質,實則卻依舊隱藏了兩性性別權力以及傳統「愛情」這一神話本身所具有的封閉性。對於愛情神話的想像,也應當考慮到這一背景背後的複雜性。

賤籍之人並非下賤,清白之家也可能並非真就獨立與自主。這似乎是浪漫愛情劇的討論中,一再呈現的複雜性。女性並非唯有通過與男人的愛情才能獲得獨立、成功或拯救,她們自我自在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獨立。這不受制於她們的性別、情感經歷或性經驗,也自然更不應該被階級、經濟或社會身份所制約。

文/重木

編輯/走走

校對/趙琳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